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羅成蹤跡(1 / 2)

第三百一十八章 羅成蹤跡

一見到羅成,這幾位的心中就開始有些打鼓了。txtjia.

現在羅成的表現十分明顯,顯然就是要離開昌邑地界,去往什麼地方。目的地是哪裏,這些斥候不知道。但是這些斥候可以肯定,如果任由羅成繼續往前走,那就要出了黃巾軍的控製範圍了。

這幾個斥候絲毫不敢怠慢,立即分出一人騎著一匹快馬,就要把這個消息報上去。如果是因為自己的一點耽擱,從而導致羅成逃脫,那可就不是他們幾個斥候能夠擔待的起的了。

消息很快就一層一層的遞進了陳友諒所在的中軍大帳。

此時陳友諒的大帳內可謂是風雲際會,幾乎所有投靠在陳友諒賬下的高巾軍高層都彙聚於此,也就是這群人,代表著陳友諒勢力的核心力量。

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可以組織一支部隊,對這座軍帳發動突然襲擊,將整座軍帳的人一網打盡,那麼基本上就可以宣布,青州黃巾軍陳友諒時代,正式終結!

也正是防備這種情況的出現,此時這種軍帳的周圍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黃巾軍主力。如果真的有人可突破這重重防線直搗軍帳,那陳友諒也隻能認栽,因為他麾下的兵馬也隻有這麼大的能力了。

陳友諒坐在軍帳的主位上,掃視著規規矩矩站在的下首的一幹黃巾軍首腦們,心中不由得無限的舒爽。尤其是看到湯和、鄧愈兩個人的時候,陳友諒更是舒服的仿佛全身的毛孔都張開了一樣。

沒有什麼事能比策反地方要員更讓陳友諒感到成就感了。

昨夜的一場政變,過程基本如朱金梁所說。

亂世山七雄,武殿章、胡大海、朱元璋身死,湯和、鄧愈投誠,常遇春、郭英出逃,整個青州黃巾十萬大軍,除了這七位,以及極少數已經被陳友諒清洗掉的朱元璋死忠之外,其餘全部黃巾軍,已經成功的改姓陳了。txtjia.

畢竟在三公將軍去世之後,存留各地的黃巾軍勢力,早就沒有了當初“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崇高理想和政治理念,更多的黃巾軍隻是為了不被朝廷斬首,以及在亂世之中混上一口飽飯吃,才已這種流寇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這些人基本上也沒有什麼信仰,更談不上為某某人效死,誰能給他們一口飽飯吃,他們就跟著誰幹,就聽誰的話。甚至對於很多中下層的黃巾士兵而言,無論誰當上了黃巾之主,對他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影響。

畢竟無論誰上位,都不會差他們這一口飯吃!

所以陳友諒在解決掉朱元璋的嫡係部隊之後,基本上不費吹灰之力就接過青州黃巾的領導大權。不是說陳友諒的手段有多麼高明,也不是陳友諒的謀略有多麼高深,而是基本上就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阻力。

在成功上位之後,陳友諒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要不要遵守與羅成之間的約定,從昌邑退兵。

在這件事情上,陳友諒猶豫了很久,久到陳友諒自己都有些費解了。

在陳友諒的印象中,無論自己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思路都非常的清晰,利弊權衡也十分得當,完全沒有像現在這種磨磨蹭蹭、猶豫不決的情況!

但是從自己坐上黃巾魁首的寶座之後,思維似乎都有些緩慢了。不過對於這些細微的變化,陳友諒完全沒有在意,甚至隻當是自己的一眾錯覺。他又怎麼想到,自己已經受到了特殊屬性的影響,智商早就已經下降了不是一星半點,很多事情曾經的那個陳友諒能夠想明白,但是現在的這個陳友諒卻想不明白了。txtjia.

以往朱元璋在位的時候,陳友諒的就是朱元璋萬分倚重的謀士,幾乎可以說是對朱元璋言聽計從。

現在陳友諒上位了,黃巾軍中這就沒有謀士了,別說出謀劃策了,就連個能和陳友諒相互商量的人都沒有,一切事情都隻能靠陳友諒自己的考慮了。

派出朱金梁,就是陳友諒一番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如果履行與羅成之間的約定,直接撤軍回青州老巢,陳友諒未免覺得有些可惜。畢竟黃巾軍入侵兗州也有這麼長的時間了,甚至連前任的兗州刺史都死在黃巾軍的手上,如果就這麼空著兩隻手,灰溜溜的回到青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些說不過去。

但如果繼續在昌邑城下圍著,曠日持久下去也不是辦法。尤其是陳友諒已經接到了洛陽城遴選人才的消息,猜到洛陽朝廷接下來可能會用兵。但是具體對誰用兵,向哪裏用兵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陳友諒的心中始終都有一種預感,那就是這次用兵很有可能就是針對著黃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