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孕前營養與飲食1
孕前身體營養需求
孕前要做好營養準備
如今的年輕夫婦都特別注意科學飲食,為胎兒發育提供了足夠的營養。那麼,在營養方麵,懷孕前要做些什麼呢?
(1)實現標準體重
育齡婦女若體重過低,說明營養狀況欠佳,易生低體重兒;過於肥胖則易致自身發生某些妊娠並發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且能導致超常體重兒的出生,故準備懷孕的婦女首先要實現標準體重,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可用身高(厘米)減110所得值(千克)即為標準體重數值。
(2)糾正營養失衡
從優生角度考慮,懷孕婦女機體營養失衡會導致胎兒發育所需的某些營養素短缺或過多,對優生不利。因此女性在懷孕前應當對自己的營養狀況做一全麵了解,必要時也可請醫生幫助診斷,以便有目的地調整飲食,積極貯存平時體內含量偏低的營養成分。如機體缺鐵,可進食牛肉、動物肝髒、綠色蔬菜、葡萄幹等;缺鈣可進食蝦皮、乳製品和豆製品等等。
加強孕前營養的時機
原來,在十月懷胎之內,胎兒發育最重要的時期是前3個月。在這個時期內,胎兒各重要器官——心、肝、胃、腸和腎等都要分化完畢,並初具規模,而且大腦也在急劇發育。因此,這一關鍵時期,胎兒必須從母體那裏獲得足夠而齊全的營養,特別是優質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一旦不足,就會妨礙胎兒正常發育。
值得人們關注的是,恰恰在這個關鍵時期,正是孕婦容易發生妊娠反應的時期。在早孕階段,孕婦大多有食欲不振的表現,相當多的孕婦還會出現惡心、嘔吐,不想進食。這樣,早孕階段胎兒的營養來源,很大部分就隻能依靠孕婦體內的儲備,即孕前的營養。
許多營養素在人體內的儲備期限是相當長的。比如,脂肪能存20~40天,維生素C能存60~120天,維生素A長達90~356天,鐵為125天,碘是1000天,鈣的時間最長,高達2500天,即6年之久。
孕前的營養儲備多少,會直接影響到胎兒早期的發育。國內外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與其母親在孕前的營養狀況明顯相關。那些孕前營養狀況好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不僅體重符合標準,健康情況較好,而且患病率比較低。孕前營養狀況差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就遠遠比不上前者。國外還有報告說,孕前營養狀況好,對兒童學齡期的智力發育都會發生影響,他們會更聰明些。
為了能生個健康、聰明的孩子,青年夫婦們就應該從想要孩子的時候開始,適當加強營養。當然,具體從何時起,增加什麼,增加多少,還要因人而異。營養狀況一般的婦女,應該從孕前3個月開始,注意多攝取含優質蛋白、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其中尤其不可忘記鈣、鐵、碘、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攝入,多吃些水產品、骨頭湯、瘦肉、動物肝和腎、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對於那些體質瘦弱、營養狀況差的婦女,孕前營養更為重要,開始加強的時間還要早一些,最好在孕前半年左右就開始。
丈夫應注意合理營養
多年來,有關孕婦飲食對胎兒生長發育的研究已有許多,但很少有男性飲食對未來孩子影響的研究報道。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營養中心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表明:男性飲食與自身的生殖健康有著密切聯係,作為繁衍後代的另一半,父親的飲食對孩子將來的健康也至關重要。對於男性來說,高維生素、優質蛋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充足的能量是提升生育能力的四大關鍵要素。
(1)維生素
年輕的丈夫們應多食用一些含有高維生素的食物,對提高精子的成活質量有很大的幫助。春天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野菜,而秋天是水果豐盛的季節,可以盡情品嚐。
(2)優質蛋白質
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精子的數量和質量。優質蛋白質包括三文魚、牡蠣、深海魚蝦等,這些海產品不僅汙染程度低,還含有促進大腦發育和增進體質的DHA、EHA等營養元素。除此之外,各種瘦肉、動物肝髒、乳類、蛋類也是優質的蛋白質食品。蛋白質食物當中還含有一些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它們無法通過人體自身合成,隻能從食物中獲得。但蛋白質不能超量攝入,要根據實際情況及適量原則,均衡營養,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
(3)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人體內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男性的生育力有重要影響,如鋅、錳、硒等元素參與了男性睾酮的合成,同時提高精子活動能力以及幫助受精等生殖生理活動。如果體內缺鋅可導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睾丸變小、質軟,精子生成減少或停止;如果缺錳則會造成男性精子成熟障礙,導致精子減少;缺硒會減少精子活動所需的能量來源,使精子的活動力下降。
(4)能量
可保證其他營養素在體內發生作用,另外,精子的產生以及其他生殖生理活動也依靠充足能量。能量的主要來源是飲食當中的各種主食,包括米飯、五穀雜糧、幹鮮豆類等。當體內能量不足時,一些營養元素,像蛋白質和糖類會轉化成能量以供身體所需。因此,如果能量不足會影響身體對這類營養素的吸收,出現營養匱乏。
男子漢要注意補鋅
原因是男子漢若患鋅缺乏症,將使性器官、第二性征發育以及先天後天腎精、陽氣、元神受到不同程度的抑製,甚至失去充盈給養源,有的醫學家甚至把成年男性缺鋅的臨床表現和造成的後果歸納為一首打油詩:睾丸變小變鬆軟,生精上皮萎縮,陽痿不舉渾身無力,枉為男兒自傷感。
據化驗分析,成年男子過一次正常的性生活,耗損精液鋅可達1.8毫克,相當於300多克豬瘦肉的鋅儲量。由上可知,中年男子一旦罹患鋅缺乏症,男子漢大丈夫的陽剛氣概,將難以盡情發揮。
現代醫學認為,鋅元素是人體中70多種合成酶的重要成分,並與200多種酶的活性有直接關聯。特別是直接並廣泛參與男性生殖生理過程多個環節的活動;維持和助長性功能,提高精子數量,參與睾酮的合成;“充養生精上皮和精子的活力”;“參與人體任何蛋白質的化合”。據醫學家們無數臨床實驗表明:正常男性精液中的鋅含量必須保持15—30毫克/100毫升的健康標準。如果低於這個標準極限,就意味著缺鋅或失鋅,從而造成鋅缺乏症。
要有效地防治鋅缺乏症,關鍵在於平衡膳食,通俗地講,就是樣樣都吃。一般地說,隻要不挑食、偏食、節食,就可以從平常膳食中攝取足夠的鋅。我國的鋅供給量規定成人為每日15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吃動物性食物120克,即可得到所需要的鋅。
孕前需要補鈣
鈣離子是無機離子中存在最多的一種。一般情況下,成人體內含鈣總量約為1200毫克。其中約99%集中於骨骼和牙齒中,其餘1%常以遊離的或結合的離子狀態存在於細胞外液、血液和軟組織中。成人每日約有700毫克的鈣進行更新,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在孕前無缺鈣症狀不需特別補鈣,隻從食物中攝取即可。人體所需的鈣,以奶和奶製品最好,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此外,蛋黃、豆類、花生、蔬菜含鈣也較高,小蝦皮含鈣特別豐富,穀物中也含有鈣。並注意平時要多曬太陽。
孕前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是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雖然孕前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維生素的作用卻很大。它的生理作用是輔助體內營養成分的分配,調節體內的生理機能,充當輔助酶素,促進體內各類生物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促進入體的生長發育。缺少維生素對人體生長發育不利,但多吃個別維生素也會影響健康。例如,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D,就會引發高血鈣,使軟組織硬化,容易產生疲乏、頭痛、多尿等病症。因此,不可濫服維生素。在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葉酸,平時注意飲食調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即可。
(1)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成年人的偏食、挑食、節食減肥、飲酒和吸煙等不良習慣,或長期口服避孕藥,都會引起某些微量營養素的失衡。為了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孕育空間,較好的方法是從妊娠前3個月起就開始服用專門針對孕婦的特殊需要而研製的微量營養素補充劑,孕前、孕期持續服用孕產婦專用多維產品可顯著降低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等。
(2)注意微量元素的攝入
懷孕期間,女性對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寶寶在母親體內的健康發育也離不開這些微量營養素。加上微量營養素之間有相互作用,某些微量營養素可以提高另外一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或利用,如維生素C可以增加鐵的吸收率,而葉酸與維生素B6、維生素B12協同作用可以預防先兆子癇,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來調節等等,所以,在懷孕期間補充複合維生素的效果優於單一的某一維生素或礦物質補充。
(3)攝入足夠營養,抵製能量過量
研究統計顯示,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對所有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大約是非妊娠婦女的1.8倍,但對能量的需要僅增加了15%。換句話說,如果單純靠超過平時80%的膳食攝入,維生素、礦物質等需求量雖然可以滿足,但蛋白質和脂肪同樣增加了80%,造成能量攝入過量。
食用維生素會增加懷孕機會
英國列斯大學研究發現,在那些曾服用多種維生素丸的女性中,她們卵子四周的液體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液體負責給予卵子養分,而其中的維生素則對卵子的受精機會起重要作用。
研究報告顯示,每天服用維生素丸的女性,懷孕的機會較沒有服用的高40%。這是由於維生素C和維生素E均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同時它們也能催生膠原蛋白,加速健康組織的生長。
孕前宜服維生素B
最近醫學界調查發現,在受孕前預先服用一種B族維生素葉酸1個月以上,胎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可減少50%。神經管缺陷發生在妊娠早期,是胎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無腦兒和脊柱裂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發生率在0.08%~1%之間,各地區和民族差異較大。無腦兒出生後即刻死亡,大部分脊柱裂嬰兒存在不同程度的殘廢。由於懷這種神經管缺陷胎兒的母親95%以前無類似的病史,所以美國疾病控製中心建議,不僅是孕婦,而且所有育齡婦女都應每天服葉酸400微克。專家認為,在受孕1個月後的卵胚已可能存在神經管缺陷,故此在受孕1個月後服葉酸,不能預防出生缺陷。而受孕前1個月以上開始服葉酸,則胎兒出生缺陷的機會可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