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滿月
話說, 自李穆從京城千裏奔喪回來後, 直到他耍心機把郭家兄妹弄去別院前, 他一直都不曾見過阿愁。
所以, 他和阿愁的那點“奸-情”, 至少對於莫娘子夫婦來說, 他倆都是一無所覺的。
就算後來李穆利用郭家兄妹常來別院裏小住, 且每回他一來,阿愁就總往別院跑,夫妻二人也沒怎麼起疑——不管怎麼說, 阿愁身上還擔著個“供奉”的差使呢。
便是後來李穆主動對季大匠提出,要讓王府穩婆過來幫莫娘子接生,他二人也隻當這是大王對季大匠多年勤懇的一種獎賞, 全然沒有想到那俊俏得過了分的大王會對他們家這其貌不揚的養女有什麼歪心思。
直到莫娘子生完了孩子, 夫妻二人再說起那晚的驚險時,這才恍然明白到, 大王在那一晚幫了他們家多大的忙。
俗話說, 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從牆縫吹進屋裏來的風, 人們沒有感覺到時, 便不會注意到那條裂縫的存在, 可一旦注意到, 人們立時就會發現……原來牆上有道縫!
這就是季大匠和莫娘子在產房裏欣賞完自家新生的兒子,卻聽說阿愁一個招呼沒打就跑去別院給大王道謝時,心頭升起的想法——家裏牆上有縫!
隻是, 夫妻倆怎麼想都沒辦法在廣陵王和他家小養女之間劃上個等號。二人悄悄交換了一下看法後, 便都覺得,隻怕是他倆想多了。要知道,那二人打小就廝混在一處的,若真要有什麼事,早些年間就該有苗頭了,也不至於叫他倆到這時節才看出端倪。
這麼想著,夫妻倆也就安了心。
很快,莫娘子做完了月子。照著習俗,夫妻二人決定給小裕哥兒辦一個隆重的滿月禮。
裕哥是孩子的乳名。事實上,季大匠原想要照著冬哥的名字,給這出生在春天裏的孩子起名叫作春哥的,卻遭遇到阿愁的強烈反對。
這裕哥的小名,是周家小樓裏的“樓長”孫老給起的,取意一生富足之意。至於那大名,因為習俗裏都認為,不滿三歲的孩子魂魄經不起擾動,大名都要等孩子滿三歲後再由家裏長輩取名,或者等再過兩年孩子該開蒙的時候,由那有文化的起蒙先生幫著取名。
那季大匠是出身慈幼院的孤兒,自小缺少親情的他,一直十分渴望能有個自己的家。娶了莫娘子後,對生育常識了解甚少的季大匠隻當年過三旬的他是不可能再有自己的親生孩子了。不過他也沒什麼可遺憾的,因為他膝下已經有了一雙聽話又懂事的養子養女。所以季大匠從來沒想過,他還能擁有流著自己血脈的親生孩子。
如今中年得子,季大匠頓時覺得,這是滿天神佛在補償他幼年時經曆的一切苦難。為了酬謝多年來眾親友鄉鄰對他們夫婦的扶持幫助,不差錢的他便決定辦一場隆重的滿月宴。
可算了算要宴席的賓客名單,季大匠發愁了。需要他們夫婦感恩的人實在是太多,便是加上阿愁那邊的小樓,居然家裏也擠不下那麼多的客人。
於是季大匠便想著,要不他幹脆包下城裏最好的杏雨樓來辦這場滿月酒好了。
可至少在李穆剛剛做上廣陵王的這頭一年裏,那杏雨樓還不是誰有錢就能包得下的酒樓。所以,他這想法才剛一說出口,還不等莫娘子反駁,他自己就給否了。
接下來,他又想了好幾家遠近聞名的酒樓,卻都叫莫娘子給否了。以莫娘子的看法,在外麵包酒樓,一則燒錢,二則也缺了些人情味。循規蹈矩慣了的莫娘子認為,他們該和鄰居們保持一致,請個大廚來家裏辦席。便是來的客人多,也不過是分批次坐席也就罷了。若是請朋友們去酒樓吃滿月酒,怎麼看怎麼像是不歡迎朋友來家裏一般。季大匠卻覺得,那麼多的客人來家裏,會叫剛剛出了月子的莫娘子受累。且分批次坐席,誰先誰後也是個難題……
他倆各執一詞時,阿愁在一旁逗弄著搖車裏揮舞著藕節般小胳膊的裕哥兒,唇邊不禁綻出一絲微笑。
前世裏,凡是人家家裏有什麼大事,人們都習慣了直奔酒樓,已經甚少有人會將親友請到自家去折騰了。一來,是誰家都沒那麼大的地方;二來,客人走後,打掃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可於這一世裏卻是不同的。比起草草吃一頓應酬般的酒宴,人們更願意付出精力來維持彼此間的情感交流。
於是阿愁抬頭笑道:“幹嘛不讓酒樓把酒菜送來家裏?這不就兩全其美了?至於坐席,分兩天請客也沒關係吧?”
那莫名爭執著的夫妻倆都愣了愣,然後都笑了起來。季大匠笑道:“怎麼竟忘了還有這法子了。”
不過,裕哥的滿月酒最終還是沒有用到那些酒樓菜館。
雖然不管是照著廣陵王如今的身份,還是他正守著的孝,他都不可能來季家吃這一頓滿月酒,作為管著李穆產業的供奉,季大匠還是規規矩矩地給大王遞上一份請柬。而叫季大匠沒想到的是,廣陵王竟親自召見了他,且還親切地詢問了他家裏辦滿月酒的打算。然後還提了建議,隻說既然季家地方不夠,那麼那天他可以把隔壁屬他私人所有的那間別院借給季家暫用,酒菜也由別院的廚房做。
季大匠聽了,頓時把頭搖得跟裕哥的潑浪鼓一般,連道:“不敢。”
年輕的大王卻笑道:“你我是鄰居,相互幫助原是應該的。”
等回到家裏,季大匠把這件事告訴莫娘子後,夫婦倆心裏感激之餘,都不免又想起那句“無事獻殷勤”的話來。
可回頭看看自家養女,依舊還是怎麼想怎麼覺得那想法太過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