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男人的樣子, 王修晉也有些傻, 難不成找錯地方了?轉頭看向李菻善, 沒走錯地方吧?李菻善輕輕的搖頭, 示意王修晉並沒有走錯。王修晉微微挑了下眉, 他覺得這位大夫絕對是有故事的人。軍營的大夫絕對不會騙李菻善, 這位大夫藏得還真是深。
站在門口, 王修晉無法猜測大夫的年紀,在他名下工坊做事的人,都需要滿十六歲, 商鋪會適當的放低一些,工坊的疲勞度,絕對不是未成年能夠承受的。按照這個時代的來說, 七八歲的男孩子出來做工都是正常的事, 但王修晉卻不這麼認為,七八歲的孩子, 身子還沒長成, 他們需要的不是工作, 而是吸收營養。以前沒有條件, 現在……他不能說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條件吃好的, 頓頓有肉吃, 但絕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吃飽,甚至是去學堂讀書, 至於小的一部分, 也會慢慢的能吃飽飯,也會有書讀。不過,這隻是他夢想的樣子,王修晉清楚,便是在後世,國家邁進了另一個社會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書讀,有夠吃飽飯。
被領進門,王修晉就看到了端坐在屋裏正在吃早飯的老爺子,這位老爺子看起來應該臉五六十歲的樣子,再看看做工的男人,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一位年輕的婦人見有陌生的男人進來,忙抱起孩子躲到了廚房,讓王修晉和李菻善覺得有些尷尬,不過,王修晉也有了猜測,老爺子應該是退下來後有的孩子。
王修晉很非常誠懇的向老爺子表達了邀請的意願,他不清楚老爺子以前有什麼樣的故事,甚至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他清楚這樣的人,很難請出山的,便是三顧茅廬未必能達到當年劉備請出諸葛先生的效果。果然,老爺子笑著說,他們受人騙了,他從未行過醫。
王修晉並沒有著急,也沒有說信與不信的話,把話差了開,不提行醫的事,隻說大夫兒子做工的事,還問了問家裏的情況,大夫隻有一個兒子,大夫三十幾歲才有的孩子。放在後世,三十幾歲有孩子是正常的事,在這個時代,三十幾歲有孩子,都有可能劃到老來得子了。大夫講了很多,卻沒有提起另一伴,王修晉也沒有問。
從大夫家離開,王修晉和李菻善並沒有說什麼,到了第二位大夫那裏,那位大夫倒沒有隱瞞自己是大夫的事,隻說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而且已經多年未行醫,醫術恐怕早不頂用了。對大夫的拒絕,王修晉並不意外,他本就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如果對方一下子就答應了,他才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他不準備放棄,還會再過去的。再一次登門的時候,他會做萬全的準備,就算仍是無功而返,也要讓他們有意動。
在王修晉工坊裏做工的那位,看著東家離開後,就時不時打量父親,他心裏有萬千的疑惑,以他對父親的了解,從剛剛父親和東家的談論裏,他得出一個十分驚人的消息,父親以前行過醫,再聯想從媳婦進門後,父親時不時的給媳婦弄些湯藥,說是去醫館抓的,那會兒也沒多想,現在卻是覺得十分有問題,那些藥八成是父親開的方子,並去采回來的。那段時間父親可是常出去,也不知是做什麼。
媳婦從小就開始幫家裏做事,冬天裏去河邊洗衣服,雙腳浸在河中,受了寒,若不仔細的養好,連孩子都懷不上。他娶媳婦的時候,家裏條件並不好,他還沒到東家的工坊做工,隻是打打散工,父親便在家裏侍弄小園子,兩人的收入勉強能為持生計。討媳婦,不是件易事。媳婦早在沒出嫁前,就被大夫斷定難以有孩子,嫁人的時候要的彩禮自然就少之又少,也算是讓他撿了便宜。
媳婦進門後,特別的肯幹,家裏外頭收拾得幹幹淨淨,父親對媳婦十分滿意。沒多久,父親便拿了個方子回來,說是尋了以前認識的人幫忙討的,再之後,父親便常去京外的山上采藥,回來的時候會說拿了一些藥材到醫館賣了,讓換來裏麵的藥童幫忙分辨藥材,向藥童問了如何煎藥,每幾隔上一段日子便給媳婦喝些藥。媳婦喝了一段時間後,臉色紅潤了多了,身子也好了不少,來年的春天便懷上孩子,而他也被東家相中,到工坊裏做工,有了穩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