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碧水山間,風景沒有窮盡。林海山花,溪流飛歌,藍布大衫,古橋人家,呈現在眼前的景致,自然,沒有修飾,天然,沒有雕琢,躁動不已的心,慢慢趨於平靜。
楊業功和陳詩詩一身輕裝,身背旅行包,開始了他們的心靈之旅。
從一個侗寨到一個侗寨,一路上停停走走,與農夫對話,看婦女織布,聽情人飆歌。他們撫摸古老的石橋,坐下來聽一段傳說,城市的車水馬龍漸行漸遠,隨之而來的是一地蟬鳴,滑過星光燦爛的夜空。楊業功和陳詩詩虔誠地用心感受他們的生活,希望從他們的生活裏發現存在的真實感受。
陳詩詩的情緒越來越好,她說:“我羨慕這樣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質疑城市的野心勃勃。原本每天寧靜的生活被信息塞滿,世界各地發生的各種事情占據我的雙眼,有時候擠滿我的胸口,讓我喘不過氣來。信息嚴重的消費了我,我的精力,我的心緒,我的時間,還有那些有關同事朋友的花邊新聞總是在我眼前晃蕩,這些東西猶如雜物朝我湧來,讓我不得安寧。”
“沒有哪一次旅途像這次,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讓我的內心平靜若水。”她索性關掉手機,關掉電腦,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旅途。
楊業功說:“聽說岜沙的侗寨附近有一座原始森林裏麵有個犀牛潭,在裏麵能看到太陽跌落到水中的聖景,這個說法猶如一些神奇的傳說,讓陳詩詩無限好奇。
岜沙侗寨坐落在山腰上,人家掩映在樹林裏,每條巷每座院都散發著幽幽古韻,絲絲縷縷地透著沉重的曆史質感。走在黃昏的曲窄小巷中:石道上光可鑒影,石牆表老舊滄桑……讓人瞬時穿越時空,回歸樸拙。
侗寨裏有三十多戶人家,整個村寨沒有一台電視,沒有一台電腦,沒有一部手機,沒有一個人外出打工,他們幾乎與世隔絕。人們日出而坐,日落而息,人民幣在這個村寨時作乎沒有什麼用處,人們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
千百年來他們傳承著祖先的生活方式,踏著自己的生活節律,過著安逸、恬靜的慢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這裏人的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是中國著名的長壽村。
陳詩詩走進這個美麗的村寨,內心充滿向往,寨子裏的男男女女好像性格都非常靦腆,他們見了遊客,都隻是笑一笑不太愛就走開了。陳詩詩忽然決定暫時不再前行,要在這裏小住一晚上,一方麵為看太陽跌落水裏的情形,一方麵徹底放鬆一下早已疲憊不堪的神經。
他們在一個叫多幾滾的侗族人家安頓下來,多幾滾一家住在一個石樓上,石樓是三十多年前父親修建的,現在看上去依然完好,多幾滾告訴我們:“石樓完全是用的是山上的一種叫頁岩石蓋起來的,這種石頭,一頁一頁的,像書本那麼厚,把它一層一層的疊加在一起,再和山上的木材有機的組合起來,就是現在的石樓了。這種石頭冬天可以保溫,夏天可以防潮,住在裏麵非常舒適。”
看來多幾滾非常喜歡他自已的房子,他接著說:“蓋這種房子幾乎不用任何現代的建築材料,石頭可以自然沾合在一起,非常堅固乃用。八十年代這裏曾有一次七點五級的地震,侗寨的這種石板樓完好無損。”
楊業功說:“真了不起,這種建築可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多幾滾好像是沒聽懂,他搖了搖頭,笑了笑。
石樓上幾乎沒有什麼相樣的家具,更沒有電腦、電視,但是家裏整理的一塵不染,整潔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