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印度鋼王拉克希米-米塔爾2(1 / 3)

第二章 創業坎坷3

肖安娜:淘寶姑娘的創業童話

大浪淘沙,雲起雲滅,或許隻有為數不多的賣家能在轉型這一仗中最終得以完成“凶險一躍”。

□文/《商界》記者 鄢銀嬋

淘寶是個江湖。對於80後女孩肖安娜而言,她曾有馳騁江湖的快意,也曾有“身不由己”的感歎,從最初的無名小卒到叱吒風雲的五皇冠大賣家,榮耀的背後是揮之不去的質疑;從深陷“假貨門”差點身陷囹圄的驚魂再到之後的形單影隻,肖安娜不知道這番挫折是尋夢路上必須付出的代價,還是早在某個節點,就已經和自己的夢想背道而馳了。

如今,江湖上還流傳著她的傳說,隻是幾經輾轉,這個原本極具勵誌色彩的創業童話跌落於現實時,真相這樣讓人感歎。

先機 肖安娜的起步要回溯到1999年。那年,主營電子商務的易趣在上海創立。在第二年,肖安娜離開家鄉湖北,前往上海求學。上海活躍開放的氛圍讓肖安娜接觸到了網購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講,尚為陌生的詞語。在那時候,甚至連上網都是件時髦的事情,網吧剛剛開始吸引好奇的人們。電子商務更是讓人覺得晦澀難懂,馬雲和他的淘寶網也尚未走進公眾視野。

大多數同學從夥食費中省出錢上網,不過忙著在聊天室中加好友、聊天,肖安娜卻經過繁瑣的認證手續在易趣上開了個小店賣男裝。後來她接受媒體采訪多了,談到當初“下海”都會以廣告式的口號——“網購市場充滿無限可能,這裏是草根創業者的天堂”來說明個中緣由。這個回答有些“官方”,也是實情。機遇加上把握趨勢的能力以及靈敏的商業嗅覺,正是這批網絡弄潮兒的共同特點,縱觀現在淘寶的超級賣家(四皇冠、五皇冠)我們便會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在2005年前後起家的,其中以2008年、2009年發展最為迅猛——敢於先吃螃蟹的人都發了。

2004年,肖安娜大學畢業,她的小店早能夠做到每天發20多單,每月收入達到3000元到5000元,即使對當時白領來說,也算相當可觀的收入了。肖安娜自然選擇了創業。

這一年,渾身充斥著中國本土智慧的淘寶網也開始和攜帶美國基因的易趣交戰。2006年,肖安娜在淘寶上也開了一個店,取名“精衣求精”。擁有兩個店的肖安娜每天可以發100個單了。

從此後,更是網店的好時節。來自艾瑞市場谘詢的報告顯示,我國網上市場全年成交金額從2003年的10.7億元增至2004年的34億元;2005年8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的消費增長率已經連續16個月超過12%;2006年,我國網民首次突破1億,很多都市白領開始不再去周邊商廈逛街購物,而習慣上網“逛街”,淘寶網平均每天能迎來900萬人光顧,它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購物網站。

肖安娜正式把注意力轉到淘寶店,趁著這陣東風,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傳奇與真相經過大學時代的試手,肖安娜開始思考,如何在淘寶上真正闖出自己的路。

從誕生之初,淘寶便是低價消費的溫床。沒有大品牌入駐的淘寶江湖,質優價廉者為王。什麼商品具有質優價廉的特質?就肖安娜的銷售經驗來說,A貨,即精仿產品,質量款式真的不錯。而身處上海,又是肖安娜先天的優勢。

那是網店店主們的野蠻生長時代。在各個城市的A貨聚集區,他們從這些地方把商品買回來,再在網上把它們賣出去。在那個信息不對稱的時代,來自上海的貨意味著“時尚”、“緊俏”,而上海最出名的不僅有七浦街,還有大名鼎鼎的襄陽路。

當你走在服裝街上,時不時會有人神秘地問你要不要貨,然後會把你引到一處樓上,裏麵的衣飾是有些讓人陌生的牌子:LV、PRADA、巴寶莉……A貨、跟單、尾單這些如今早已解密的名詞在當時更像接頭暗語。

肖安娜是掌握著這些“秘密”的人們中的一個。

顧客們對這些A貨的態度是很曖昧的。一方麵大家都知道這是假的,怎麼可能一百多元就能買一件巴寶莉的風衣?一方麵大家又用賣家的話“安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代工廠出的貨,沒差別的,好多老外都買得不亦樂乎!還有一個原因,大概是這些奢侈品還未正式在國內設立專櫃,真假難辨,“穿個款式”。於是賣家買家彼此心照不宣。

當然,淘寶上還充斥著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貨:號稱為了怕原品牌追究而把標剪掉的“尾單”,號稱是正版但是該品牌從來沒出過這樣的款式,號稱是來自海關的扣留品……大家各顯神通。

靠著頗具優勢的貨源和口口相傳的“好服務”,到了2009年,“精衣求精”信譽已達到5個皇冠。這意味著肖安娜得到了20萬個好評。

吳波:第5次創業 3輪融資1.6億美元

吳波創業的公司大多賣給了知名企業,至今沒有一家虧損。現在,吳波已經是中國團購網站裏麵融資最多的人,三輪融資,拿到了1.6億美金的風險投資。

失之交臂

吳波是中國互聯網的老人了。15年來,吳波一直走在創業的路上,拉手是他創辦的第五家公司。

影立馳(Enreach)、TVix兩家最終實現借殼上市,焦點地產網、B2B電子商務網站拉拉手兩家在2003年共以1600萬美元的價格並入搜狐。焦點網在地產拐點來臨前夕的2008年,一舉拿下了超過2億元的廣告銷售額,亦被指出存在分拆後獨立上市的機會。

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創業的公司大多賣給了知名企業,至今沒有一家虧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幾次以“資本並購”結束的創業,充滿了為人做嫁的味道。

在山頭林立的中國互聯網,吳波一點都不比這些互聯網的腕們出發得更早。

1999年吳波回到國內,新浪、搜狐、網易已經在中國互聯網上占據了大半江山。吳波原本設想將焦點網打造為流量前三的門戶網站,知難而進的情況下,流量差距卻成倍擴大,當流量相差10倍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沒戲了。這個經曆形成了他的一條創業準則——“做不到前五,就要考慮轉型或者出售了。”

吳波和當時焦點網的CEO龔宇曾拒絕了一起作價10萬美元的收購協議,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廣告費長達半年的顆粒無收。經曆了互聯網泡沫過山車,當張朝陽把真金白銀拍在桌子上時,吳波果斷地出售了焦點網。

這是一場皆大歡喜的出售,張朝陽給出了以下評價:“焦點網長期都處在一個低成本、高盈利的狀態,幫助搜狐渡過了當時緊張、艱難的時日。”

而對於吳波來說,他和創業團隊的二十多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這個錢以後,心態好一些,你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可以滿足,這時候,做事就會更從容,也就沒有那麼急功近利。”

2005年,一段文字似乎刺激了吳波在出發的決心。那1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段文字——蘋果的喬布斯聚集1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用了10年,微軟的比爾 蓋茨用了8年,而YouTube的當家人卻隻用了一年。這段文字給了他極大的震撼,能不能把YouTube的模式拷貝到中國去?

吳波思考著這種可能性。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吳波先是看到了冬天,而後,他嗅到了春的氣息。

成本是擺在吳波麵前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中國互聯網的帶寬成本是美國的5到10倍。他舉了YouTube的例子。YouTube基本的流量是每天1億次的點播,需要100個G的帶寬。 如果拷貝YouTube到中國來,一年就需要2.4個億的帶寬費!

當時擺在吳波麵前的問題是,必須跨越成本和盈利模式這兩道坎,把YouTube本土化的想法才能變為現實。很快,吳波就有一個視頻網站的想法,他帶著影立馳的核心技術團隊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專業視頻共享平台網站TVix.cn。

2005年介入網絡視頻絕對算得上“起個大早”。對於視頻網站來說,帶寬的確是個燒錢的項目,吳波當時麵臨的問題是投資方對於融資方案“就是不簽字”。其間優酷、六間房等魚貫登場,待投資方回過神來,吳波卻不玩了。

關於過往,吳波認為,“我從來一點也沒有覺得任何後悔,也沒有覺得老天爺對不住我,我總是覺得一種感恩的心態,我就覺得這對我挺好的,我覺得就可以了。所以當你回頭看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覺得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必然的原因。”

自由成長

性格決定命運,對吳波來說,也不例外。第一次見到吳波,會覺得他性格敦厚,不急不躁。他對自己的描述是一直都比較傻,因此人緣不錯。

吳波的父親是西大化工係的教授,母親也是知識分子,他在大學的院子裏長大,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知識至上,知識最重要,錢是身外之物。

從小學到高中,吳波很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個高中老師常常鼓勵他,說這孩子好,“我就變成全班第一了,然後就考清華了。”後來吳波出國的時候,這個高中老師借了吳波2000美金。

進入清華,吳波加入了一個科技小組,也成了清華科協的會長。現在的吳波想起那段時光,有點得意的是,他當年幫學校的教研組寫軟件,那個軟件在中關村賣了很多錢,因此,老師們都比較喜歡他。

清華那個階段,吳波不像自己的老鄉和校友張朝陽,對考第一沒有很強大的訴求。在他看來,“到了清華,比你聰明的人多得是,你像我們班現在在美國的一個同學,他從來都不讀書的,總在看武俠小說,但一直都是第一名,我是班裏的第五名,還算不錯了。”

這種心態,貫穿著吳波的整個職業曆程。

在美國讀完研究生,吳波應聘去了AMD公司,這是他的第一個工作,也是最後一個工作,在這份工作中,他賺了一些錢。

“我覺得我掙的錢夠了,所以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本身就比較喜歡這些高科技的東西,我想做一些東西。在社會上,公司的成功實際上是用戶對你的認可,而且我也不是特別去強求很多事情,比較隨緣,順其自然。”吳波笑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