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後路
那淨明小師傅一向是個活潑的, 不待阿愁相問, 她便把她和淨心如何跟著那圓一師太進京的過程全都向阿愁交待了一遍, 又道:“師叔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阿愁不由就是一眨巴眼。不得不說, 因她剛穿越過來那天, 圓一師太那張“我心安處即故鄉”的紙條, 叫她對這位仿佛世外高人般的老尼姑本能地抱著一份戒懼。因此, 一聽淨明這明顯透著相邀之意的話,她立時接話道:“倒是不好擾了圓一師傅的清修……”
偏那原本在一旁默默旁聽著的李穆忽然插話進來道:“這也算得是他鄉遇故知了。反正這會兒天色還早,不如我們一同去探望一下圓一師傅吧。”
阿愁不由驚奇地看了一眼李穆。之前李穆還在跟她建議著下山後要一起去這裏去那裏, 卻不想如今忽然就改了主意……
李穆倒也直言不諱,笑盈盈地對那淨明又道:“你說你們如今是在閬林庵裏掛單。聽說那地方的齋菜十分不錯,隻是一向不接待外客。我在京城這幾年, 竟是一次都沒能去過, 如今倒正好沾著兩位小師傅的光了。”
他都那麼說了,淨明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便也笑盈盈地回了李穆一個合十禮, 又借著和阿愁在前頭帶路的機會, 悄聲問著阿愁道:“這位小郎是……”
阿愁便也悄聲將李穆的身份給她說了一遍——雖然尼姑庵裏並不拒絕男香客, 可一般來說, 會去尼姑庵上香的都是以女施主為主, 何況李穆本身並不信神佛,所以他在廣陵城時,竟是一次也沒去過聖蓮庵。所以那淨明才不認得他。
一聽李穆的身份來曆, 那淨明和淨心不由全都回頭看了一眼李穆。
那淨明一向是個活潑的, 便是知道了李穆的身份,也不過是略有些不自在罷了,而淨心則似乎是被李穆的身份給嚇著了,那原本就有些蒼白的臉色,這會兒竟透著股死灰之色一般。
於是,阿愁忽然就記起來,當年淨心可是由王府送去聖蓮庵的。而且,她正是為了替她們身後這位小郎祈禱才出的家……
難怪從剛才起,那淨心就一直以一種奇怪的眼神在悄悄打量著李穆了。如今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她這臉色如此難看自是不難理解了——怎麼說,出家人的生活也都是清苦的,何況她未必是自願出家……
所謂“有寺必有庵”,那閬林庵原屬報國寺的附屬庵堂。就如李穆所說的那樣,這座庵堂屬清修庵堂,一般不對外接受布施,所以,雖然京城知道這座庵堂的人挺多,但知道其具體方位的人卻並不多。
阿愁一行人跟著淨明和淨心兩位小師傅於報國寺的後山上一陣左彎右繞,直到走了約兩柱香的時間,才遠遠看到一座隱於一片山林中的小小庵堂。
圓一師太看到阿愁和李穆時,似乎一點兒也不吃驚,隻從容淡定地拿眼看了看他二人,便又繼續敲著她的木魚默念起經文來。
如果李穆是什麼“訪友”為借口,阿愁還能靠著圓一師太是修閉口禪的,他倆便是“訪”也“訪”不出個名堂為由來推拒。偏偏李穆是以“齋飯”為由過來的。恰這又正是用午膳的辰光,他們這一來,正趕上庵堂裏的飯點,於是李穆便果然心滿意足地品嚐到了傳聞裏聞名的閬林庵的齋菜。
菜足飯飽後,李穆和阿愁都不耐煩繼續聽那圓一師太敲木魚,便很快告辭走人了。
臨走時,阿愁心頭毛毛地又回頭看了圓一師太一眼,恰正和睜開眼的圓一師太又對了個眼。
圓一師太那似明悟世事輪回般的眼,無來由又令阿愁默默打了個寒戰,心裏暗罵自己一聲“做賊心虛”,便和李穆雙雙出門走了。
直等淨明將他們一行人重新送回山道上,阿愁才發現,自他們進了閬林庵的山門後,那淨心就似失蹤了一般再沒露過麵。於是阿愁便猜著,隻怕當年那孩子出家,就算是自願的,也是“被”自願的。
看看那顯然對淨心的來曆一無所知的李穆,再回頭看看隱於一片山林中的閬林庵,雖然明知道這件事不是李穆的錯,阿愁心裏依舊一陣不好受。
想著淨心的遭遇,頭一次,阿愁對自己的未來心生了憂慮。
其實,她一直都知道,她之所以能夠過得這般順風順水,不過是因為她頂著李穆的名頭,借了李穆的蔭蔽而已。而若是有一天,李穆不願意再蔭蔽於她了,她大概很快就會成為第二個淨心。
何況,他還說著什麼喜歡不喜歡的……
雖然現在的他看似無所作為,就像那天她對郭霞說的那樣,難免將來他不會要求她的回報……而她,又能給他什麼回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