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收豬的鬧劇,口吃的笑劇(1 / 3)

朱啟明騎上車子去潘家鎮。

今年的春天來的特別早,惠風和暢,花明柳媚,綠草如茵,路邊的水溝,冰消雪融,朱啟明疾馳而過,吹皺了一池春水。

當他途徑潘家鎮中學門口時,側目往院內張望,空無一人,今天是星期天,車子倏忽而過,先去姐姐家。離姐姐家三百米處有一片空場地,四周寒木春華、綠暗紅稀,在車子迅捷行駛的一瞬間,看到了兩個熟悉的身影,朱啟明一愣登,來了個急轉彎,再看時,閃閃藏藏的背影眨眼間無影無蹤,朱啟明滿腹疑惑:難道這是真的?

走進永盛食品廠,都在忙,姐姐見朱啟明進來,急忙迎進屋,倒上水,小福音坐在沙發上拿著遊戲機在玩俄羅斯方塊。姐姐輕輕敲敲他的頭說:“舅舅來了,也不打招呼,真不懂事。”他抬起頭,用布滿血絲的眼睛瞟了朱啟明一眼說:“三舅。”

姐姐的公公潘總正在驗貨收料,他老伴呂潘氏也在磅秤旁邊,姐夫潘大明在一旁記賬,對麵粉品質和數量的把關,老潘隻相信自己。老潘起家於八十年代的生豬養殖,開食品廠是隨後的事情,近幾年又開設了酒廠,以白酒為拳頭產品,食品業務慢慢邊緣,並沒有完全剝離。

回想起往事,老潘也算是畢縷藍縷實屬不易。老潘從部隊轉業後,立即安排在縣肉聯廠上班,對生豬養殖也淘得了一些經驗,政策放寬後,他立即養了三頭豬,然後利翻利擴大再生產,最多的時候養二三十頭豬,這在當時算是不小的養殖場,老潘每天上班,老婆辛辛苦苦、起早貪黑,年末一合計讓他們驚喜不已:純收入10239元!這就是潘家鎮第一家萬元戶,隨後老潘蓋起新房,還添置了自行車和縫紉機。老潘抱起快六十歲的老婆又啃又咬,雖然粗野,倒也表達了山東漢子的真性情。後來老婆因被豬懟倒在地摔壞了腦袋,精神和智力大不如前,老潘仍然不離不棄、惜愛有加,贏得了潘家鎮一片讚許。

肉聯廠來收豬,老潘熟門熟路負責潘家鎮周邊豬源,他開一輛東風卡車在潘家鎮村口“噶滴”一停,大喇叭一喊:“豬豬收豬,豬收豬了!”老潘穿著塑膠鞋,圍著大圍裙,上麵紅色弧形:縣肉聯廠,老潘神氣活現、大模大樣、?呼幺喝六,支撐他傲氣的就是那半圈子弧形字,那是身份和地位,有時“不小心”把西南剿匪頒發的軍功章係在圍裙上,倒也相得益彰、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不過也同時給人以強烈的社會反差:混的不咋地!一個佩戴軍功章的英模,扯著喉嚨收豬,總是對自己有幾分調侃和嘲弄。

難道是社會不公?“好好像不不是這樣”一個結巴子走了過來,“老老潘潘,你你你,你說‘豬豬收豬’,是豬收豬,還還是你你你收豬?”

老潘雖老,腦子不算很老:“你說應該是啥收豬?”“我我我看是我收豬——不是,是‘你收豬’”結巴哥累的滿臉通紅。

“不對吧,結子叔,我我我看看是‘我收你’吧?”老潘想把“結子叔”繞進去,“不不不是‘你收我’,是‘我收我’”結子叔快進套了。

“啥啥啥,我收我,應該是是是‘你收我’吧。”老潘單手繞線蛋,必須雙手撓,自己也差不多被自己“纏”住了。

“對對對,就是我收我。”結子叔已經進了半個身子了。

“不是吧,應該是豬收豬。”老潘最先進去了。

“嗯,就是你收我。”結子叔隨後入內。

結巴的思維不結巴,筋不短腿短,腦不短嘴短,繞久了,不結巴也會結巴,結巴的會更結巴,但是這次出了世界第八大奇跡。

二人鬥法鬥嘴鬥腦筋鬥反應的結果是1:1平,老潘沒沾光,“結子叔”沒吃虧。

老潘最後變成了結巴,說出了自己是“豬收豬”,“結子叔”最後卻風雲流水地說出了一句囫圇話:“你收我”,“結子叔”說完這三個字,突然三鞠躬,噗通跪倒、泣不成聲:你是我再生“嘴母”,我三十歲前都是活在“頓號、刪節號或破折號”的世界裏,今天我是第一次“你收我三字句”不用仨頓號——”說到這裏,他猛地站起來,又是三鞠躬,噗通跪地,號啕大哭——因為他剛才忽然發現他能說“囫圇段”了,不僅三字句不用頓號,三句話也可以不用句號了,他呼天搶地、捶胸頓足之後,用激動得合不上的嘴說:“從此以後我“句號”都不用,今天你不是“豬收豬”,叔,你是來收我的!”又是一陣嚎啕大哭,結子叔站起來,然後依次對東西南北四方膜拜四次,之後對著自家的祖林又是一拜。結子叔把收豬場變成了靈堂葬禮,而且把輩分都調了個。結子叔比老潘小三旬,但輩比老潘高一分。

從此“結子叔”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汪洋恣肆、一瀉千裏,出口成章、辯才無閡、口吐珠璣、舌繞芬芳;後來,結子叔被老潘收於麾下,在永盛食品廠負責業務,不久升為業務主任,再後來就變了味,能言善道、巧舌如簧、誇誇其談、油嘴滑舌,再後來被老潘一擼到底,就隻剩下一張嘴,掃地出廠,回家種田去了。

後來老潘為一家專治口吃的醫院做形象代言人,代言詞:“豬收豬、我收你,我給結巴換嘴皮。”後來老潘自己也想開辟第二職業,和肉聯廠幾位“屠友”成立了一個“結巴研究協會”,專門用繞口令治結巴,但僅限於基礎理論,沒有進入應用科學。他每周一三五殺完豬就到“協會”坐坐,但是再也碰不到“結子叔”這樣靈光閃耀“一繞通”的好結巴,研究協會最後關張,村前屋後那句響亮的“結巴子導師老潘”廣告詞也被人用“高射尿”衝成“結巴子□□老潘1414114(電話)”。

老潘的大喇叭聲嘶力竭,“收豬、收豬”之聲不絕於耳,也喚起了滿村的豬叫——各家都在抓豬、捆豬,各戶都開始了與豬的鬥智鬥勇,也與“豬販子”的鬥智鬥勇。

在與豬的鬥智鬥勇的“橋段”中,偏重鬥勇、鬥智次之,豬腦子“智”不出什麼,人腦子再“智”,在豬腦子麵前也高明不了多少,有一句話不知是對人講,還是對豬講:看你的對手,就知道你的智商。這應該是對豬講的,在“抓”和“被抓”的對決中,人和豬敵視眈眈,都不敢輕舉妄動,你說誰的智商高?其實在一個水平上,豬的劣勢在於沒有“天時、地利、豬和”,豬的劣勢正是人的優勢,如果人沒有這些優勢,豬是不是也想“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