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水,誰為蓮?蓮出汙垢,誰為塵?紅塵舍利,誰為子?子若是我,我是誰?
***********************************************************************************
朱啟明上周回家,母親說,大嫂預產期就在這五、六天。朱啟明本周末打算回去瞧瞧。
朱啟明對這個廣西大嫂韋美音一直持不太“積極”的看法,最先的成見還是第一印象“撥拉燒雞頭”,更讓朱啟明狐疑滿腹的是:二哥朱啟聰曾經提到過一次,大嫂在磨坊行為不端,盜取客戶家的糧食。這話雖未得到證實,朱啟明認為從二哥的為人,此事應該不會無中生有。
如果說,撥拉燒雞頭不過是用餐禮儀不雅,那麼盜取客家們的糧食,不管數量多少,都是嚴重的品格缺陷,如此放任下去,磨坊會遲早會徹底關張。廣西壯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80年代後壯文全部采取26個拉丁字母形式,拉丁壯文以壯語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壯語武鳴話為標準音。大嫂正好是武鳴人,屬於標準壯語。朱啟明還多次向大嫂請教壯族語言,想試圖通過語言文字來了解一下壯族文化,可惜,大嫂對此不甚了了,對漢語、漢字及漢族文化更是一無所知。朱啟明也隻好作罷,提議大哥與大嫂多加語言交流,慢慢融入中原的倫理文化,以利此後對孩子的教育。總之,朱啟明從交往中得知大嫂所受教育非常有限,在個人修為上也必定瑕疵多多。
大嫂皮膚黝黑光亮,顴骨高聳,眼窩深陷,村姑氣質濃厚。後來通過交流及哥哥的補充,朱啟明大致得知這一千裏姻緣的大致輪廓:家有父母哥嫂,向往北國氣象,有緣千裏來相會,不辭嶺南到山東。
朱啟明一進村口,便直奔大哥家,不管孩子生沒生,都要先看看這個新來世界做客的小生命到底身何途處?走到大哥門口,一股奶腥味直襲鼻孔,朱啟明欣喜若狂,大叫:“寶寶,叔叔來了。”
大哥朱啟智聞聽外邊朱啟明高叫聲,從室內笑迎而出,隨聲附和:“叔叔來看你了。”
大嫂韋美音抱著孩子,嘴裏低吟著“吼吼吼”聲,並輕輕拍著繈褓;孩子伸出小拳頭趴在媽媽懷裏貪婪地吃“晚飯”,“吥嘰吥嘰”吮吸聲也刺激著朱啟明的涎腺。朱啟明咽了一股口水,本能地走過來,嫂子抬頭“兄弟。。”還未脫口,朱啟明便從嫂子懷裏一把攬了過來寶寶,寶寶“哼”一聲還沒反應過來,朱啟明便湊過嘴巴對著寶貝的粉嫩小臉又親又吻。寶貝被突如其來的侵犯驚嚇不小,“喔喔”兩下,接著就是“唧唧哼哼”,隨著就揮起小拳頭在朱啟明臉上又拍又打;朱啟明揚起臉來,從對麵的大鏡子裏猛然看到自己的“光輝形象”,禁不住哈哈大笑:“乳白”敷麵!——寶貝吐出的奶將朱啟明塗抹成活脫脫一個奶油小生。
朱啟明唏噓“可惜”擦拭著滿臉乳白粉黛保濕精華液,這時才聽到,寶貝細細的小嗓門發出“誒誒”哭聲——哭聲已在三分鍾前已經啟動。
朱啟智夫婦對三弟的“歇斯底裏”目瞠口呆,當他們反應過來時,孩子的哭聲已經衝出院落。大嫂韋美音急忙接過孩子將“饅頭”塞到寶寶嘴裏,寶寶並不領情,繼續引頸長鳴.
孩子哭聲從誒誒誒,到哇哇哇,到啊啊啊,到嗚嗚嗚,到誒誒哇哇嗚嗚啊,聲音尖細、明朗、清脆,直破夜幕、響徹雲霄,盤旋回響在朱家屯上空.朱啟明三分尷尬、七分羞愧、十二分的不知所措,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哭聲讓朱啟明巴辣巴火,心中罵道:又一個強種橫空出世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啟明洗漱完畢,急急趕往大哥家,看看那小家夥是否已經安穩。
“一夜都沒怎麼睡,一直在哼哼唧唧,雖沒哭這麼厲害,總也睡不著,有時睡著了,又打冷顫,也不吃奶。”,大哥滿臉焦慮,大嫂眼神憔悴。朱啟明滿臉羞愧。
這時合坤嬸走了進來,提著一個小籃子。這是風俗,小孩降生後,家人必須送手擀麵條到孩子姥姥、姑媽、姨媽等親戚報喜;這些親戚則要準備嬰兒穿戴的各種衣帽,鞋襪、銀錢、銅鈴,以及雞、油、肉、蛋、果、米、麵等食品按規定的日子一同到孩子家去祝賀,叫送“朱米”,也叫送“月米”。本村的街坊鄰居也隨喜祝賀,送些雞蛋、紅糖和米之類。
朱啟智夫婦客氣一番,收下賀禮,合坤便笑影吟吟要看看娃娃。小家夥在床上的繈褓裏搖頭擺尾、怪聲怪調。朱啟智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合坤嬸,合坤嬸拎起寶寶的小手,掰開一看,緊蹙雙眉,問朱啟明:“小三,昨晚你回來走哪條路?”朱啟明如實告知,合坤嬸驚愕:“那條路啊?!二伢子就埋在那條路邊,鬼魂跟你進家了。”一提二伢子,朱啟明就汗毛倒豎,渾身發冷。朱啟明問合坤嬸娃娃手上有什麼不正常。
合坤嬸神秘兮兮地說:“三歲以下的,如果你看到小娃娃的二拇指靠近大拇指側有一條青線,就是掉了魂,青線從指跟到指尖,越靠近指尖魂跑的越遠。。”
朱啟智連忙問:“這娃子的魂跑的遠不遠。”說著還用眼角的餘光瞟掃朱啟明,滿臉嗔色。
“不太遠,還沒上公路。趕快把它追回來。”
“咋追?”朱啟智夫婦慌神。朱啟智對此深信不疑,當年三聖廟的“佛頭事件”至今讓他心有餘悸。
“我有個辦法,是曾祖奶奶傳下來的秘方,治好了不少娃娃,可以試試。”合坤嬸不無得意又一本正經說。
朱啟智大喜過望,連說“好、好、好”。
“隻是用的藥材太講究。”合坤嬸的表情有點犯難,“母豬牙一顆、剛下生的羊羔子第一粒屎,九十歲以上老人的鼻涕疙巴,碾成細末,然後攉上孩子爹的唾沫。”
“這有啥難的,我找。”朱啟智救子心切,脫口回應。
“先把好找——自家的唾沫搞定。”朱啟智“喝”的一聲還沒吐出,合坤嬸急忙製止說:“是唾沫,不是粘痰!”朱啟智再次運氣丹田,“喝呸”一聲將新鮮的唾沫吐了出來。朱啟明說:“唾沫可就地取材、隨用隨取,不急,我覺得你應該先搞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