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揚名
如今阿愁也算得是個大忙人, 忙完招弟的新娘妝容後, 她都等不及將新娘送上花轎, 就急急坐上劉大的騾車, 趕去給葉大家上妝了。
因為今兒恰逢吉日, 廣陵城裏許多人家都搶在這一天裏辦喜事, 那葉大家今兒也要去什麼人家裏吃喜酒, 所以早跟阿愁約好了。
等阿愁在外麵忙完一圈回來時,吉時早已經過了,新娘也被接走了, 甚至天井裏借來的桌椅碗筷也都歸還了各家。而雖然門外還是滿地的鞭炮紙屑,雖然廊下還掛著彩燈,王家卻悄悄彌漫起一股曲終人散般的失落情緒。
那王師娘坐在堂上, 手裏還握著招弟臨出門時換下的鞋, 正怔怔地走著神。見阿愁回來,她忙背過身去拿衣袖抹了一下眼, 這才招呼著阿愁:“今兒辛苦你了。”
屋裏的四丫聽到她阿娘的聲音, 忙跑了出來, 嘰嘰呱呱地說著阿愁沒能看到的熱鬧, 又說著她如何跟二木頭連手堵門跟姐夫鬧著要開門封, 以及她阿爹如何出題為難新姑父的趣事, 最後感慨道:“偏二木頭能跟去送親,我們倒不能去。”——因為習俗裏不允許未嫁的女兒參與送嫁。
四丫說得熱鬧,可眼圈卻顯然是紅的。
不過, 她那般嘰嘰呱呱, 倒是很快就緩解了王師娘的感傷情懷,便又笑著對阿愁道了一聲“辛苦”,拿著招弟的鞋進了屋。
王師娘才剛一進門,四丫那笑著的臉就垮了下來。她猛地往阿愁肩上一趴,悶悶道:“怪道家家都不愛要女孩兒,養女兒也忒虧了,好不容易養這麼大,這一眨眼竟就歸了人家。這倒也罷了,你瞧瞧,同樣是辦喜事,我們這裏是人走茶涼,那邊肯定是熱火朝天。是個人也不樂意做這種虧本買賣的。”又發狠道:“將來我就不出嫁!”
來弟從房裏出來,涼涼撇嘴道:“正好,你招贅吧。”回頭間,恰看到王夫子坐在窗下盤著今兒喜宴上的花用,於是來弟詭黠一笑,扭頭衝著王夫子,眼睛卻看著四丫,大聲道:“阿爹這下可就不用發愁了。”
頓時,四丫的臉就紅了,撲過去就要追打來弟。倒是被點到名的王夫子,茫然抬頭看向追打成一團的兩個女兒,一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狀況。
原本抑鬱著的王師娘在簾子裏早聽到外麵的動靜了,不由就撲哧笑了起來,出來攔下兩個女兒,笑罵道:“養兒養女養的都是債!”卻是歎了口氣後,話尾一轉,又道:“做長輩的,也不指望你們什麼,隻巴望著你們一個個都能過得好也就罷了。什麼虧不虧的,又不是養小豬仔,將來等著賣錢呢。”
阿愁聽了,心下不由一歎。再抬頭間,恰正看到莫娘子縮回欄杆後的身影。
這世間,有莫老娘那樣的父母,也有王師娘這樣的父母。隻可惜,在每對夫婦為人父母前,不能像她當初入行時那樣,有個什麼行會考核一下他們夠不夠執業的資格……
*·*·*
晚間,參加完整套婚禮的二木頭跟著他那充當送親娘子的小李嬸兒回來後,王家為答謝鄰居幫忙,便在天井裏又搭了一桌酒席。
那小李嬸兒和二木頭都是能說會道的,母子二人在席上一人一句地給那依著習俗不能參加女兒在夫家那邊婚禮的王家夫婦說著那邊的熱鬧。
因大唐沒個什麼“大紅蓋頭”之說,那新娘出門時都是手執團扇遮麵的。當說到新娘除扇時,二木頭從他那一席站起來,撲到阿愁的麵前,笑眯著雙眼道:“今兒你可出風頭了。”
阿愁一呆,道:“我都沒去……”
小李嬸兒立時接話道:“今兒招弟才一除扇,喜堂上頓時都沒聲兒了。我正納悶出什麼事呢,堂上忽然就‘嘩’的一聲,竟是一連串兒地叫好聲。大家都說再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新娘子呢。”
說著,她扭頭看向那正聽得津津有味的王師娘,笑道:“你親家那邊有好幾個大小娘子跟我打聽,問你家請的是哪個梳頭娘子呢,”又對著阿愁一豎拇指,頗為自豪地道:“我自然就說了,是我們家小阿愁!”
四丫的腿在桌子下麵碰了碰阿愁,衝她擠眉弄眼道:“這下你的生意該紅火了。”
事實上,阿愁覺得自己的生意就沒清淡過。之前她就放了話出去,一天隻接五單生意,可又常常因為卻不過情麵而不得不超標。就比如今兒,因葉大家的臨時“插單”,叫她一天裏跑了六家。
不過,如今阿愁的名聲多在教坊裏傳揚著,市井間倒還真是少有人知道梳頭娘子裏有她這一號的。
而比起給人做妝容來,阿愁如今的大部分興趣依舊放在“科研”上。隻是她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她已經折騰了小半年的睫毛膏了,可哪怕隻是刷了一遍,妝容的效果都很容易會變出惡心的“蒼蠅腿”。研究來研究去,阿愁覺得是她沒有選對纖維,她需要一種纖細又有韌性,且沾了膏體後不會粘成一團的纖維。
*·*·*
招弟的婚禮過後,三朝回門,王家請回門酒時,席間有一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總悄悄打量阿愁。四丫看到了,便悄聲對阿愁道:“那是姐夫家的嬸娘。聽說她閨女也要出閣,這隻怕是相中你的手藝了。”
孫楠看看那人,則對阿愁道:“我覺得她好像不怎麼相信你的樣子。”
而果然如孫楠所說的那樣,那婦人雖然親眼見過招弟的妝容,卻因為阿愁如今這小不點兒的模樣而在心裏存了疑,最後到底還是沒有對阿愁開口。
十月初,盼弟下定,王家依舊還是找的阿愁給做的妝容。
因是姻親,那中年婦人也跟著過來隨禮了。這一回,見過盼弟的妝容後,許背後還有王師娘說的好話,那婦人這才放了心,終於把女兒的那張臉交到了阿愁手裏。
叫那婦人詫異的是,阿愁答應下後,卻提了個古怪的要求——她要先看一看那未來的新娘子。
阿愁是不想打沒把握的仗,所以才提出那樣一個要求的。隻有看到人,她才能提前做好一應準備。
而看到人時,阿愁無語了。眼前的小女孩才十四歲,隻比她大了一歲而已,居然就嫁人了……
好吧,在這個平均壽命才四五十歲的時代裏,十四歲出嫁原屬常態。聽說十四歲生娃做母親的都不在少數……當然,這一世裏能活到七十的人也屬鳳毛麟角,甚至朝廷還明文規定了,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將由朝廷奉養終老。而就仁豐裏幾千戶居民來說,其中居然都沒一個活到七十以上的,六十以上的老人都數不滿五根手指……這也是明年將要過六旬大壽的孫老能夠在坊間肆意張揚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