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花間集
又是一年三月三。
城外的風箏飛滿天時, 那西鳳大街上的一間店鋪外, 漫天飛舞的則是鞭炮炸響過後的紅紙屑。
等紙屑散盡, 路邊捂著耳朵看熱鬧的行人這才看清這間店的名字——隻見那黑漆油亮的門頭店招上, 以金漆寫著三個古樸的篆字:花間集。
有些讀書人見了, 便笑道:“這不是前朝詩集之名嗎?難道這是一家書店?”
又有認出落款的, 則紛紛議論道:“是宜嘉夫人提的字呢。”
待眾人看到店門處迎賓的, 一律都是花樣年紀的女夥計時,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家新開張的脂粉鋪子。
大唐百姓自來愛看個熱鬧, 何況門口招徠生意的女侍們都熱情地招呼著——便是不買,也當是捧個人場了。
而進到店中,叫眾人感覺驚奇的是, 這店裏迎門處, 竟是沒有其他店鋪中隔開客人的寬大櫃台,甚至那櫃台隻小小一角, 縮在牆角裏, 看著像是單為結賬而存在的一般。
不大的店堂裏, 卻是沿牆設著一圈貨架。其他脂粉鋪子裏輕易不會讓客人碰的各色胭脂水粉, 竟就這麼大敞著蓋子, 公然陳列在四周的架子上。倒是空著的店堂裏, 四處散置著一些桌椅茶幾,以供人坐下慢慢挑選那些香膏胭脂。
見有客人進來,那原本垂手立於架子旁的女侍們便會湊上前來低聲詢問需求。如果客人同意, 她們還會打開那些看著就極精致的小瓷瓶小瓷盒, 挖出其中的油膏香脂給客人試用。
這原也沒什麼驚奇之處,直到有人發現牆邊的架子上,放著兩種不同的筆狀物。
有識貨的,頓時便驚呼了起來,“這不是隔壁玉筆閣所出的墨筆嗎?!”
這玉筆閣,是緊臨著花間集隔壁的一間專營各色毛筆的鋪子。其店中新出的一款筆,卻是大唐從沒有過的,竟是不用墨汁就能寫出字來。雖然寫出來的字沒有毛筆寫出來的那般鋒回路轉,可因攜帶方便,很是轟動了一時。甚至去年歲供時,宜嘉夫人直接將此物作為貢品獻進宮去,因此得了宮中好一筆賞賜。
“這不是墨筆,”一個笑起來臉頰上有一對小酒窩的女侍上前給客人做著介紹,又拿了那筆下來,笑道:“這是眉筆,畫眉專用的。”
有娘子聽到,立時便感了興趣,問道:“這個怎麼用?”
女侍笑道:“我們店裏有展示,不過是在樓上。娘子若是有意,不妨上樓一看。樓上也可以免費替娘子試妝。”卻是又歉意地對那陪同娘子的郎君道:“隻是,樓上不好接待郎君……”
這邊說著話時,那邊又有人對架子上一個僅手指長短的銀色物件感了興趣。
“這是何物?”一個年約十七八歲的小娘子歪頭打量著那東西。
那專管著這邊架子的女侍此時正跟別的客人介紹著,一時沒注意到這少女的問話。倒是一個正從樓上下來的娘子聽見了,便笑眯眯地插嘴道:“這是唇彩。我才剛買了一個,很是方便呢。聽說跟那眉筆一樣,是這家店子裏獨有之物。”
說著,她拿出自己剛買的那唇彩,擰開那銀管的蓋子,露出銀管裏裝著的朱紅色膏體,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唇,笑道:“你看,就是這個顏色的。我正想著,要不要再挑些其他顏色呢。”
便有人好奇問道:“這個怎麼用?”
卻是不等那邊的女侍過來介紹,那客人便自己演示了起來。隻見她反手擰開銀管的下部,從銀管中間取出一個極精巧的小刷子,沾著那朱紅色的膏體,在唇上比劃道:“就是這樣。這可比之前用口紅紙,或用那些口脂方便多了,也不會汙了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