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親說了關於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的事, 王修晉說完之後, 又加上了句, “我希望為我做工的人, 能夠老有所依, 不用擔憂會淪落街頭, 待老人去世後, 我會承包喪葬的用度,還會給六個月的養老工錢。做工時期的瞧病費用,我拿七成, 待他們到了年紀不再做工,仍是可以享受這個待遇。當然,半路被辭退的, 或是自己想要離開了, 就不再享有這些。”

“如果他們隻做了一年工,就到了退的年紀呢?”王大人思考方式和李老將軍不同, 李老將軍是無條件的支持, 而王大人則覺得此法可推。

“之前有講過, 需要至少在我名下產業工作滿五年以上的, 當然一年工的, 除非是特例, 像是在某個行業裏名望及高的,被我三顧茅廬請出山的人,便可以享受這樣的待遇, 此類人, 在我眼裏沒有貴賤之分,隻有能力。”王修晉非常認真的看著父親,他清楚這個時代尊卑貴賤的等級區別,可受過上輩子教育的熏陶,即便是那個時代,號稱人人平等,卻仍有著等級的區分,可畢竟比這個時代要淡化很多。

王大人皺起眉,沒有貴賤,小兒子還真是會給他找事,若是不被外人所知,倒還好些,若是被其他文官知道,恐又會多廢口舌,也不知那些文官怎麼就和小兒子過不去,朝廷裏那麼多人,文官也好,武官也罷,不去踩,不去盯,偏就和他小兒子杠上,還不依不饒的揪著不放,害得他時不時的得給小兒子擦屁股。

王大人沒有反對小兒子推行養老的事,像是油坊,裏麵有很多的人,至今沒有說上媳婦,他們賺得不少,也存了一些錢,隻是這錢,能不能夠他們餘生的生活,他們本就身事一些殘缺,若是幹不動了後,他們要以什麼為生,就是以前賺的那些錢,坐吃山空?山當夫空了要怎麼辦?隻是養老的事,還不能現在提出來,還需要再等等,尋一個適當的時機才行,相比養老的事,王大人更看好開醫館,他表示會從府裏挑出幾個家生子,讓他們跟著大夫身邊做學徒。

至於大夫的人選,王大人想的不是外麵的醫館大夫,而是宮中的禦醫。城裏的醫館坐堂的大夫,身邊帶學徒,以後都是要撐著他們自家醫館的,便是人家同意把孩子們收下,也不見得能夠盡心去教,而禦醫則不同,隻要孩子們不跟他親傳徒弟搶飯碗,他們便會多用些心思教導。

王修晉聽到是禦醫,眉頭鎖得比王大人還緊,“禦醫,他們哪裏外麵的大醫瞧病瞧得多,而且他們開的方子都是名貴藥材,做工的人哪裏會舍了大錢看病。”王修晉覺得相當不靠譜。

王大人看向兒子,“你是真傻還是假傻,禦醫在成為‘禦’之前,也是普通的大夫,因為醫術精湛才會進宮,他們中也有一些是家傳的,可畢竟是少數,傳到下一代,若是醫術不過關,也是無法再擔禦醫一職。”王大夫笑罵兒子傻,又問了一些細節的東西,便讓兒子大膽去做。

待王修晉離開之後,王大人坐在書桌前研磨,一邊研一邊想如何提筆,這事還得向皇上報備一下,不然被一些有心人士點出,王大人擔心皇上會多心。

皇上拿著王大人寫的折子,說是折子,還不如說是一封私信,內容簡單明了,把現在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點明,有些時候是沒有藥,有些時候是沒錢看病。王大人沒有提和兒子聊天時,兒子突發奇想的提議把藥材量化,也就是說讓人專門種藥材,這些事,還不到提的時候,與其說出來,不如直接做。

王修晉也不算是突發奇想,這個時代的藥材是純野生的,需要靠人上山下海,或是翻山越嶺的去采,便造成了藥材的價格虛高,不過必須要承認,純野生的藥材藥性遠比上輩子中醫院裏開的方子有效,不過這個時代種植沒有什麼高效催產催肥的東西,便是大片種植也降不了多少的藥效。

左右莊子裏有地,等到來年,便劃出一塊地專門種些藥材,再請大夫過來看看藥效,如果沒有太大的區別,便可以買山種藥材,若是能尋到一位在種植藥材方麵的能人,他便可以省去不少心,直接把買下來的山交給對方處理。

王修晉盤算著種藥材的事,而皇上看完王大人寫的折子後,沉默了許久,為民,他不如皇商想得周全,他以為國庫豐盈,糧倉溢滿,百姓在受災時,不用擔心有貪官貪了他們的救濟糧,也不用擔心他們會餓肚子,他便覺得自己是明君,可他想得仍不夠,百姓除了能吃飽裝暖之外,還有生老病死之憂,百姓看不起病,便是京城內的百姓,都要等著哪家醫館義診了,才會排著隊拿些藥,京城之內如此,其他地方如何?要知道王皇商有很多的產業全都在京城之中,他招收了很多的人,去年戶部在王皇商的提議下做了一整年的調查,京城普通百姓人均年收入達百餘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