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碗粥下肚,身上暖暖的,肚子也搞飽了,大家嘻嘻哈哈的幫著辛湖收拾好院子,道了謝,各自回家去了。

“哎喲,真是熱鬧啊。在幸福村過年,這才有年味嘛”大寶笑道。

這幾年在京裏,過年一點兒也不熱鬧,家裏雖然主子加下人也有約三十口人,但是京裏規矩大,不可能主子和下人們全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不象在幸福村,這裏村民都是良民並不是陳家的下人,而且大郎和辛湖天天與他們一起,下田種地,什麼活兒也幹,關係親近。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也不會覺得拘束。

“今天才臘八呢,過年還早著,往後熱鬧的日子來多呢。”辛湖笑道。

“可不是。阿湖準備了不少好東西,天天都有好東西吃了。讓你們大家吃個夠。”大郎也笑道。

吃了臘八粥,辛湖開始做年糕,其實就是糯米糍粑,她自己還蠻愛吃的,拿火烤烤,烤得鼓起大大的汽泡,兩麵焦中帶黃,再沾著糖,就很好吃了。她在現代小時候,冬天最愛吃這個了,那時候,還不象後來那麼多零食可吃,家家戶戶過年都熬麥芽糖,打年糕,做湯圓,炒米,麻花等食物。做好多,存著,可以吃好久呢。

做年糕是個力氣活,她采用了最原始的辦法,就是把糯米煮熟後,放在石臼頭裏,拿粗木棒搗爛熟糯米,搗爛的糯米飯很有粘性,勁道大的很,所以需有有力氣的人,才能幹得好這個活。四兄弟各拿著一根粗木棒,你一下我一下的搗糯米飯,糯米飯慢慢變成了凝固的一團,很大的勁道了,才算完成。

家裏以前一直沒做這個糯米糍粑,今年做的有些多,好多人家都過來看熱鬧。

做好的年糕,大大的圓圓的,放在案板上冷卻至半硬的時候,再切成塊,泡在冷水裏,可以一直吃過春天,不會壞。隻是要時常換換水。

大寶這個好吃佬,時不時的要偷吃一把糯米飯。這些糯米還是平兒他們從京城帶過來的。也算是精貴物,比較貴了。糯米的產量小,又擇地方,所以比起普通大米價格要貴了幾成。

辛湖做的年糕有幾種口味的,一種鹹味,加了蔥花和鹽,可以油炸,也可以火烤,熟了就直接吃了。還可以放在鍋裏慢慢煎,快熟時放入雞蛋液,煎成了一大塊餅裝,味道也非常好。再就是原味的,什麼也不放,吃的時候,再加鹽又或者糖都行,看各人的喜好了。

不過,在搗糍粑的時候,辛湖拿了一個大,開始做小糯米粑粑,和做包子一樣的方法,在糯米團裏加入事先磨好的芝麻花生粉,又或者紅豆,綠豆沙,加上糖等等。

這種小的,是靠手捏的,有包了芝麻的,有包了紅豆沙的等等。

“這是什麼?”大寶等人圍在一邊問。

“很好吃的。你們等著啊,馬上開油鍋了。”辛湖笑道,想起去年在涼平炸麻花的事來,不禁有些後悔沒有事先多發些麵。正好一鍋炸了。

炸好的糯米粑粑,又鬆又軟,但因為是糯米做的,吃起來又有些粘乎乎的,非常美味,好吃得大寶顧不得燙,每種口味都各嚐了一個,還叫著:“芝麻花生的最好吃。我再吃一個。”

辛湖連忙阻止他,說:“不能吃太多。糯米不好消化。積了食傷胃。你去吃杯山楂茶,然後去外麵轉幾圈,消食。”

“哦。”大寶隻得放下,不甘心的在灶房裏轉了一圈,出去消食了。

“我看啦,給大寶娶媳婦兒,一定要選個廚藝好的。”平兒笑道。

“就是,就他這個貪嘴樣,娶個好廚藝的,保證能把他治得伏伏貼貼的。”大郎也笑起來了。

家裏有辛湖這個好廚藝的人,他們兄弟幾個,在吃食方麵都是專家,一個比一個會吃,一個比一個愛吃。

這個年,過得十分豐盛,辛湖做了不少好吃的,點心,菜式等等,是他們一家人,過得最豐盛最熱鬧的一個年了。而且為了祭拜先人們,辛湖還特意做了不少貢品。

這一年的大年三十,陳家兄弟幾個人,終於能好好的祭拜祖先了。先人們的墳頭上也終於有了香火,大郎帶著幾個弟弟,每個墳頭都擺好了酒菜蔬果及一應點心,認認真真的行了禮,磕了頭,才回家。

完成了這個心願,大郎的心情都格外好。

正月初,等不到天氣變好,大郎與大寶三兄弟就出發回京了,他們得趕在二月前進京,平兒得在二月初參加大考。

兄弟四人,騎著馬,隻帶著兩位管事,快馬加鞭,先行一步了。後頭的人,馬車等等,都得等到天氣暖和後,跟著辛湖一起進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