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開發旅遊(1 / 2)

於光遠說:“好、好、好,你一定要不負眾望,帶領大家走共同致富的路子。”

趙樂陶點了點頭:“於書記請你放心,我一定不負全體鄉親的重托,帶領大家一起奔向小康。”

他們又往前走了一段,於光遠問道:“小趙書記,故事裏的那個山洞在哪裏?”趙樂陶指了指前麵:“前麵就是。”

山洞好像一條長長的隧道,感覺好像是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氣溫一下子下降了好幾度,涼意爽爽。

趙樂陶說:“洞內水氣很大,地麵比較濕滑,小心不要跌倒。”

他們沿著曲曲折折的隧道,大約行進了十多分鍾,於光遠抬頭往上看,幾條形象逼真的巨龍在頭上盤旋,仿佛在翻雲布雨,旁邊有許多像冰柱一樣尖尖的東西到處都是。

趙樂陶說:“這是山洞的第一道景觀----天龍繪書。

這些“冰柱”叫石鍾乳,地麵上也有一些類似的“冰柱”叫石筍。這些石筍、石鍾乳還是濕的,所以它們還在繼續生長。

它們生長是靠石鍾乳滴落的水滴一點一點形成,大概一萬年才長一毫米,這叫滴水結石。還有一些石鍾乳和石筍連在了一起,叫做石柱,一般需要10億年才能形成,所以非常珍貴。”

再往裏走,景觀越來越多。什麼江南春雨、觀音度燕……趙樂陶滔滔不絕地當起了導遊。

他告訴於光遠:“看這些石頭要發揮大家的想象力,你越想,它就越像。其中最出神入化的要數‘一柱擎天’了。一根三米多長的石柱從地麵一直通到洞頂,就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在石柱的頂端,還有一塊長方形的片石,連起來真像迎風招展的旗子。在石柱的根部,一塊巨大的鍾乳石就像基石一樣牢牢地把旗杆固定住。真是惟妙惟肖。”

於光遠說:“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確實很神奇。”

順著通道繼續往前走,視野豁然開朗,最大的溶洞出現在眼前,大概有十多間房子那麼大。

趙樂陶說:“這裏叫做‘群英聚會’,讓人浮想聯翩。這邊高高的石柱上端,一位美若天仙的母親滿含深情的望著懷中的孩子,孩子也睜著大眼睛望著母親,這叫‘母子深情’。

那邊一位胖胖的老僧盤坐在石頭上,閉著眼睛,低著頭,好像犯了什麼錯誤在麵壁思過一樣。這叫做‘老僧麵壁’。

再看這裏,唐僧騎著白龍馬,沙僧挑著行李,豬八戒扛著九齒釘耙,孫悟空手拿金箍棒過來了,這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唐僧取經’……”

一邊走,一邊看,景觀數不勝數,看的人眼花繚亂。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於光遠一行跨過一段小石橋。橋下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於光遠說:“這裏應該叫‘小橋流水’吧。”

趙樂陶半開玩笑地說:“於書記說得好,這個地方以後就叫‘小橋流水’。”

這時有一條小船劃了過來,趙樂陶說:“星期天和節假日,市裏和省城一些驢友經常來旅遊,為了給他們提供方便,我們村子裏在這裏設了一個小渡口,於書記我們就上船吧。”

於光遠一行坐上小船,向前緩緩前行。水深不過一米,一群群小魚遊來遊去。水路不是很寬,小船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像在時空隧道穿梭一樣。

走出山洞,穿過一片平緩的草地,於光遠看到瓦藍瓦藍的天空下的山坡上鑲嵌著一塊塊粉紅色的蕎麥田,路邊鋪著碧綠的青稞地,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木結構的村寨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上麵,在淡淡的白色霧氣中,牛群、羊群時隱時現……

於光遠觸景生情地說:“好一派田院風光。一條美麗的峽穀,一個美麗的溶洞,一個美麗的傳說,再加上眼前這一派天然畫廊般美麗的田院風光,一個四A級旅遊景區的條件完全具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