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春餅(1 / 3)

第一百四十七章·春餅

要說先帝爺一生子嗣無數, 可和當今宣仁皇帝同父同母的, 卻隻有汾陽長公主和廣陵王兩個。

那汾陽長公主雖說於暗地裏也不是什麼講究節操之人, 可她到底還知道個“體麵”二字, 表麵裝得極有個長公主的風範。

那廣陵王卻是不同, 從小他就放蕩不羈, 十來歲才剛懂人事時, 這位大王就放出豪言,他一生最大的誌向便是集齊天下各色美人兒……這些年,若不是宣仁皇帝派了個厲害的刺史鎮守著廣陵郡, 那富庶一方的廣陵郡還不知道要被這位紈絝王爺折騰成個什麼模樣。

若說宣仁皇帝對他這位放蕩不羈的幼弟深感頭痛,那麼其實廣陵王對這位克己複禮的皇帝陛下,也是抱著同樣的感覺。因此, 早在二十幾年前, 廣陵王領命回封地後,他便是打定了主意, 能不進京就不進京。

所以, 這位紈絝王爺在聽說他皇兄宣詔他進京後, 他是千萬個不樂意。

正月二十二, 廣陵王夫婦冒著嚴寒到達京城。次日, 宗人府開了太廟, 將廣陵王之二十三子過繼至宣仁皇帝膝下。那儀式才剛結束,一眾皇室宗親都還不曾走出太廟,廣陵王便已經迫不及待地向宣仁皇帝嚷嚷著要辭行, 要回到他那些軟玉溫香的美人們懷抱裏去。

早些年間, 宣仁皇帝對這個兄弟原還有點指望的,如今則早對他徹底死了心。兄弟二人在上書房密議了一陣後,宣仁皇帝便從容允了廣陵王的辭行。

於是乎,廣陵王妃陸氏那帶進京城的龐大箱籠尚未全部打開,便驚聞廣陵王請旨欲回封地的事。

而,大王都走了,王妃沒有不跟著的道理。於是,不等宣仁皇帝那裏頒下冊立太子的詔書,廣陵王夫婦便如一陣風般又刮回了廣陵城。

阿愁以為,廣陵王夫婦這曇花一現,走的時候肯定是要把“落選”的王府諸小郎君一同帶回廣陵城的,不想轉眼宮裏就下了旨,隻說要留十四郎、二十六郎和二十七郎在京城陪太子讀書……

李穆在外一番打探後,回來告訴阿愁——原來宣仁皇帝在了結了自己的子嗣傳承問題後,不免就想到了他那親弟弟廣陵王的子嗣傳承。

雖然僅據宗人府的玉牒記載,廣陵王膝下就育有八十幾個小郎小娘,可這些孩子裏卻沒有一個是嫡出。偏那廣陵王是那懶農夫種田,隻管撒種不管收,他“收獲”的這諸多小郎君裏,他連一個孩子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所以,當宣仁皇帝問及他王爵傳承的問題時,這位隻愛酒色的廣陵王很是大度地一揮手,隻道“一切由皇兄做主”,便領著他那些美人兒們,瀟灑地揮揮衣袖,作別京都的碼頭,回他的溫柔鄉去了。

他可以這般不管不顧地走人,宣仁皇帝卻是不能不替兄弟操心這個問題——且不說什麼血脈傳承了,僅廣陵郡在大唐諸郡中的重要地位,宣仁皇帝就不能眼看著下一任廣陵王跟這一任廣陵王一樣不靠譜。

所以,宣仁皇帝才會把廣陵王府那幾位“落選”的小郎全都留了下來。

*·*·*

二月二,龍抬頭。

這一天,新任太子李秱頭一次以太子之尊,代替宣仁皇帝於京郊外的皇莊上舉行春耕祭祀大典。

那祭壇上,供奉著五穀牲畜。祭壇邊,文武百官如演戲一般,隨著司儀太監的喝唱向著祭壇行禮膜拜。

這邊是一本正經地酬天祭地,可離著約七八丈遠的山坡空地上,那些圍觀的百姓們,心裏到底有多少敬畏卻就難說了。至少,那半山腰處一塊以帷幕圍住的空地上,那些過早穿上豔麗春裝的貴女們,是全然把這當個猴戲在看的。

帷幕內,安寧郡主郭霞和將軍府的大娘子等人都肩站在一塊山石上,一邊遠眺著山腳下的祭壇,一邊激昂文字——當然,她們指點的不是江山,而是“美人兒”。

許是要給新太子建立一套未來的班底,宣仁皇帝從世家子侄和太學國子監裏特特挑選了一批青年才俊充作東宮侍衛。其中便有李穆、郭雲等人。

此時阿愁正和梁冰冰跪坐在一旁的小案邊吃著春餅。聽到郭霞那大嗓門在說著什麼“還是李小穆長得最好”,那春餅頓時就卡在了阿愁的喉間,害得她一陣猛咳。

梁冰冰見狀,趕緊端過一杯水來,一邊撫著她的背一邊嘲著她道:“也沒人跟你搶著吃,急個什麼。”

那郭霞和大娘子等人聽到阿愁咳嗽,扭頭看了一眼這邊,見她隻是嗆著了,便都不在意地又扭回頭去,繼續對著那些“才俊”們評頭論足起來。

這邊,阿愁則借著喝水,偷偷打杯緣上方看看那依舊在讚歎著李穆美貌的郭霞,心裏不禁一陣犯酸。

話說,自她和李穆攤牌後,因連著又是廣陵王進京,又是二十三郎過繼的事,鬧得廣陵王府上下都沒得個安生。而又因著李穆對她的那番指責,叫阿愁頭一次正視了她性格上的弱點。於是她想著,即便她可能幫不上李穆的什麼忙,但至少她可以給他打打下手、做做後勤,所以整個正月裏她都守在西三院裏沒有出過門。

而,她不出門,倒給了郭霞更好的借口來找李穆。

雖然李穆對著郭霞依舊沒個好臉色,可這孩子卻是愈挫愈勇,全然一副發誓要非拿下李穆不可的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