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校園我是那樣熟悉,今天的校園如故,雖然樹又換了一茬新葉,花又開過了一個春天。匆匆地行走於求學路上,我從來沒有駐足回首,因為匆匆的我隻是急急地趕路,卻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今,彎彎的足跡總讓我思索。行走的路上,生活的路上,我們沒有一雙慧眼讓足跡不彎曲,可是我們有力量,我們有心讓這彎彎的足跡延伸。不是嗎?執著堅毅的人總會有誌走過屬於自己的路。於是,我又想起了張羽,如今的他已是《東方時空》的主編和主持人,可是有誰知道在進軍《東方時空》的路上他是怎樣一路地走來。就讀於北大新聞係的他曾經為進入這樣的學府而驕傲,然而人才濟濟的北大學子中,他隻是一名不起眼的學生。他的夢似乎有些破碎,一落千丈的痛心讓他漫無目的在求學。可是人總該麵對現實,找到自己前進的路,於是他苦練口語,要想在新聞界立足,他必須有一雙洞察世事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進入校園廣播站,然而他的壓力更大,他試盡了一切方法辦好廣播站工作,可以說那是一段並不筆直的路,因為他需要不停地摸索,從小小的廣播站中求知,磨煉自己,總結經驗,成功後的他在回憶那段求學時光時,竟為自己曾經地那股衝勁叫好。他說,他並沒有把握能脫穎而出,可是求學的路本身就不平坦,況且一切的機遇都隻能在探索中遇到。 我佩服張羽,他的成功讓我看到了其實前方的路值得我們去探索。可能我也會像他一樣有一段彎彎曲曲的道路,和他一樣在為自己的目標跌跌撞撞地前行,同時我也會和他一樣不顧一切去讓我的足跡延伸。我想求知的路永遠是漫長的,我們該怎樣走完,這隻能依靠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我們重讀一些成功的求知者的曆程,我們便會知道那彎彎的足跡所代表的含義。彎曲中,我們曾經沒有停留,我們曾經用盡能力在前行,我們曾經滿懷求知的激情。
老舍與北京
北京的符號 ——老舍與北京 我看見祥子手裏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裏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忙著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裏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隻鏢局長槍,靜靜倚立牆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遊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餘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鬱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的肥大的栗子,過了砂糖在鍋裏‘唰唰’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裏,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隻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隻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曆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實而又詩意的北京。於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老舍先生出過國,留過洋,他自然懂得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這是一種欣喜與哀婉交織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麵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歎“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正因為此,老舍先生在新時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創造著新北京的語言和形象,創造著新北京的符號。
於是,作為北京符號發現者、熱愛者和創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為了北京曆史與現實的,北京人眼裏與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
有色眼鏡引發的聯想
走進眼鏡店,有色眼鏡,琳琅滿目:濃墨、墨綠、淺橙、深棕……選一架?戴上濃墨,黑雲壓頂;佩上墨綠,置身莽林;架上淺橙,風揚沙塵;扣上深棕,滿眼咖啡……摘下來,哦,原來晴空萬裏,世界是這樣本色。
走出眼鏡店,我生出許多聯想……
想到了天雨牆壞的宋國人,他戴著蔚藍色眼鏡看兒子,看出了預見的智慧,因為那是家人,上陣還要父子兵呢!戴起蛇綠色眼鏡看鄰人,看出了狡詐和邪惡,因為那是外人,防人之心不可無呀!想到了道光皇帝罷黜林則徐,禁煙條陳再好,他畢竟是漢員,戴上青冷近視鏡,可信不啊!琦善再庸碌無能,奸佞貪婪賣國,可終究是一家人,戴上粉紅老花鏡,不用他用誰?想到了日韓世界杯,全體韓國公民,包括總統金大鍾,他們都怎麼了?麵對不公正的裁判帶給韓國隊的勝利,起立歡呼,民族情結也可以異化成有色眼鏡嗎?=
在這裏,我隻想講一個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小學那會兒,“三好生”由同學們選。記得四年級時,班裏有個女孩羞怯拘板,又倔頭倔腦,沒有什麼朋友,更不會親合老師。同學偶爾提到她,總叫“老蔫兒”。誰也沒想到,這“老蔫兒”期末居然考了個第一。選“三好”時,老師先把一貫名聲顯赫的“紅人兒”的名字大大地寫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學提其他候選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兒”似乎被人遺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時,才有同學提她,她的名字極不起眼地縮在黑板的一角兒。舉手選舉時,她又被遺忘了,同學們爭著選自己的知交好友。當老師一個個擦去落選的人名時,才在角落發現了她。通過厚重的眼鏡片,老師斜睨著不屑的眼神問:“哦,這還有一位呢,誰同意?”引出全班一陣哄笑。無意中,我瞥見“老蔫兒”,她縮在教室的角落,兩眼失神地大張著,注滿了惶惑。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們的殘忍了,雖然還不明了這殘忍究竟是什麼。
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價值被否認的痛苦。我們在老師有意疏遠的指揮棒下,殘忍地否定了一個同學的價值;把一個孤言寡合的同學狠狠推向自卑的懸崖!那時,我們雖然年幼,但“以親疏斷優劣”的意識卻早已潛移默化,紮根心田。我們小小年齡就戴上了有色眼鏡——親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誰不夠朋友竟能出類拔萃,便要詫異、否定、嘲笑、排斥!長此以往,長大成人,有色眼鏡摘下就難了。
這有色眼鏡實際是變色眼鏡:透過這付眼鏡看親朋好友,粉麵桃花、出水芙蓉、梨花帶雨、梅枝獨俏;透過這付眼鏡看路人疏客,敗柳殘絮、枯藤老樹、流水落花、地衣紅皺。
小事如此,大事亦然!
摘下有色眼鏡吧,那將消縮你審視美、享受美的視野;拋掉有色眼鏡吧,你會發現美景和親情遍及五湖四海!
給感情一把尺
無論何時,月光都會將皎潔的亮色灑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無論何地,蒲公英都會把種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貧瘠還是肥沃;身處“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們,更是在每個人心裏種上了一棵“愛心”樹,不管他是敵是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心靈、給情感一把尺,別讓感情的親疏迷亂了你我的良知。
(一)給感情一把尺,給理智一條路;
生活給了我們無數路口,讓我們用心去選擇,當麵臨親與疏的判斷之時,該給心靈一把尺,去警示自己憑正義作出選擇;該給感情一把尺,別讓親切阻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途,讓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長途,才會使心更輕鬆,才會使世界更加美好。
是什麼讓唐太宗不認親疏讓洱海的風,回紇的幔帳,靺鞨的大風雪吹成民族的團結!
是什麼讓伽利略不以舊的理論為綱,讓真理之步邁進了人類文明的史冊!
是什麼讓貝多芬不成為傳統者的奴隸,開創了充滿生命豪情的《第九交響樂》!
是感情這把尺,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親疏,讓人類向著邁進;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遠近,讓人類向著認識真理奔跑;是它讓我們給理智一條路,給智慧一條路,給文明一個永恒!
(二)給感情一把尺,給民族一個振興;
林則徐給感情一把尺,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背景下,發起了愛國思想運動,使中華民族的認知向世界邁進;鄧小平給感情一把尺,在“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中,提出了祖國統一的新思路,讓中國社會的發展選擇了理智;戰爭中一位位母親給感情一把尺,為了全民族的勝利,毅然獻出了孩兒們的生命,讓苦難的民族在鮮血的力量下奮起!
而今啊!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也給心靈一把尺,這把尺需要的不僅僅是奉獻與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勇於奉獻的大義和這悲天憫人的大愛,他們不僅給理智一條路,更給民族精神一個完美的展現,他們無論感情的親疏,為每一個病人送去了同樣的愛!
目光可以忘卻感情之尺!
蒲公英也可以忘卻這把尺
但你千萬別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為中國民族的振興需要你用理智思維開辟一條成功之路!
讀你,也讀我
讀你,也讀我
那是很久遠的一個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當時正在讀大學,在那個知青下鄉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轟轟駛來的命運之車送到了東北。東北的生活是相當艱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氣是要命的冷,沒有足夠的衣物禦寒,又沒有東西吃,隻能湊合著吃些樹根草皮,夜晚根本不敢睡覺。一來是那裏的野獸多,二來是怕自己睡著之後永遠都醒不過來了。人在那種情況下是很容易絕望的,甚至退化到人類最原始的狀態。很多人去偷去搶,他們看到能吃的就搶,能穿的就拿。唯獨他,默默地啃他的樹皮草根,吮他手中的雪團,最終他還是活了下來,回到了城裏。當許多年後別人追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與別人一樣時,他回答說:“我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個讀過書的人,那一大堆一大堆的書一直在我眼前晃動,它們讓我最終沒有越過那最後一道道德防線。它們時刻在提醒我,我是一個人,而不是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