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黃果樹瀑布不遠的一座氣勢恢弘的寺廟,叫昭山寺。鬆柏森森,鍾聲悠悠,香火嫋嫋,佛燈閃爍,非常玄妙優雅。
春山古寺繞煙波,石磴盤空烏道過。
百尺金身開翠壁,萬龕燈焰隔煙蘿。
雲生客到侵衣濕,花落僧前覆地多。
不與方袍同結足,下歸塵世定如何。
在幽靜的寺裏,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靈氣,那曆經千年的香火,充滿禪意的楹聯佛語,生動的佛祖塑像,都讓人回味無窮,似超脫人間,又似普渡眾生。在這裏,讓人們深感佛門之清靜、莊嚴、肅穆。
楊業功和陳詩詩虔誠地進寺門,迎麵是天王殿。寶殿飛簷挑角,氣宇軒昂;紅牆綠瓦,相映生輝;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珍禽瑞獸,栩栩如生,再現了明代木構建築巍巍雄姿
殿內現存明代壁畫之精品,工筆重彩,清淡嫻熟,構圖豪放,行筆流暢,凹凸感很強,給人以飄逸靈動之感。壁畫畫麵分別記述了有關佛主釋迦牟尼的傳說故事,圖中有青山綠水、人物花鳥等,壁畫結構嚴謹,畫麵構圖豪放,著色渾厚,工筆重彩,技法不俗,描金點翠,色彩斑斕,到如今看起來仍是線條流暢,精妙之處全都是貼金浮雕,更為殿宇增加了富麗堂皇之感。殿內的正頭香主雖是釋迦牟尼,壁畫上卻是儒釋道三方神聖同台“獻藝”,體現了一種多元交融、博采兼收的和睦心懷,雖曆經滄桑,仍保存完好。
殿內彩塑有上百尊,大小不等,姿態各異,表情豐富,形態逼真,衣著得體,動作協調,尊尊栩栩如生,個個惟妙惟肖。代表作為三大士殿的十八羅漢,為釋教珍品,尊尊體型優美,神情逼真,色彩清淡樸實,花紋自然得體,可稱之為全寺現存90餘尊彩塑之最。他們有的合十沉思,有的溯躍靜坐,有的怒目叱吒,有的談笑風生……這些塑像,形態秀美,姿態嫻雅、端莊,衣紋線條流暢,比較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動感,維妙維肖,棚韌如生。眾羅漢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外部形態呼之欲出,讓人置身其中,不由感慨經能工巧匠之手,泥土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他們突破了古代彩塑中幹篇一律趨於雷同的模式,不愧為我國現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
眾多彩塑中陳詩詩看到一位挺著一個大肚皮,大圓腦袋瓜子下麵一雙大耳錘子,憨態可親的布袋和尚。她甚是喜歡,住足觀看,隻見在他的塑像兩則有一副對聯:
上聯是“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
下聯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楊業功走過來說:“袋和尚很有意思,他喜好田間勞作,最好與人打賭取樂。有次與人比賽插秧,誰輸了誰請吃夜飯。四位農夫手起手落,不一會兒田中就綠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輸了,他卻坷坷笑著,高聲吟詩:
“手捏青苗種福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