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功有失眠的毛病,又是一夜未眠。他隱隱約約地感到,自己上了一架新的戰車,他的一切都綁在了這架戰車上。他指揮著這架戰車,充滿了激情,可是路卻越爬越陡,雖然沿途風景不錯,但是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危機感。
為了自己的夢想,他不計代價,隻求戰得酣暢淋漓。他篤信執著就是長久的衝動,衝動過後人才懂得生命的意義,他相信無限風光在險峰。
寶馬750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前行,有一條小溪潺潺而流,終年不枯。小溪的源頭便是靈岩寺背後的佛影泉。相傳東晉末年盛夏,高僧法緣大師芒鞋破袖,雲遊到此,見山崖下清泉無聲而湧,彙成深潭,再涓涓成溪,心中暗喜。舉目四顧,更見亂石崢嶸,古木參天。天色漸暗,法緣大師不忍離去,山雲當幕,夜月為鉤,倚石枕泉而眠。夜裏忽生一夢,隻見泉出之處,白光閃閃,狀如蓮花。
法緣大師忙雙手合十,閉目念佛。醒來便在泉邊結一草庵,就地修行,從此這無名之泉就叫靈岩泉。經一千五百多年,靈岩寺香火日盛,出過不少高僧大德。這裏便成了千年名刹,善男信女長年朝拜。
靈岩寺的大門敞開著,古舊的紅漆,斑駁脫落,失去了往日的色調,寺門上鑲嵌著一塊花崗岩匾額,上麵用楷書端端正正地寫著“靈岩寺”三個金色大字,字體蒼勁有力,風骨霸氣,正是康熙的墨寶。
進了寺門,迎麵是天王殿。殿前的大岩石上建有小亭,亭上“佛影泉”三字清新靈秀,似暗藏禪機。汩汩清泉正從岩底無聲而湧,經山門右邊暗渠流向寺外。
從天王殿左邊穿過耳門,拾級而上,就望見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麵是個大坪,左邊是鼓樓,右邊是鍾樓。這鼓樓和鍾樓早已形同虛設,因那鍾和鼓都被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人們已有好多年沒有聽到靈岩寺的晨鍾暮鼓了。再爬十來級石階又上一層,就是法堂殿了。沿山而上,後麵依次是達摩亭和毗盧閣。僧寮在最後麵的山腳下,灰暗的燈光下可見廊簷下書有“莊嚴”二字,左邊盡頭那間大僧房門楣上有“方丈”二字。
鬆柏森森,鍾聲悠悠,香火嫋嫋,佛燈閃爍,非常玄妙優雅。楊業功走到天王殿的彌勒佛像前駐足許久,這是一尊明代的金漆像,高一米七八,由於年代久遠,金色已褪成黃褐色,彌勒佛一臉的癡笑:
傳說唐未五代後梁時,浙江奉化縣有個挺有名氣的雲水僧,自稱“契此”。此人心廣體胖,袒胸露懷,放浪豁達,據民間傳說,有一天他來到溪口鎮上有個大財主,叫賈洪福,和鎮長是莫逆之交,有錢有勢。半年前,他奸汙了老媽媽十七歲的小女兒,女孩子含悲忍苦,投河自盡了。老媽媽思念女兒心切,經常坐在小河邊上痛哭。
雲水僧聽完老媽媽的敘述,二話沒說轉身就走了。他來到鎮上便開始給人打卦,算命和批人字。沒有幾天,鎮上紛紛傳說,說是不知從哪裏來了個和尚,能測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