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適應生存順時而動1(1 / 3)

第六章 適應生存順時而動1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則。人類社會同樣如此,適應是現實生活中用來維持一種良好的生存狀態與發展狀態的手段,是欲成大事的人邁向成功的前提與基礎。

適應社會環境

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生活,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人對環境也有一定的需要。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社會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條件,人對環境也並非心滿意足,這樣就需要適應。適應能力對一個成大事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成大事的基礎,因為一個人若連適應生存的能力都沒,那麼還說什麼成大事呢?

適應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即順應的意思,其實質是人們為了生存而與環境之間發生的調節活動,由此可見,適應水平直接影響了人的生存,難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原則之一。

要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環境,首先必須了解適應社會環境都有哪些表式,總的來說適應社會環境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改造環境的需要。無論哪種形式,最後都要達到環境與人自身的和諧一致。

下麵讓我們看一看一位下崗女工是如何適應社會的。

一位剛過不惑之年名叫陳紅的下崗女工,麵對三次下崗,卻不甘命運的擺布,自強不息,走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創業之路。經過幾年的拚搏,創建了幾十萬元資產,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塑造了不屈的人生。

1986年年底,陳紅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下崗的命運。雖然失去了“鐵飯碗”心碎般難受,但她是要強的女人,她堅信,別人能夠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關鍵是要有決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於鐵飯碗,決定尋找自食其力的門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987年9月,她多方籌資2000元購買了毛線編織機,並報名參加了編織技術培訓。一個月後,她用所學的技術開了一個毛線編織加工店,很快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織出的毛線襯褲規格齊全,花式多樣,價格便宜,鄰裏朋友口碑相傳,小小編織店的名氣一下在縣城傳開了,生意越來越紅火。

苦心經營兩年多,別人見這營生有利可圖,便紛紛入圍,小編織店一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蘇南針織品在當地低價傾銷,使得編織店的利潤越來越低,陳紅的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這時她主動放棄了編織市場,別找門路。她走南闖北,調研市場,又辦起了市第一家塗料廠,高薪聘請技術員,開發出了填補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取得巨大成功。

從陳紅奮鬥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自己創業,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轉行,那麼她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功。

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動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遇,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好好利用這些機遇,不斷隨環境之變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出一片天地,站穩自己的腳跟。

市場風雲任何變動,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這對於競爭者來說,既是危機,又是時機。改變觀念適時而進,可收到事半功半的代價。甚至,抱著老觀念不放,則可能被擠出市場,在競爭中無容身之地。

市場之變,是多因素,多層次變化的綜合效應。包括競爭對手的策略,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變化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預測、不可控製的因素製約的。其中任何一種因素、一個層次的變動,都會激起市場之變。因此,市場是變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場產生了,便有了一些舊市場隨之消逝,而舊市場的消逝必然帶來部分人定位的危機。所以,每個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有中途應變的準備,這是市場環境下的生存之本。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人人都眼盯著機遇,所以要獲得機遇的光顧也很困難。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創造機遇,改變不利於發展的環境。

某音樂學院的一個大學生,被分配到某企業的工會做宣傳工作。剛一開始,他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工作不對口,在這裏長幹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會耽誤,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專業也可能被荒廢。於是他四處活動,想調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中去。可是,幾經折騰,終未成功。之後,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他發誓要改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他找到單位工會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為企業籌建樂隊的計劃。正好這個企業剛從低穀走出來,扭虧為盈向高潮發展,也想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計劃。這回他來了精神頭,跑基層、錄人才、買器具、設舞台、辦培訓,不出半年,就使樂團初具了規模,兩年以後,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與專業樂團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化劣勢為優勢,不但開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才能,為他以後尋求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是可以適應的。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就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就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破壞;小至單位,一位有威望的領導,他的興越愛好足可以帶動全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適應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適應的辦法。

如果我們有能力、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我們的生存離不開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環境有時阻礙、限製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適應社會環境的問題非常廣泛,比如在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單位工作的大學生中,到了新的環境,接受新的任務,接觸新的同事,凡事種種與大學生活都不相同。有的很快適應了環境,工作順利進行起來;有的則相反,處處感到陌生,置苦悶之中不能自拔。我們自然認為前者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後者較差。

究竟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呢?

也就是說必須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客觀念環境的現實,不逃避現實也不做無根據的幻想,從而把自己置於這個環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並進一步改造它。

這就是說從主觀上要采取積極態度,不是消極等待,在選擇對策時應當要審時度勢,有條件地選擇改造環境的條件,無條件地選擇改造自身的辦法,這樣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棄,找到最佳方案。

不論適應環境還是改變自己,都要有一個轉變和考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某些困擾,為解決這種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禦措施,達到解脫的目的。

提高你的自製能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是定律。因此說,你要想取得並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自製可以說是努力的同義詞,也是適應能力的一部分,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素質。

自製,就要克服欲望,不要因為有點壓力就心裏浮躁,遇到一點不稱心的事就大發脾氣。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條件所許可的範圍。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到。但得之有度,遠景之事,不可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也。故必要控製自己。否則,舉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費枉然。又有些奢華之事,如著華衣,娛耳目,實乃人生之瑣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朽衰的小事了。這樣的人必然會頹廢不振,空耗一生。

人的一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應該麵臨許許多多的壓力,才能鍛煉自己,才能有所得,務必戒奢克儉,節製欲望。隻有有所棄,才能有所得。所以,人必須學會自製,才能更好地運用環境。

請看下麵這個例子。

周末下午,小王來到辦公室剛要坐下,電燈滅了。小王跳了起來,奔到樓下鍋爐房。管理員正苦無其地邊吹口哨邊鏟煤添煤。小王破口大罵,一口氣罵了六七分鍾,最後實在找不到什麼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站直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他以一種充滿鎮靜的與自製力的柔聲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晚上有點兒激動吧?”

你完全可以想像小王當時是一種什麼感覺。麵前的這個人是一位文盲,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小王這樣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況且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開始都是自己挑選的。

小王非常沮喪,甚至恨這位管理員恨得咬牙切齒。但是沒用,回到辦公室後,他好好反省了一下,覺得惟一的辦法就是向那人道歉。

小王又回到鍋爐旁。輪到那位管理員吃驚了:“你有什麼事?”小王說:“我來向你道歉,不管怎麼說,我不該開口罵你。”這話顯然起了作用,那位管理員不好意思起來:“不用向我道歉,剛才我並沒有聽見你的話。況且我這麼做,隻是泄泄私憤,對你這個人我並無惡感。”你聽,他居然說出對小王並不惡感這樣的話來。非常讓小王感動,兩人就那麼站著,又一口氣聊了一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