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米掌櫃的話, 王修晉挑了下眉, 打聽他娘的事?他娘哪有什麼身事背景可言, 估計是有求於王家, 又從父親那邊無法著手, 才想從母親這裏扯上關係。王修晉並沒有在意這事。和米掌櫃扯了幾句話, 便回了小院, 至於弟弟的親事,王修晉自認不是自己著急的事。回到小院後,換了一身衣服, 王修晉便去了鋪子,和王掌櫃碰頭,兩人一邊往鋪子裏走, 一邊說著這段時間的情況, 主要是王掌櫃在講,王修晉在聽。
因為王修晉的推廣, 今年夏天時, 在京城裏, 短袖套頭的衣服十分的流行, 賣的非常火熱, 賣出去的多是男人的款式, 婦人的,還是以廣袖的套頭絲製短上衣,加同款長裙為主, 至於做出來的短袖連衣短裙, 也沒愁賣不出去。成衣鋪的管事當初看著短袖,是皺了很久的眉頭,在他看來這樣的裙子是賣不出去的,哪想最後全都賣了出去,最初是被那些煙花坊的姑娘們買去,後來則什麼樣的女子都有。完全不愁賣,還一度脫銷,專門定做更和身的也有不少人,定製的,全數是不差錢的,而買成衣的,基本上就是衣服穿到身上,即便有那麼一點兒不合身,也過得去的,這一身成品衣,遠比定做便宜,哪裏還會想花多餘的錢,去定做一身,他們又不是什麼富貴的主。
夏季過去,王掌櫃和成衣鋪管事的算了一下收入,比冬衣還賺,讓成衣鋪管事的一改最初的皺眉,天天掛著笑臉,硬是笑得多了兩條紋路。王掌櫃提完賺錢,又講到最近多出來的成衣鋪,還有樣式差不多的衣服。王修晉可沒有壟斷的想法。
“有錢大家賺,不用那麼嚴肅,他們在京城裏開,我們就走出去,把成衣鋪子開遍大梁各地,但鋪子不用我們自己開那麼多,分化成幾個點,我們隻管在幾個大城裏設立主要的成衣鋪,至於小地方的成衣鋪,可以讓當地成衣鋪加入進來,掛上‘代賣點’的牌子,也省了我們開鋪子的開銷,他們從我們鋪子裏拿貨時,要約法三章,我們給他們的價格,肯定比市場價格便宜一些,代賣點必須按照按價去賣,不能我們規定賣90文,給他們的價格是50,而他們為了多銷,而賣60文,影響其他地方的銷售,一旦發現這樣的地方,當即取消,他們的資格。”王修晉不想再弄全資的分鋪,而是轉手給他人,真是應了他開始說的那句。“第二……”
給王掌櫃細說規矩,王掌櫃也會適時的說出疑惑,或是添加一些更具體的東西,兩人討論的非常認真,很快便定下了此事。成衣鋪這邊的事完成後,王掌櫃又提糧鋪,“今年的收成不錯,從梧縣送來的糧食,比去年多出幾百斤,我都仔細看過,沒有參假。”
“豐收了好,你說現在京城裏的人,賺錢應該不少吧!怎麼才能讓他們把錢更多的花出去?”王修晉在想要不要搞什麼活動,古代人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無趣的,規矩多,思想還頑固,也都是窮怕了,有了錢後,除去穿的好些,吃的好點兒之外,就是置地建房,土地就那麼多,全都跑去置地建房,整得京城裏的地價升得非常快,如果不是之前和四皇子提建集體宅子的事,他都不知道京城的土地已經限購了。
想到上輩子的限購,當時京城的人口有多少,而現在,京城的人口遠沒有那時的多,卻也搞出限購。王修晉當真有些哭笑不得,如果不是那天出了事,王修晉還真想和王掌櫃說道說道這事。
“東家,這幾年連年的科舉,湧進京城的人口可一點兒都不少,這些人有科舉後會回到老家,有的人則會留在京城,留下的有人進學,進學的人,學堂裏有提供住宿的,也有得自行賃屋子的,有錢的人幹脆便置辦田產,拖家帶口的。除去學子,還有一些跑到京城尋營生的,有錢的人呢?自然不會委屈自己,又是買鋪子,又是置屋子,沒有錢的,便是尋個有供吃住的地方,賺的多了,不想回老家受窮的,便會把家人接回來。”王掌櫃給東家講著這些年京城人口的增加。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在京城人如今少有無事可做的,家家戶戶都有餘錢,便引來很多和東家懷有一樣心思的人,他們的目的和東家一樣,就是想要把家家戶戶的錢賺到手裏,成為自己的。和東家不一樣的是,東家賺到的錢,是給了國庫,而他們則是進了自已的錢袋子,然後又會被官府的官員以各種名義收了去,中飽私囊。”王掌櫃很清楚這些道道。“隻不過現在的官員,少有人敢明目張膽的收人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