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城外那披星戴月而來的部隊不過隻是半數而已,這五萬人激起的煙塵比那遮掩明月的烏雲還要濃厚三分。為首之人便是大將軍武英其左手乃善於衝鋒陷陣的先鋒陳廣和那善於騎兵的大將蘇虎,而其右手邊也是謀士方晨和那扛旗大將蘇仲軒。若是聽這仲軒二字怕是有人要以為其是書生,可若是從軍武出身之人必然聽過此人之名。在這武朝最沒落之時能從一名小卒攀爬至扛旗大將的位置遠不是那拿命換來的那麼簡單,鐵鷹從邊軍要人除了那一萬鐵甲衛便獨獨要了此人。若是此人生於那亂世之年怕是這封王也是有可能的,因其不僅善戰敢戰乃至死戰皆不懼外,還有那一肚子不知從哪淘來的陰損兵法。
“那汝陽候來勢洶洶,若是不出所料其大軍半個月內便會抵達五原城下。按照他的性格決不會做那圍城之事,此戰怕是凶多吉少。”手握馬鞭的鐵鷹手上青筋暴起,他從未想過這場亂世的第一聲號角會因他而吹起。若是時間往前推一點那皇位之上還有人在,哪怕汝陽候來犯也隻能說是個人恩怨達到了極致還不至於影響大局。可是現在汝陽候迫不及待的進攻打亂了計劃不說,更是把那亂世之戰核心直接推到了這江東之地。
“那汝陽候來犯怕不是出於其本意,按照他那小家子氣定會等大戰中局我等弱勢之時進攻以求一擊必殺。可如今來犯隻怕其背後是那有著一步一算之稱的洪豐的意思,此人為青城王做謀士其心機不可為不深。此番進攻怕是陽謀多些,這一棋我們接也要接不接也得接。”謀士方晨憂心忡忡那接緊緊鎖著的眉頭這一路就不曾舒展過,已經過了五十的年紀此人已經有那滿頭白發怕是平常思慮過度所致。
這武朝中謀士求以萬記哪怕是一般家族都會大開門庭養上幾個青客幕僚,雖說以武立國可幾百年後文風鼎盛光鐵鷹門下幕僚就有過百人。開國之出皇帝為了不讓後輩子孫在功勞簿上坐吃山空,隻要是武姓子弟這入朝為官必然十分苛刻。這武姓子弟開國百年可謂是精彩絕豔,短短一百年裏不僅撫平戰後創傷還造就了長達百年的盛世。可是盛世使人安逸沉淪文風雖盛確是中看不中用,那口若懸河之輩可謂是一抓一大把,可那肯從縣令小吏做起的又有幾人。若非青黨外戚執政百年怕是這硝煙早以燃起,也不過是死木捉蟲終究是倒下了。
而此時的武朝能稱得上一流青客謀士的不過百人,在那之上的也不過是四人其中兩位便在西北王石磊揮下。正是因這兩人一執政治理三洲之地,那連水稻都難以養活的地方又怎能養得起八十萬大軍,其中名震天下的鐵騎又如何活的了。
長歎一口氣的鐵鷹看著那屹立在大地上的雄城五原有些出神,這五原怕是保不住了“天下糧倉…嗬嗬怕是我太貪心了。”自以為能以戰養戰的鐵鷹十分頹廢,這五原哪是那麼好得手的不過是自作聰明罷了。鐵鷹以為隻要給他兩年時間將這五原牢牢掌握在手中,哪怕是八百萬萬大軍他也不懼。隻要五原在手那誰就能堅持到最後,可是他太小看那些廟堂之上的大佬們現在想想自己的小動作怕隻是個笑話。那汝陽候無論攻的這還是攻不下這五原隻需要對外宣稱五原守軍是一隻不堪大用的孤軍,那麼無數頭狼都會把眼睛盯在這。而那青城王將所有人的視線拉倒這裏自然有他的目的,隻要忽略了他那麼他就可以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些不能與人說的事情。
“恭迎大將
軍回城!恭迎大將軍回城!”那城頭和城門口整齊排列的軍士正整齊劃一的喊著,而那城門之前為首之人正是武英之子武訖。年僅二十歲的他已經是一名步兵校尉,更是在鐵鷹不再之時統領這五原守軍,不過這一切都是他老爹鐵鷹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