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年蒸
當阿愁被兩位王府小郎送回來時, 兩位小郎不僅把素菜館裏那些她吃不下的大魚大肉全都打包送了她, 還給了她許多他們於廟會上貪著一時好玩買下, 很快又不感興趣的各色小玩意兒。那二十六郎原還想送她一身新衣裳來著, 阿愁死活沒肯要。不過, 二十七郎倒是以謝禮為名, 硬是送了莫娘子幾匹料子。莫娘子原不想收的, 可便是她,看著二十七郎那忽然冷下來的小臉,竟也有些受不住那種隱隱的威壓, 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也隻得硬著頭皮收了下來。
不得不說,和後世相比, 這一世的人們對上位者更有著一種普遍的盲目崇敬。
阿愁抱上王府小郎的大粗腿後, 叫她家裏得著實惠不說,她還發現, 因為兩位小郎對她的“看重”, 竟叫坊間那些原本對她的身世頗為側目的勢利小人們, 於忽然間就改了對她的態度。不說那王大娘王大喇叭, 於路上看到她時, 一改之前那高高在上的態度, 忽然跑來奉承著她如今“長得越來越好看”了,便是那以周家小樓“樓長”自封的孫老,看向她的眼神裏也多了絲溫和, 少了把刀子……
其實, 對於莫娘子收了個慈幼院出身的孩子做養娘一事,孫老一直都是很有意見的。老頭兒可不是個願意把自己的意見保持在肚子裏的人,偏偏那莫娘子不是他家的晚輩,便是他倚老賣老地想要教訓莫娘子幾句,莫娘子那“清風過耳不留痕”的恭敬模樣,就叫老頭兒拿她沒轍。於孫老來說,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約束著他那寶貝孫子,不讓二木頭被阿愁給“帶歪了”,雖然其實他一點兒也管不住那孩子。
而,自從孫老聽小兒媳咋咋呼呼地說起,那兩位王府小郎如何親自過來把阿愁接出去玩了半天後,孫老的腦海裏忽然就開了個腦洞——想來那兩位身上有著高貴血統的天家貴胄肯定是眼力不比凡人,一定是他們在阿愁的身上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閃光點,不然,一個慈幼院裏出來的孩子,哪能叫兩位貴人看上眼,且還紆尊降貴親自來接了她去給自己做玩伴——於是,便是自認眼拙的孫老這會兒還沒能從阿愁身上發現她有什麼過人之處,當二木頭再嚷嚷著要去找著阿愁玩時,他不僅不再嘰嘰歪歪地阻止,甚至還鼓勵著他那生性靦腆的大孫女,人稱“大木頭”的孫楠也跟著弟弟一同去樓上找阿愁玩耍……
不過,就周家小樓那一幫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來說,卻是不管王府小郎有沒有來過,他們眼裏,阿愁依舊還是那個阿愁。倒是樓裏原本不怎麼搭理阿愁的那幾個年紀大些的孩子,比如二樓南屋裏的韓家兩姐妹,卻是和孫老一樣,忽然間就發現,原來阿愁也挺不錯的……
韓家兩個姑娘一改當初的孤傲,對阿愁表現出親熱的態度,於別人來說還罷了,莫娘子家隔壁那眼裏揉不得砂子的喬娘子見了,卻是忍不住就是一陣冷笑,然後伸手一彈阿愁的腦門兒,道了句:“招子放亮點,不是所有人待你好,就真是待你好。”
換個別的孩子,許還聽不懂喬娘子的話,阿愁哪有聽不懂的,便感激地衝著喬娘子眯著小眼兒一陣憨笑。卻是笑得喬娘子的眼忽地就往她臉上看了一陣子,然後回頭對屋裏正裁著衣料的莫娘子道:“這孩子是不是養起來一點了?看著倒沒剛來時那麼醜了。”
正拿著剪刀低頭於布料上忙活的莫娘子抬頭看看阿愁,笑道:“我倒沒瞧出來,好像還那樣。”見喬娘子的胳膊上挎著個包袱,她便又客氣問了聲:“這是要出去?”
“嗯哪。”喬娘子應了一聲,也不進屋,隻於屋門口探頭往那已經裁好大半的衣料上麵看了看,道:“你這是在替阿愁裁衣裳嗎?”又咂著嘴道:“這是王府小郎君送來的衣料吧?可惜了。”——於這物資匱乏的年代裏,生活於社會底層的人們,那衣裳一般都是大人的舊衣裳改了給大兒穿,大兒的舊衣裳縫縫補補再給小兒穿,卻是少有人家會這般不懂生活地給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添置新衣。
莫娘子聽了,隻微微一笑,卻是未辯一詞,手裏依舊不緊不慢地裁著那布料。
喬娘子原也不過是順口一說,見莫娘子不接話,她便丟下那話,問著莫娘子道:“阿莫姐今年在哪裏過年?”
莫娘子頭也不抬地道:“就在這裏。”
“那可太好了,”喬娘子笑道:“正好麻煩姐姐幫我看一看門戶,我今年不在家過年。”
莫娘子驚訝抬頭看她一眼,想了想,便答應著點了頭,卻是不曾多問上半句。
而雖說她沒個好奇心,正提著個菜籃從莫娘子門前經過的鄭阿嬸顯然對喬娘子的去向很感興趣,便問著喬娘子道:“你是要回娘家過年嗎?”
喬娘子的笑容一僵,冷哼道:“我娘家人都死絕了。”卻是一甩頭,就這麼咚咚地下了樓。
直到聽到樓下傳來院門被喬娘子憤憤帶上的聲音,鄭阿嬸才看著莫娘子一陣搖頭,笑道:“阿喬這脾性,再不收著些,以後有得苦頭吃呢。”卻是將那菜籃放在門外,進到室內,看了看莫娘子裁的衣裳,同樣也搖了搖頭,道:“不是我說你,她一個小孩子家家的,你給她裁什麼衣裳,沒得折了福壽。等再過個兩年,她哪裏還能穿得下,倒白糟蹋了好東西。”
此時莫娘子已經剪下了最後一剪刀,直起腰笑道:“這原就是她得來的東西,給她做也是應該。且年後她也正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