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將軍府, 老管家見到小少爺老淚縱橫, 行禮之後, 便帶著小少爺往老太爺的院子走。李老將軍早知這幾天長孫便能到回京, 便告病在家休養, 就是為能早些見到長孫, 家中養的大夫已經候著, 隻等孫兒歸來,為其診治一番。聽下人來稟,孫兒歸來, 老將軍立刻站起,直走到門前,身邊的下人沒有一人敢上前, 言規矩。
李菻善邁入祖父的院子, 便見祖父立於門旁,忙跪下給祖父磕頭, “孫兒讓祖父擾心了。”
“回來就好, 回來就好。”李老將軍連著說著兩遍, 親自扶起孫兒, 上過戰場與沒上過之人有著明顯的區別, 雖說孫兒的表情仍是未變, 卻也讓李老將軍感覺到孫子的由內至外的不同。李老將軍不是文人,說不出文縐縐的話,隻能反複的打量孫兒, 麵上未見有傷, 可仍不放心,忙讓候在屋裏的大夫給孫兒診治。
大夫並沒有立刻給李菻善診脈,此刻李菻善心神未定,診出的脈象也是不準,開口問可否在戰場受過傷,李菻善猶豫再三點了點頭,原本李菻善不想說受傷一事,以免祖父憂心,可想到等下大夫要診脈,又怕大夫直言,便主動開了口。李老將軍聽到孫兒受傷,立刻追問傷到了哪裏,一臉的憂心。
李老將軍兒子不少,孫子也不少,可就長孫入了眼,且一直養在身邊。對大兒媳幹的好事,李老將軍恨不得直取其項上,但想到孫兒以後,李老將軍是強壓下火氣,把大兒子小妾及其他幾個兒子的後院不幹淨的全都杖斃,大兒媳,小兒媳關進宗祠,大兒子杖十之後,送進軍營,隨軍去了邊關。
老爺子這一舉動之後,二兒子直接休妻,三兒倒沒休妻,但也把媳婦給打了。老爺子並不是出身就是將門,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靠戰功堆出來,他清楚戰場的殘酷,老爺子沒要求大兒對孫子特殊照顧,他早就立下規矩,李家之人隻能從軍,識文斷字不是為了從文,而是能更好治軍。孫兒早晚要參戰,但在他為孫子鋪好的路中,絕對不是現下,而至少要在成年之後。
“祖父,莫憂,傷已無礙。”李菻善並不覺得身上的傷如何,比起那些永遠也回不來的人,他是幸運的。
可李菻善越是如此,李老將軍便越發恨起大兒媳,那些個嘴碎的,居然借母子不合先去挑撥,說什麼隻要孫兒去了戰場就能賺出軍功,便可將其分出家門,以後李府不就是她肚子裏的,甚至還有人講,若是回不來也無妨,到時把肚裏那個,送到老爺子那,老爺子想到是老大的,自會移情,對此子更加重視,又是嫡子,又得老爺子喜……大兒媳婦是個傻的,聽著就信了,項上之物比豬不如。趁他進宮議事,便跑去以死相逼兒子,又以孝名相迫,跪其子,迫其從軍,應下之後,大兒媳怕出差池,立刻給兒子打點行裝,送去軍營,還以孝慈相送,得世人稱頌。李老將軍越想越氣,若不是,若不是為孫子的名聲,他恨不得讓大兒媳一屍兩命,孫子他有很多,不在乎少一個兩個。
李菻善知祖父心覺有愧,可去戰場他是不悔的。
大夫給李菻善看了看傷,傷從肩膀斜至左臂,長長的一道傷痂看著便驚目,李老將軍嚴著臉並沒有說什麼,心裏將大兒也恨上,他是領兵的將軍,怎麼連兒子都照顧不到?當真以為這個兒子沒了也就沒了?李老將軍心中長歎,孩子都是討債的。這幾日不上朝,一是因為孫兒歸來,二是因指責他大兒治家不嚴,兼用童兵的折子早已經到了皇上案前。雖說朝中沒有明確定征兵的年齡,但卻從沒有孫兒這個年紀的孩子從軍。大兒媳婦還以為自己做了件多聰明的事,真若是李家散了,看她如何。
今朝,皇上會給他幾分薄麵不會嚴懲大兒,但,大兒此行至邊關抗敵之功全無,甚至還會被皇上記於心間。李老將軍在心裏恨不得將大兒媳婦挫骨揚灰。道是家有賢妻,夫無橫禍,如今李家,有他在不會如何,若他老去,若讓大兒當家,家怕是要散。李老將軍心中替長孫擔憂,轉念又一想,長孫有婚約在身,他雖未見王修晉是何等模樣,卻知對方是個聰明的,若不然也不會在短短時日撐起一個家。
李老將軍想得長遠,李菻善卻在想明日進宮之事。待大夫仔細為李菻善清理傷口,又診了脈開了方子後,李老將軍便讓屋裏人都退下,祖孫兩人要些話要講。李菻善率先開了口,言及皇子在城門等他,又命他明日進宮。之前還在為長孫擔憂的李老將軍突生一念,若將皇子扶至正殿,以孫兒與皇子的交情,定能護李家周全,他不指望孫兒其父母行孝,卻能保孫兒有一方安身之處,不至於成婚之時,低於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