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心比天高(1 / 2)

春天是個魔術師,誰比她更神奇,誰比她更美麗,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臉龐,天空頓時露出了笑顏,明媚的陽光給雲朵鑲上金邊,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馬上睜開惺鬆的睡眼,脫去灰色的冬裝,換上鮮豔的衣裳,她用魔杖點點大地的胸膛,花兒草兒趕緊鑽出被子,仰著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她用魔杖敲敲河流的琴弦,河流立刻發出優美的潺潺,情不自禁唱出心中的喜悅……

胡振龍喜歡事無巨細都親力親為,由他一人發號施令拍板定奪。他覺得隻有這樣才是忠實於職責,也隻有這樣他才能放下心來。長此以往,下屬便凡事都報告,時時都請示。形成了全市一把號,一個調,權力高度集中的局麵。盡管很是忙碌,但他樂此不疲,享受著權力帶來的無盡愉悅。

他對權力極端迷戀,迷戀到了貪婪的地步。也許這與他出身社會底層不無關係。一位哲人說過:被統治者對統治者的權力,要麼因鄙視而抗拒或排斥,要麼因渴慕而追逐。胡振龍是農民的後代,父親是一位教師,由於過渡地勞累,不到四十就去逝了,是母親含心茹苦的支撐著一個饑寒交迫的家庭。有一年鬧饑慌,胡振龍家裏窮的揭不開鍋了,他母親就領著胡振龍和小他兩歲的小妹妹去討飯,天黑了,娘仨露宿街頭,饑寒交迫的妹妹實在是忍受不住天氣的寒冷,嗚嗚地哭起來,後來被一個好心的鄭姓的大戶人家發現後,領到自家的庫房裏居住,給他們送來熱乎乎的飯菜.無微不致地關心著他們母子三人,那個大戶人家有三個兒子,其中老二手有殘疾,鄭姓的大戶人看到胡振龍的妹妹長得婷婷玉立,很是喜愛,後來大戶人家就和胡振龍的母親說:“就憑你一個婦道人家,是養活不了這一雙兒女的,不如你把女兒留下,作我們的童養媳我再給你一百塊錢,這樣你就可以把兒子撫養成人。母親看了看嗷嗷待乳的女兒和麵黃饑瘦的兒子,忍著眼淚點了點頭。這一幕在胡振龍幼小的心靈上打上了一個深深的烙印。後來,母親用自己女兒換來的一百塊錢供胡振龍上學,胡振龍如饑似渴地學習,後來如願一場地考上了省內最好的大學。

胡振龍兒時那段苦難的經曆促成了他畸形乃至是瘋狂的心理特征。對金錢和權力更是看得比生命更金貴。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胡振龍胸懷誌大,所以他自幼才智過人,膽識超群。胡振龍認為,真英雄確需才智過人,但更需膽識超群。膽識超群,應時而起,便可造就一番驚天動地偉業,雄居權力頂峰。

胡振龍欣賞史上最負盛名的評價英雄的典故,便是“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對英雄的理解,“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不論後人如何評說,幾多爭議,曹操都是胡振龍心目中的大英雄。在董卓禍亂京都時,不受其封官拉攏,曆經危險回到故鄉,“散家財,合義兵”,發動了一場討卓戰爭。此乃震動天下的大義之舉。後來曹操在天下大亂中獨能反弱為強,力克群雄,統一北方,可見一斑。“運籌演謀,鞭撻宇內”,“終能部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他感覺到,凡大英雄,皆自然而然地將權力崇拜根植於內心深處,作為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為了權力和功名,可以不惜代價,不擇手段,甚至發動戰爭,塗炭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