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小年
就像慈幼院裏孩子說的那樣, 廣陵城自來有個習俗:有錢沒錢, 添丁進口過年。所以年底也是城裏各家各戶忙著結親嫁娶的高峰時節。
這時節, 原該算得是梳頭娘子們生意最為紅火的一個旺季, 可因莫娘子是和離的婦人, 那辦喜事的人家都講究個吉利, 一般不會請了這樣身份的人去添堵。加上王大娘那裏刻意的一些負麵宣傳, 叫往年這個時候莫娘子的生意都遠不如其他同行那般興旺。
隻是,今年卻是十分奇怪,自過了臘月十五後, 莫娘子的生意竟莫名其妙地比往年好了許多。直到後來聽到那些主顧們總拐彎抹角地逗著阿愁說話,莫娘子才於忽然間醒悟到,這居然正和阿愁所說的那樣, 是王大娘王大喇叭於背後給她們做著宣傳的緣故。
隻怕是王大娘也沒料到, 她不過是拿著莫娘子家裏的小養娘作個噱頭罷了,卻是出人意料地勾起了坊間婦人們對阿愁的興趣來——聽著王大娘的二手消息, 總不如自己親眼看一看更過癮頭。何況如今正是年底, 家家戶戶才剛結了餘款進賬, 叫那些平常恨不能把一文錢掰成八瓣花的婦人們手頭難得有了些餘錢, 加上年底喜宴重重, 請了莫娘子來, 不僅能叫她們頭麵溜光,還能借著那小阿愁的事,叫自己於親戚間出一出風頭, 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了解到實情後, 莫娘子心裏頗為糾結了好一陣子。可即便別人是衝著阿愁來的,有生意上門她總不好推辭不接。何況,誰也不會明著說她單衝著阿愁來的……於鬱悶中,莫娘子隻好假裝不知道了……
和堅守著“氣節”二字的莫娘子不同,融合了後世記憶的阿愁可沒她師傅那般古板,更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獵奇。便是有人問著她的身世來曆,隻要對方不是抱有惡意,她總露著口細米白牙,彎著她那一笑起來就找不著眼珠的小眯縫眼,脆生生地跟人對答著。
一般說來,好脾氣的孩子總更容易得人好感。何況,生了個大頭娃娃模樣的阿愁看上去隻七八歲年紀,偏說話行事間透著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這“反差萌”,當下就迷倒了一堆已經當了娘甚至已經當了奶奶的婦人們。因此,沒過幾天,莫娘子就吃驚地發現,小阿愁於坊間竟是比她受人歡迎多了。往常她上街時,別人總招呼著“阿莫”或者“莫娘子”,如今大家卻都改而先招呼著“阿愁”或者“小阿愁”,然後才會招呼她……
莫娘子覺得驚奇,前世就有著典型天蠍座暗黑性格的阿愁倒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作為秋陽時她就習慣了把人往最壞處想,因此,她自覺她可要比她那師傅更懂得人性的醜陋——當遇到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時,人很容易分成兩種表現。一種,如王大娘之流,會想方設法在對方身上踩一腳,好像這樣一來就能顯出他們的高人一等一般;而另外一種,則難免又會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悲天憫人看待那些不如他們的人。特別是彼此間沒有任何利益衝突時,人往往更願意表現出善意的一麵。
雖然心裏明白著,阿愁卻不會因此就變得憤世嫉俗,她依舊於臉上掛著那明朗的笑,衝所有對她表現出善意的人們回以善意的笑容。
於是,坊間的鄰居們竟紛紛得出個叫王大娘感覺十分意外的結論:雖然阿莫家的那個小養娘長得不好看,且身世還很上不得台麵,不過,倒是個性情很好的孩子,特別是那雙一笑起來就幾乎找不著的小眯縫眼兒,看著就叫人打心眼兒裏喜歡……
總之,即便莫娘子心裏很看不上這種“歪門邪道”,可她終究還是借著“歪門邪道”的福,於小年前備足了各色年貨。
*·*·*
所謂“官三民四船五”,普通百姓人家都於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
於是,臘月二十四這一天,莫娘子歇了生意,把自己和阿愁打扮了一番後,便提著於前一天裏備下的一堆大小包裹,帶著阿愁出了門。
她下樓時,樓下東廂裏的劉大杠正好才剛從外地跑車回來,便以他那洪亮的大嗓門跟莫娘子打著招呼,又問道:“可是回娘家去?正好我那車還沒還,要不我捎了你們過去。”
他這大嗓門,立時引得樓上下好幾戶人家悄悄於門縫窗縫裏露了個眼珠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