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讓自己始終看到希望2(1 / 3)

第三章 讓自己始終看到希望2

從一點處突破

萬事起頭難,每跨出新的一步都是另一個困難的開始。

困難可以將你擊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這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和處理。

在我們討論處理困難之前,必須告訴你,人生中能夠遇到這些困難,是值得你高興的事情。若沒有了這些,人生就不稱其為人生。雖然困境有其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麵,但人生的成長卻又不可缺少困難的磨煉。

在處理難題時,首先必須要冷靜,盡量沉著應對。如果你的內心無法保持冷靜,就無法有效處理它。通常我們遇到難題時總是急躁不安。我們總是想著這些問題必須立刻解決,必須采取某些行動。

當你心慌意亂時,想要找出理性的答案是不太可能的。惟有平靜下來,才能真正地麵對難題,這才是理性的思考。

所以,必須強調學習沉默應付難題的重要性。沉默可以調整你的心靈,使你犀利睿智的見識浮現出來。主要的訣竅是讓你自己能完全放鬆,深入信仰的靜謐中,如此便能冷靜思考。然後,你就能掌握住大方向,困境自然也會迎刃而解。

另外一個處理困境的訣竅是:絕不放棄、絕不後退。隻要你能明智地麵對難題,最後你會發現,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希望仍然存在。

當許多事情不順心而使你疲於應付時,你該怎麼做呢?你必須努力不懈,對未來有積極的憧憬,盡你所能,誠意信仰。隻要你能堅持,便能成功。

這便是曆史上偉大人物用來麵對困境的方法。閱讀有關這些偉人的書籍,了解他們如何在困境時堅定信念,絕不讓步,這是個有利自己學習如何麵對困難的好方法。

獲得勝利的另一個因素是信心。“相信你能做到,而且你一定能做到”。信心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利器。當你相信難題可以克服時,你已經離勝利不遠了。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人可以達成他們認為可以完成的任何事。

通常人們被困難擊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自認為可以被打敗。而克服困難一個最大的訣竅,如同我們所說的,也就是要學會相信他們可以擊敗困難,在得到上帝的幫助之後,便可以征服集體困難。為了做到這一點,你的心理及精神就要不斷地成長。成長是你可以做得到的事。你可以在心靈方麵茁壯成長,戰勝任何難題。換句話說,你必須比所遇到的困難更高更壯才行。

如果你可以因為成長而克服,則困難就是激勵你成長的要素。俄羅斯有一句諺語說:“鐵錘能打破玻璃,更能鑄造精鋼。”如果你像鋼一樣,有足夠堅強作為打造的品質,去克服人生中的困難,那麼這些困難正好可以磨鑄你的意誌和力量。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前麵敘述的要點:

(1)要學會在困難之前退後一步,冷靜下來,沉著思考。要以寧靜平和的心境來看待全局。

(2)運用全部心智來思考問題,一步接一步,然後有係統地剖析它。

(3)以積極心態思考問題,明確你可以克服它。能這樣做的話,便已經走上了成功之路。

(4)要學會兼顧精神與實際的方法來處理難題。

(5)堅持你的工作,隻要努力不懈,最後便能成功。

(6)使自己成長升高,才能俯視所有問題,並運用你的問題來幫助自己成長。

(7)冷靜接受人生所有的一切。處理問題時,接近你的情緒,以持續不斷的工作來迎接最後勝利。

(8)永遠不要形成自己反對自己的局麵。

成功地突破困境是有秘訣的:

1積極麵對困境

要積極地麵對困境,不要逃避。

什麼叫積極地麵對困境呢?這個世界並沒有失敗,失敗隻不過是暫時停止成功。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瑪羅絲女士12歲就得了風濕性關節炎,40幾年來,她幾乎每天都與病魔在搏鬥。並且已經嚴重到連講一句話都要休息,很不順暢。像這樣的一個困境,她竟然能夠很樂觀地去麵對,而且還跟主治醫師幽默對話,讓主治醫師都非常佩服。

最令人感動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竟然還用了3年的時間,錄製完“生命之歌”這樣一套錄音帶。

由此可見,瑪羅絲女士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她就是想把她的經曆,過去自己的困境,奮鬥的過程及她對生命的感受,流傳給世人。

有一位了不起的舒勒博士,在他的書裏有一句話:“對一個不屈不撓的人,艱苦的歲月絕不長久,很快就會離你而去。”

2分享經驗

跟你的朋友分享你失敗的經驗,這樣會使你在心情舒暢中找尋到人生的希望。

美國最有名的一位建築師漢瑟,賺了好多好多的錢,可是因為一次錯誤的設計,就把他過去所賺的錢,通通賠光了,公司宣布破產。感到前途茫茫渺渺,毫無目標,一個人開車亂開一通。當他到華盛頓地區的廣場,不經意地撞到一個人。那個人本來很生氣,沒想到抬頭一看:

“啊!原來是我的好朋友,漢瑟先生!你怎麼會來這裏呢?”

漢瑟說:“哎喲!說來不好意思啊!”

朋友說:“沒關係,你講啊!有什麼問題呢?”

漢瑟說:“我公司破產了!”

這一位朋友這麼講:“破產有什麼了不起!”

他繼續說:“5年前我還不是破產,但是我現在又爬起來了啊!來……我請你喝杯咖啡,我好好地告訴你我破產的經驗。”

兩個人一聊,結果,竟然聊出了很具體的結論——原來破產的人,必須要找人去分享,才能夠從破產裏麵超越出來!所以兩個人馬上決定成立一個“失敗者聯誼會”。會員規定,一定要破產過的人才能加入。而且這個聯誼會裏,還特別規定每個人必須成為別人的老師。要非常坦誠地、非常樂意地分享經驗,讓其他人能夠知道怎麼樣重新再來。

3萬事起頭難

萬事起頭難,每個新的一步都是另一個困難的開始。曾經聽過一則和這個道理相近的物理定律——讓一個球開始滾動,遠比保持這個球繼續滾動所需要的力量來得更多。這個定律也適用在我們的人生和夢想上。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的,它需要更多的勇氣。

當你越接近夢想,你的腳步似乎也越來越快。成功是不斷推進的,你不可能一步登天,成功需要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地前進。但是當你越接近完成目標的階段,你的腳步似乎也會越來越快。

按部就班地走在成功之道上的好處是:當下一步出現在你麵前時,你也已經準備好了。

當你漸漸長大成人,你的想法也會越來越落實,你和你的想法會一起成長。

但這並不表示一個成功的人不會遇到挫折。總括來說,一個原本成功的人會失敗不外以下兩種原因:

(1)這個人過度地膨脹他的才能。也就是說他開始追求他夢想以外的事物。

(2)這個人對市場狀況的判斷錯誤,在財務上過度擴棄或濫用資源。

一般後者為商業上的技術錯誤,每個人都可能碰到這個問題,但大部分的人可以借助一名優秀的財務顧問,減少這類的錯誤。

第一種錯誤更為嚴重,因為這是個人發展策略上的錯誤——追求不屬於你的使命或誤認自己存在的意義。這表示你已經在人生規劃上模糊了視覺的焦點。

如果你曾經在成功時遭受挫敗,那麼建議你想一想以上這兩種情況。

4失敗是通往成功之道必經的過程。

許多成功人士,在他們的生命中都有一兩次嚴重的挫敗,而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都將失敗視為通往成功大道必修的一門重要學科。

科學家在成功地發現某種元素或法則之前,往往會先經曆一連串失敗的實驗。

演員常常會說,在他們獲得第一次演出機會前,有多少次試鏡失敗的經驗。

頂尖成功的企業家也常遇到挫折,有些人甚至曾經麵臨財務危機或破產的問題。

偉大的廚師都知道,在他們學習烹飪的過程中,曾經燒焦過多少鍋子或苦於無法調配出某種可口的調味料。

重點不在於我們失敗與否,重點是我們不停留於挫敗之中。不坐以待斃、不放棄,我們就不算真正失敗。

球類運動員都可能出現低潮,但他們仍然繼續打球、不輕言放棄。

投資者也會有失誤的時候,而且市場隨時有不景氣的可能,但他們還是尋求機會,繼續投資。

銷售人員10次有9次會吃閉門羹,但他們不放棄,繼續拜訪第11位客戶。

不要以為你田園裏的石頭是搬不走的,事實上隻要你投注足夠的時間、精力,或偶爾借助他人的力量,你一定可以移走那些石頭。

如果“需要”是發明的原動力,那麼“失敗”就是成功必經的過程。而在逆境中經得起考驗是達到成功的不二法門。

全美國的人都知道史考特·歐葛瑞帝上尉的故事,他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在一次任務中被波士尼亞軍隊射中墜機,6天之後他終於獲救。歐葛瑞帝上尉在記者會上表示,6天中大部分的時候他都在躲避波士尼亞士兵的搜捕,有時候對方離他隻有數尺的距離,有時候他幾乎就在對方射程之內,盡管情況這麼危險,他還是不慌亂、保持鎮定,最後他終於獲救。

歐葛瑞帝上尉似乎並不明白為什麼人們對他的故事這麼感興趣,其實原因是他克服了逆境,他能忍受困苦並且活著回來。歐葛瑞帝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比對手更機智、更有耐力。這是一個最好的典範,它告訴我們有時候不必試圖改變現狀,隻需要在困境中堅持下去。

跌倒了要有再搏一次的勇氣

“跌倒了再爬起來”,看起來是一句鼓舞克服危機者最好的話,但是要真正實現起來,需要的是自我鼓勵的品質和勇氣。有無這種品質和勇氣,都直接決定了誰是一個危機者,誰是一個優勢者。更為主要的是能在挫敗之時看到站起來的希望!

讓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美國百貨大王梅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於1882年生於波士頓,年輕時出過海,以後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賣些針線。鋪子很快就倒閉了。一年後他另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仍以失敗告終。

在淘金熱席卷美國時,梅西在加利福尼亞開了個小飯館,本以為供應淘金客膳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豈料多數淘金者一無所獲,什麼也買不起,這樣一來,小鋪又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