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委書記這個職位是日理萬機,千頭萬緒。但是每天堅持四個小時的閱讀量,是於光遠保持了多年的好習慣。喜歡博覽群書,特別喜歡看曆史書籍,從中吸取前人智慧,提高自己洞察力和決策力。最近他一直在閱讀著名曆史學家屈大鈞撰寫的《明朝通史》。
崇禎是明朝曆史上的最後一任皇帝。在中國所有的亡國之君裏,他大概是得到同情最多的一位。從繼位那天開始,十七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是在內憂外患中度過的。這位皇帝不貪財,不好色,不懶惰,天分也不算低,身體也不差,並且日夜辛勞,廢寢忘食。但到底是回天乏力,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終究斷送在了他的手上。
崇禎十七歲少年登基,麵對內憂外患,勇挑大任,披肝瀝膽,夙夜興寐。經營天下十七年,杜嬉樂,卻女色,勤勉自勵,未敢有一日懈怠。衣無珍巧之修,器無金銀之飾,何儉樸哉;批閱奏章治理國家,宵衣待旦,何憂勤哉;當社稷將亡,則慨然殉之,又何壯烈哉!
崇禎的死也極具悲劇色彩。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歎,徘徊無語。
十八日朱由檢在宮中飲酒長歎:“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朱由檢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後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後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檢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劍來將她刺死。同時還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麼女—昭仁公主。
十九日,也就是闖王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前的前夜,崇禎在景山壽皇亭旁的一棵槐樹上自縊而死。他去掉皇冠,披發跣足,現場慘狀讓人不寒而栗。
他留下了一句千古遺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
崇禎在臨終遺言中,前半句是檢討自己德薄政暗,得到了上天的懲罰,但是後半句,他還是把他的死歸究到了臣子身上,官吏不治,官場腐敗,民不聊生,終至國殤。
關於崇禎皇帝為什麼會失敗?屈大鈞的《明朝通史》這樣寫道:“其一是崇禎帝即位之時,大明江山已經是外強中幹了,早在萬曆帝死後就已經注定了亡國的命運了,而崇禎帝一係列的做法之時苟延殘喘。
其二認為崇禎帝用人不善,縱然勵精圖治,但是其沒有足夠出色的政治才能,隻知道紙上談兵,沒有實現他天下大治的宏圖的具體措施。特別是對待官吏腐敗問題上表現是憂柔寡斷,最後導致民心散盡,將士紛紛倒戈,最後注定失敗。
最後屈大鈞無奈地寫道: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捐軀酬赤子,披發見高皇。風雨迷神路,山河盡國殤;禦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