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1 / 3)

第三章1

小編跑腿:打鼾怎麼辦?

檢查項目

除了常規的耳鼻喉科的檢查外,多導睡眠圖檢查是診斷打鼾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中最重要的檢查,通過夜間連續的心率,呼吸,腦電圖,心電圖等的檢查,可以了解打鼾者有無呼吸暫停,暫停的次數,暫停的時間,及對身體健康影響的程度。是國際上公認的診斷呼吸暫停綜合症的金標準,也是打鼾患者必做的檢查。

多導睡眠圖檢查價格:915元/次

治療方法

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鼻阻塞的病人應該進行鼻部的手術,使鼻道通暢。咽部狹窄的病人可以行齶咽成形術,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的病人可以選擇切除或者刮除等,但並不是所有的打鼾都需要手術治療。

自我意識的發展

青年學生在過去知識積累和智力發展的基礎上,由於即將畢業而必須考慮自己未來的生活道路,因而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一般說來,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中三年級的學生,都能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即主觀世界,他們不但關心和認識客觀現實,而且關心和認識主觀本身。他們都能夠獨立自覺地按照一定的目標和準則來評價自己的品質和能力。

研究者指出:高中生能認識到一些無意識的心理體驗會影響思維和活動,他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待自我,把自我看作是思想和行動的操縱者。

研究者的結果證明:高中生進一步從個性的特點、態度、信念等方麵來看待自我。他們的自我係統更抽象更複雜,其描述自我的方式中允許把可能有分歧的行為看作是一致的。同時,高中生能夠理解他們自我中的變異,並做出判斷和調整,他們有一套整合原則使他們理解其行為可以在相似但不同的情境下表現得判若兩人。

青年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少年比較起來,有了一些新的特點。第一,他們一般都能提高到具有概括性的個性品質上來分析自己,例如,意誌堅定或意誌薄弱,粗枝大葉或工作細致,具有原則性或喪失原則,孤僻或熱情等等。第二,他們一般都能夠提高到價值觀,甚至於思想政治品質上來分析自己。

高中生由於能夠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個性品質,就能更好地鍛煉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當然,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還是不十分成熟的。第一,在整個高中時期內,常常隻有一部分學生,如共青團員和高中二年級學生,能夠從政治品質上來分析自己,而另一些學生還隻停留在以一般個性品質作為分析自己的標準。第二,在整個高中時期內,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的分析評價還沒有達到全麵而深刻的水平。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往往隻能列舉一些自己的優缺點,而沒有找出最主要最本質的東西。第三,在整個高中時期內,大部分學生已形成自我批評的態度,但有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或形成得不穩定。有人研究了高中生自我批評態度的形成問題,指出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自我批評態度已經形成,並成為穩定的個性特征;第二類是雖然已形成,但很不均衡;第三類是還沒有形成。

由此可見,青年學生的自我意識正接近於成熟時期,但是仍然存在著缺點和問題。

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是人的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關心和幫助青年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特別是從政治上評價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發揮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

青少年時期主要心理特征

(一) 心身發展--快速而不平衡:在青春期到來時,青少年在軀體和心理方法呈現快速 的發展。表現為身體急劇的生長和變化。肌肉、骨等組織全麵地急劇成長,生殖係統的成熟, 第二性征逐漸顯露。隨著身體的發育,青少年必須適應發展中的新自我,同時還必須適應別人對於他的新形象所表現出的反應。然而,由於身心方麵的成長不一定能平衡發展。因此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在"幼稚"與"成熟"的尺度上會有大幅度的徘徊。

(二)實現同一性

⑴ 實現自我的同一:青少年隨著身體的變化和性成熟的過程,逐漸產生一些新的體驗,也感到周圍人對他們的新的反應。他們將力求發現自己現在真實情況以及將來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夥伴的來往,新的社會關係的產生,也使他們擴大了自我活動、自我探索的空間。他們也要弄清世界是什麼樣子?社會又是什麼等。在這種不斷認識和探索中,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現實的我,使自我意識達到積極的統一。

⑵ 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的發展:青少年早期的價值和道德標準主要來自父母,他們的自尊感基本上來自父母對他們的看法。當進入中學這個較廣闊的世界以後,同伴群體的價值觀,以及老師和成年人的評價日益重要。他們對原先的道德標準及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都要做重新的評價,並試圖把這些價值和評價綜合起來形成一個穩定的體係。

(三) 依戀關係的變化

⑴ 獨立意識的增強: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與家庭的聯係逐漸疏遠,對父母的權威產生懷疑,甚至發生反抗行為。他們要擺脫家長和其他成人的監護,擺脫由這些成年人規定的各種形式的束縛。由於價值標準受到同輩和社會的影響逐漸大於來自父母的影響,因此,當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往往會出現"擺脫家庭束縛"的傾向。

⑵ 夥伴關係密切 : 同齡人、夥伴是青少年在社會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會關係。進入青春期,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展,青少年對家庭的依戀逐漸轉向夥伴群體,形成親密的夥伴關係。他們的言行,愛好、衣著打扮等相互影響。信任夥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在夥伴關係中,同伴之間對共同問題的討論及反麵的經驗提供了大量的解決問題的技術。

(四) 認知改變:青春期由於形成運算的出現而使思維完善,他擺脫了兒童時期的單一的具體運算和簡單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階段。即已懂得試驗、假說、推論這類形式化的思考,運用理論來推想因果關係,開始懂得處理複雜的信息或資料。他們學會自我批評,各個方麵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有能力聽取他人意見,處理問題時能考慮更多的可能性,思維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點

目前我國正處於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幾億,他們的性心理發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數都能較好地調節性欲、性衝動,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言論與行為,都能正確地對待兩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麵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甚至是很嚴重的。

性作為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現象,始終伴隨著每一個人,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給人以歡樂,也能給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誘人誤入歧途與深潭。

對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正是性生理發育成熟、性心理逐漸趨於成熟的時期,他們的性生理成熟與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與性的社會規範的衝突之間就構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衛生中的一係列問題。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得好,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提高,工作就順利,思想就進步,生活就幸福;否則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與事業發展。然而,在我國長期以來,“性”問題一直是個十分敏感和忌諱的問題,可謂“談性色變”,性的不適應問題也表現得比較複雜、隱蔽,它的影響也就更為深刻、持久。因而,現在我們學習與研究這一問題,也就顯得更為急迫和重要。我們應該麵對現實,打破“性”這個禁區,承認性生理、性心理學都是科學,尤其是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給男女青少年,讓他們用科學知識來保護自己的健康,促進正常發展,引導青少年順利度過青春期。為此,我們必須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對青少年全麵進行性教育,達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達到全國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會健康。

一、金色年華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對人生充滿美好幻想和有強烈的競爭精神和創造力的上升時期,因此被稱做“黃金時期”。與此同時也是身心發生重大變化並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青春期的到來,標誌著性成熟的開始。但是這個時期也會令人煩惱。由於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識和社會經驗,他們在升學、就業或愛情等一係列問題麵前,容易產生焦慮、困惑不安。所以這個階段是人生成長發展中的一個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關鍵時期,在心理學上我們就把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現為起點和明顯特征的、在生理心理上都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叫做青春期。

青春期來臨的年齡,男女之間有些差別,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1-2年。不同的人也由於性的成熟和所處的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的不同,青春期來臨的具體年齡也有差別。結合中國的情況,一般認為,女性青春期來臨大約在12至14歲,男性大約在13至15歲左右。性發育成熟期大約在18歲左右完成。有的學者認為,青春期應從12歲至25歲左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青春期來臨的年齡已有提前的趨勢。

青春期的到來,就是性成熟的開始。這時,機體內分泌腺加強了活動,由腦垂體產生的促性腺素打開了性腺活動的大門,使得沉靜的生殖器官蓬勃地發育起來,引起了青少年男女身心的一係列變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第二性征(也稱副性征)的發育導致男女兩性形態上不同的性別特征,性器官的變化及其性功能的逐漸成熟。心理學家霍爾稱青春期為“暴風驟雨”的時期。他指出,青春期的到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與以前相比不大相同,而發展的趨勢是跳躍式的,即忽高忽低,因此,他將青春期又稱為“危險時期”。

二、青春期性心理發展的階段

一個人的生理變化是心理變化的基礎,其性生理的發育必然帶來性意識的發展。就青春期而言,一般認為,從性意識的萌芽到愛情的產生與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異性疏遠期。這個時期大約在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一、二年級。這時由於青春萌動,男女生理上出現的明顯差別,使他們感到陌生不安,又由於他們缺乏兩性的知識,因此在異性麵前,就產生了一種害羞或畏懼心理,從而使男女同學暫時疏遠。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時的男女孩之間毫無拘束,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進入小學高年級和初一之後,情況出現了明顯變化。先是女同學進入生長高峰,她們的身體常常迅速超過男同學。不少明明是同齡的男生倒矮小得像個小弟弟。男生對女生的這個“女大十八變”開始有些驚奇、尷尬,在他們的羨慕中又帶有點無可奈何。所以男生對女生的疏遠往往交織著自尊與自卑。而女同學們卻是無憂無慮的,可能一點也沒有體會到男同學的難堪。兩年後男同學進入了生長高峰,像雨後春筍,兩跳三竄就長成了高高的小夥子,這時又該女生們仰頭吃驚了。而且還會發現男同學變得有點“那樣”。這時當男女生各自單獨在一起活動時,他(她)們就有說有笑,又打又鬧,但是當男女生個別接觸時,就又像換了一個人,不知是真靦腆假斯文,還是假冷淡真緊張,出現了一種“相見不相識”的陌生感。這就是異性疏遠期的特殊表現。

這種“疏遠”,原因十分微妙。其具體表現有各自對自身發育巨變一時難以承受,有男生起初的自卑心理,有女生的戒備心理,還有某些個體發育早晚及生理缺陷等等現象造成的異性間人際交往的障礙。異性疏遠是個暫時現象,也是正常現象。隨著青春期對自身和異性生理心理的理解和適應,他(她)們之間的交往障礙會逐漸消除。

(二)異性接近期。初中二年級以後,男女同學的少年時代就結束了,開始踏上了青年初期的曆程。此時情竇初開,男女之間又有了一種喜歡接近的需要,他(她)們的性心理發展又開始進入了一個男女相互吸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新時期,男女同學之間願意在一起學習、工作和活動,願意一起去春遊或參加文體活動,如果光是同性在一起活動,就不來情緒;有男有女,才會情緒倍增,勁頭十足。

在初中高年級,男女同學隻是開始彼此產生好感。到了高中階段,他(她)們都想努力克服交往中的不安和羞澀,進一步試探著主動接近對方。但是由於情感比較隱蔽,很少能夠達到相互向情感的深入交流,這個時期的異性交往一般還比較廣泛,甚至無確定目的,被接近的對象也容易變換。因為此時的青年處於幼稚期,男女間的相互吸引與好感多數還屬於異性間朦朧感情的自然表露。他(她)們對兩性關係仍處於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還分不清好感與初戀的區別,因此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困惑與苦惱。這時他(她)們的感情強烈而易失控,接近廣泛而不專一,這是一個較長的時期。家長和教師對這個時期的青年男女,要教育引導他(她)們集中精力學習,正確分辨友誼和愛情,在與異性交往時要做到積極而有分寸,熱情而又慎重,避免早戀。

(三)兩性戀愛期。戀愛期的顯著標誌是愛情集中於一個異性,對其他異性的關心明顯地減少,喜歡與自己選擇的對象單獨相處而不大願參加集體性的活動,經常陷於結婚的幻想之中。這個階段一般從青年初期的中後階段開始,是青春期性意識表現和發展的相對成熟階段,這也是青春期性意識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從異性接觸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但又與異性接觸期有著本質的區別。隻有從這個階段開始,才可能逐漸產生和形成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