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失敗是對成就大事者的磨煉3
祈禱的力量
“不,”律師說,“我不能代你向那人提出要求,你可以請別人經手這個案子,或幹脆撤訴,隨俐的便。”
“你認為這個案子無利可圖嗎?”
“可能是有錢賺,但這筆錢要在出售那個人現在所住的那棟小房子之後才拿得到。反正我不願插手這種事情。”
“你怕了嗎?”
“一點也不。”
“我猜想,這位老兄一定苦苦請求放他一馬吧?”
“不錯,他確實這樣做了。”
“因此,你讓步了?”
“是的。”
“你當時有何表示?”
“我想,我大概流了幾滴眼淚。”
“你說,這位老兄苦苦向你哀求嗎?”
“不,我並沒有這樣說。他未向我說過一個字。”
“哦,那麼我是否能問你,他是向誰哀求,而使你聽到的?”
“萬能的上帝。”
“他向上帝祈禱了,是不是?”
“是的,但至少不是為了要讓我知道而祈禱的。事情的經過是這個樣子的:我很容易就找到了那棟小房子,敲敲大門,但大門未關,一伸手就被推開了。然而並沒有人聽見我的敲門聲,於是我走進小客廳,並從一扇門的門縫裏看到了一間舒適的小起居室。一位老婦人躺在床上,頭靠在枕上,她的神情和我已經去世的母親十分相似。我正要伸手敲門時,她說話了:‘來吧,老伴。現在開始吧,我已經準備好了。’跪在她身邊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紳士,據我判斷,可能比他太太更老。當時,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去敲門的。他開始祈禱了。首先,他提醒上帝,他們——這位老媽媽和他——仍然是上帝溫順的孩子,不管上帝將如何處置他們,他們都不會違背他的旨意。當然,他們這樣老還要落得無家可歸,對他們來說將會十分痛苦,尤其是可憐的老媽媽又如此病重而無助。喔,如果他們的兒子當中能有一個人活下來,情況將會完全不同。這時他的聲音有點沙啞,一雙蒼白的手自被單下摸索著伸出來,輕輕摸著他那一頭白頭發。然後,他又繼續重複說,再也不會有任何事情比與他們的三個兒子永別更為痛苦的了——除非他和老伴被迫分離。
“但是到了最後,他反而安慰自己說,事實上親愛的上帝知道,雖然他和老伴要麵臨失去他們這棟可愛的小屋的噩運,而且可能要淪落到街頭乞討,或是住進貧民救濟院,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錯。如果符合上帝的旨意的話,他們祈禱上帝不要讓他們住進貧民院。然後,他引用很多《聖經》中的話,請求保佑那些相信上帝的人。事實上,這是我所曾經聽過的最令人感動的請求了。最後他祈求上帝祝福那些要求正義的人。”
律師繼續說下去,聲音越來越低沉:“我寧願今晚自己去救濟院,也不願我的心和雙手沾滿這種指控的鮮血。”
“你是有點害怕打敗那位老頭子的祈禱吧?”
“祝福你自己吧,朋友,你無法打敗它的!”律師說,“我告訴你,他把一切交給上帝的意旨,但他宣稱,我們必須讓上帝知道我們的意願。但我所聽到的那些祈求,卻能夠打敗我們全體。你知道嗎?我小時候就接受過這種教導。不管怎樣,我為何會湊巧聽見那個祈禱?我確信我自己並不知道其中原因,但我決定不接受這個案子。”
這時,那位客戶有點不安地挪動著身子。他說:“我真希望你沒有把那位老頭子的祈禱告訴我。”
“為什麼?”
“因為我希望能夠得到賣房子的錢。但是,我在小時候就接受了《聖經》的教導,我不願去對抗你所說的這一切。我希望你沒有聽到那個祈禱,這樣我也不會聽到本不應該由我聽到的祈求。”
那位律師笑了。
“親愛的朋友,”他說,“你又錯了。這祈禱本來就是要讓你我聽到的,這是萬能上帝的安排,我還記得我母親經常歌唱上帝行事主式的神秘。”
“呀,我的母親以前也常唱。”那位客戶一邊說,一邊折著手中的那份權利要求書。“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在明天早上打電話過去,告訴‘老媽媽’和‘他’,訴訟請求已經撤銷了。”
律師笑著說道:“用神秘的方式。”
不容否認的是,最高形式的成功最後會使人以深沉的情感來觀察所有的人際關係,就如同這位律師在無意間聽到那位老人的祈禱時所產生的情感。
這可能是一種老派的想法,但我總是無法排除這種觀點:沒有獲得懇切的祈禱的幫助,任何人都無法獲得最高的成就。
祈禱是一把用來打開本講所提及的秘密之門的鑰匙。在這個世俗世界中,大多數人的思想都集中於如何積聚財富或如何為了生存而奮鬥,因此我們忽視懇切祈禱的力量是容易而又自然的。
我並不是說,你應該以祈禱作為解決你日常問題的一種手段。不,我不會如此,尤其是絕大部分的讀者都想在本書中尋找通往以金錢來衡量的成就的道路。但是,請容許我向你建議:在許多方法都沒有為你帶來滿意的成就時,你何不試試祈禱呢?
有30位男子,個個眼睛發紅,蓬頭垢麵,列隊站在舊金山法庭的法官麵前。他們是每天早晨常見的一群醉漢和鬧事分子。其中有的老而頑固,有的慚愧地低了頭。等這些犯人剛被帶進來而引起的一陣短暫的混亂過後,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從下麵傳來一個堅強有力的聲音開始清晰地唱道:
“昨夜,我睡著了,做了一個十分美好的夢。”
“昨夜”對他們所有這些人來說都是一場噩夢,或醉得不省人事。這首歌和可怕的事實是如此強烈的反差,因此每個人在想到這首歌的含義時,都不由突然心生一驚。
“我站在耶路撒冷古城,站在聖殿之旁。”
歌聲繼續下去。法官停下來問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有名曾在一家聞名全國的歌劇院呆過的成員,因為涉嫌偽造,目前正在等待審判。這首歌就是他在牢房內唱出的。
就在歌聲繼續傳出之際,行列中的每一個人都情緒激動。有一、兩人跪了下來。一名排在最後麵的年輕小夥子終於控製不住而靠在了牆上,掩麵哭泣著說:“哦,母親,母親。”
他的哭泣刺痛了其他人的心,歌聲仍然回響在法庭上。最後,有人提出了抗議。“法官大人”他說,“我們必須接受這個嗎?我們來這兒是接受懲罰的,但是這個——”他自己也開始哭了起來。
審判無法繼續,但法官並沒有下令製止歌聲。警員在設法使犯人排好隊後,也退到一旁,和大家一起等待著。歌曲進入高潮。
最後的歌詞在狂喜的弦律中唱出,然後是沉默。法官注視著他麵前的那一群人的臉。沒有一個人不為這首歌聲所感動。他沒有個別審理案件,卻說了一番勉勵的話,然後把所有的人釋放。那天早晨,沒有一個犯人被判罰款或服勞役。那首歌勝過了任何的懲罰。
以積極態度相信黃金準則
你已閱讀了一個律師和法官的故事。在這兩個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普通事例中,你已經看到了,在運用黃金準則後,它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若對黃金準則抱一種消極態度,就不會有任何結果。僅是相信這項哲學,卻不將它應用在你和其他人的關係之中,也是不夠的。要想有結果,你就必須對黃金準則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隻相信其正確的消極態度隻會使你無所成就。
你雖然向全世界宣稱你相信黃金準則,但你的行動卻不一致,那麼你的宣稱也不能為你帶來任何好處。反過來說,如果你表麵上奉行黃金準則,但內心卻渴望以此來掩蓋你虛偽和自私的本性,那麼這個法則對你也毫無幫助。即使是最愚昧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你的真麵目。
“人性往往能自我表現出來。人性是不能被隱瞞的。它討厭黑暗,急於衝向光明……”我聽過一位極有經驗的檢察官說,如果一位律師內心並不相信他的當事人無罪的話,那麼他就絕不擔心這位律師會對陪審團造成任何影響。如果不相信,不管他如何辯護,他的真實想法仍會表現出來,並且成為陪審團的想法。同樣,不管是哪一件藝術作品,它都會把我們帶進這位藝術家創作時的心境。我們自己不相信的事情,盡管我們重複多少次我們都無法充分表達。斯維登堡堅信這一點。他曾說過在精神世界中曾有一群人努力想要闡釋他們本身並不相信的主張,卻毫無成效,即使說得口幹舌燥,也無用處。愛默生說過:“一個人本身具有什麼樣的價值,人們就會對他作出相同的評價。他的一切都以無形的文字刻在他的臉上、他的形體上、他的時運上。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讀到。……如果你有些舉動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就絕不要做此舉動。一個人固然可以跑到沙漠中幹蠢事,但每一粒沙似乎都會見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