第55章 事實還是妄斷(1)(1 / 3)

你知道,他們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沒完沒了。──《親曆曆史》

獨立檢察官上任之後,克林頓政府儼然有了兩個白宮機構:一個在竭力保證總統的正常執政;而另一個由律師事務所和公共關係部門組成的機構則在竭力保護其主顧,並使損失降到最小。兩者攪在一起,使白宮的正常行政難以為繼。當克林頓1994年3月上旬在華盛頓會見格魯吉亞總統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簽署一項限製武器協議時,他遭到了記者們關於其妻子道德問題的連珠炮般的提問,卻沒有人問及外交政策方麵的問題。克林頓盡力克製住自己不在鏡頭前發火,他對媒體說:“我覺得美國公眾可以關心一下別的事情。她對道德的理解與任何其他美國人一樣充滿正義感,事實將證明一切。”

與此同時,在ABC的《世界新聞今晚播報》節目中,彼得·詹寧斯在22分鍾的時間裏用了18分鍾報道“白水案”,從而“徹底讓克林頓和希拉裏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福斯特事件之後,伯尼·努斯鮑姆和財政部副部長羅傑·阿特曼兩人成為“白水案”後的主要人物。努斯鮑姆堅決拒絕辭職,但是總統卻不得不忍痛宣布:強行保護努斯鮑姆無疑會使事情更加不可收拾。阿特曼可能曾經是克林頓幕僚中最風光的角色了。而此時,國會參議員阿方索·達馬托(金融委員會資深共和黨黨員)在極力促使召開公開聽證會,由阿特曼擔任聽證會的主要證人。達馬托對其要肅清克林頓夫婦權力集團的企圖幾乎絲毫不加掩飾。莉薩·卡普托和馬克·格蘭已經被傳喚出庭,向菲斯克的大陪審團作證。

在接受《Elle》雜誌(著名的時尚雜誌)幾個月前就預約的采訪中,希拉裏被問道:“麵對不斷的挑戰,您將如何反擊?”

“我不準備怎樣。”希拉裏回答說,“因為我知道,最終也不會有多糟糕,所有人終究都會看明白這一點。其原因是,除了最膽大妄為的偏執狂式的串謀,他們還沒有鼓搗出任何花樣。對這些你隻當它沒有發生就行了……我不會傻到將我的時間浪費在他們給我們設下的圈套裏,這些圈套早晚會被孤立和淡出人們的視線,我也不會坐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不幸的是,在目前的態勢下,無論何人都可以在公開場合對你品頭論足,且其言論將很快見報。”

“您真的能泰然處之嗎?”希拉裏又被問道。

“幾乎是的,我隻是有些氣憤罷了。我搞不清楚他們都在做些什麼。我不會在每天早上一覺醒來便疑心別人要圖謀不軌,我也不會整日盤算著整垮某某人。我會想,天哪,還有多少其他事情要做啊!大家應當別趟這攤渾水,把精力放在諸如改革醫療保障製度、改善福利待遇和禁止青年人持有槍支等正義事業上。”

在3月11日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春季會議上,希拉裏顯然已經成為白宮的一個累贅,盡管她當年剛到白宮時心懷要成為總統最強大政治後盾的理想。“她的正直和幹練正經受著考驗。”時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琳·科特勒說,“他們全然不顧希拉裏隻是醫療保障製度改革方麵的領導人,他們在透支著她的精力。”

伊基斯特別行動小組每天都會起草一份評議總結報告呈給第一夫人。替代努斯鮑姆擔任總統顧問的勞埃德·科特勒(華盛頓立法機構的核心人物之一,由弗農·喬丹舉薦)要求希拉裏盡量多地交出有關檔案。而她和肯德爾卻計劃設法使獨立檢察官一次隻能索取一份檔案,使其疲於奔忙,從而沒有機會收集到一係列前後連貫的證據。

共和黨人終於等來了第一次與第一夫人過招的機會。參議員達馬托計劃安排了大約40名證人出席他的金融委員會聽證會。他認為,希拉裏必須將其行為向美國公眾做出詳細交代。鮑勃·多爾說,他計劃在參議院強行表決,以實現為“白水案”和其他案件召開無休止聽證會的目的。多爾比金融委員會看得更遠:他在計劃按照當年參議院調查“水門事件”的路子走下去。

麵對接踵而至的壓力,希拉裏決定接受三家新聞周刊雜誌社的采訪。她出現在了1994年3月13日的三個星期天的早間談話節目中。和此前一樣,她再次對自己深受非議的窘境三言兩語就帶過去了。她說,任命特別檢察官介入調查隻不過是“花數百萬美元得出的一個我們投資地產失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