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做人在前,做事在後1(1 / 3)

第五章、做人在前,做事在後1

放下架子,擺正位置

很多成功者都明白一個道理:在成功以後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架子,就意味著放棄了許多充大、裝相、張揚和賣弄的虛榮表現,放棄了許多假正經、假道學、假聖人的虛偽麵孔。一個人,隻有在放下架子的時候,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 隻有你放下架子,周圍人都可以與你平起平坐了,這就使你能與大家有更多的機會相互溝通、相互融和。

保持常人姿態

若論富翁,台灣的王永慶可以算一個人物,即使在世界企業家行列中,“王永慶”這三個字聽起來也是如雷貫耳。王永慶不僅是台灣最大的企業集團——台塑關係企業集團的董事長,也是台灣工業界的領袖,更是世界聞名的富豪。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擁有數十億美元資產的超級富翁,做人並不張揚,個人生活也節儉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在家中,他每天堅持做毛巾操,所用的那條毛巾竟用了二十多年,直到實在無法使用為止。家裏用的肥皂,即使剩下一小片也不會丟掉,而是將其粘附在大肥皂上,力求用盡其剩餘價值。

王永慶的這種作風在公司裏也同樣保持著。他一般在公司裏吃午餐,吃的和一般部門主管一樣的盒飯,邊吃邊聽彙報,檢查工作。招待客人不是到豪華大飯店裏去大擺宴席,而是在各分公司設立的招待所裏設便飯。

大企業裏的高級管理人員一般都配有轎車,但台塑企業集團出於節約的考慮,不但處長級沒有配備轎車,就連經理級也沒有專車。一旦發現下屬有鋪張浪費現象,王永慶的處罰是相當嚴厲的。有一次,有四名部門主管因公請了三位客人吃飯,花掉了兩萬元新台幣。王永慶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把四位主管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還對他們處以重罰。

像王永慶這樣的超級富豪,一擲千金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但不求奢華,保持常人姿態,是王永慶之所以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質。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過程。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來信奉這個觀點,但是,你要謀求發展,就要處處小心謹慎,夾起尾巴做人,把吃苦受累看作是很平常的事,這才是一種平和的心態。

王永慶生活上節儉,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守財奴。他創立的長庚醫院,收費標準大大低於其他醫院。他多次捐款給社會福利和公共事業,而且出手闊綽,毫不吝惜。他曾經一次捐給一家醫院2.5億新台幣,用於醫院的擴建改造。

王永慶的所作所為不失為一種低調做人的姿態。

低調做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人人平等的氛圍中。人是感情動物,他們希望看到你身上的平民氣質,而不是金錢和地位,如果你具備和保持這種氣質,那麼他們的心裏就很願意容納你和接受你。在現實社會中,你可能是一位大權在握的政府官員,一位叱吒風雲的統兵將領,一位財大氣粗的企業老板,一位才高八鬥的專家學者,一位如日中天的藝術明星,在你的行當裏威風八麵,一呼百應,你光彩照人,風光無限。但即便如此,更多的時間你仍要與同事、下級、同學、鄰居以及許許多多的平常人相處。這些平常人更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穩定,生活是否有保障,家庭關係是否和諧。也正是這個基本群體構成了社會的絕大多數,並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常規的色彩。我們個人能否融入其中,在於我們處世格調和姿態的高下,在於我們是否甘願與世界站成一個平麵,融成一個群體。

擺正自己的位置

“國際級影星”章子怡,雖是身單力薄,也無花容月貌,但上鏡後卻光彩照人,演技非凡,贏得好評如潮。

章子怡戲演得好,生活表現其實也不賴。據說有一次她在香港拍片時,忙裏偷閑,乘著夜色,與一位助手徒步到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做皮膚保健按摩,小費也僅付了區區幾元錢。走後,店家方知,那位有點“摳門”的女孩,原來是使小店蓬蓽增輝的貴客。此事曝光後,不料有媒體卻認為“國際明星”如此“節約”,連店員都迷惑和“不屑”了,進而譏之為“老土”,結論是“章子怡香港丟人了”。

此言差矣。章子怡此番輕車簡從,不事張揚,素麵朝天,十分節儉地做了一次其他明星也許要花成百上千元的美容按摩,實在難能可貴,令人刮目相看,應該嘉許才是。而且,她的這種“土”風,還不是偶一為之,據稱已多有記錄。作為一名大腕,不顯擺,不賣弄,不誇富,不逞強,不驕人,這年頭上哪兒找去!她的派頭是不夠大,消費標準也不夠高,小費似乎有點“拿不出手”。但,這又有何不可?市場經濟嘛,服務檔次和收費標準相一致,天經地義,小費也應作如是觀。重要的是,章子怡的這種平民心態,謹言慎行,入鄉隨俗,才是生活中明星真實的一麵,才是洗盡鉛華後的素樸,不事雕琢的大家風範。這哪裏是什麼“丟人”,分明是喜人。比之於那些乘飛機搶頭等艙,住賓館必得幾星級,緋聞滿天飛,一言不和拔拳相向等所謂另類明星做派,章子怡的“老土”表現,不是更有人情味嗎?章子怡何嚐不明白,香港闊佬大亨有的是,她想一擲千金萬金,還愁找不到地方?作為“國際明星”,她完全有條件瀟灑走一回,到豪華氣派的店裏去消費,反正千金散盡還複來。也可寶馬香車,前呼後擁,睥睨眾生,氣焰淩人。還可以找來槍手,吹吹打打,弄些“花邊”,吸引人們的眼球。但她既不端明星架子,耍大腕脾氣,更不刻意炒作,弄得風生水起,而是溫溫婉婉,狀若鄰家女孩,將平淡真我示人。一流的明星平民的作風,精心從藝低調做人,能夠如此立身行世,不能不算是成熟厚重的表現。這種表現會使她受益終身。

而許多年輕人有時並不能準確擺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經常為自己的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為自己所占據的一點點優勢而夜郎自大。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腳踏實地,站穩腳跟,然後再一步步登攀,這樣一路走來,才能領略到最真實的風景,踩踏出最堅實的足印,銘鐫出最深刻的記憶。這樣一路走來,才能由低而高創造出人生的壯麗與輝煌。

鼓起勁頭做事,夾起尾巴做人

要想進入一扇門,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下腰做好攀登的準備。

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們,不論是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乘機出訪,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望,因為他們站在低處。

站在低處的人,總是高高抬著頭,因為他們腳下什麼都沒有,他們隻能往上看。

年輕人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心高氣盛,恃才傲物,總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光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裏。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象得要矮得多。

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

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越成熟,越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隻有那些穗子裏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顯得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曾有人問大學問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蘇格拉底微笑著答道:“三尺!”“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之間的高度隻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戳出許多窟窿?”蘇格拉底仍微笑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要想抬頭,必須懂得先要低頭。如果不懂得低頭,就會撞得頭破血流,甚至為此而失去性命。蝴蝶和馬嘉魚就是這樣。

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裏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沒有飛出房子。這隻蝴蝶之所以無法從原路飛出去,原因是它總在房間頂部的空間尋找出路,總不肯往低處飛,那低一點的位置就有敞開著的窗戶。甚至有好幾次,它都飛到高於窗戶頂部至多兩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飛低一點!最終,這隻不肯低飛一點的蝴蝶耗盡了氣力,氣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無生氣的葉子。

成群結隊的馬嘉魚要比那隻蝴蝶更死板,簡直就是一條道跑到黑。

馬嘉魚很漂亮,銀膚燕尾大眼睛,平時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產卵,隨著海潮飄遊到淺海。漁人捕捉馬嘉魚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係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隻小艇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的“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闖入羅網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條條“前赴後繼”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孔愈緊,馬嘉魚愈激怒,瞪起眼睛,張開脊鰭,更加拚命往前衝,結果被牢牢卡死,為漁人所獲。

常有人一方麵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麵又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這是不是有些像那隻蝴蝶和馬嘉魚?其實,天生我材必有用,東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們調整一下目標,改變一下思路,完全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所以,該低頭時就要低頭。

當今社會,變幻莫測,錯綜複雜。因此在漫長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學會低頭。但學會低頭並不是妄自菲薄與自卑,學會低頭意味的是謙虛、謹慎。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試著去學習低頭,學會認輸。其實這並不難。隻是知道,當自己摸到一張爛牌時,不要再希望這一盤是贏家。隻有傻子才在手氣不好的時候,對自己手上的一把爛牌說,我們隻要努力就一定會勝利。學會低頭,就是在陷入泥潭時,知道及時爬起來,遠遠地離開那個泥潭。隻有笨蛋才會在狼狽不堪的時候,對自己的鞋子說,我們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學會低頭,就是在上錯了公交汽車時,及時下車,另外坐一輛車子。

雷墨曾經說過:“低頭是需要勇氣的。”的確,否則又怎會有明知是輸依然執迷不悟的賭徒呢?回顧曆史,因缺乏這種勇氣而一怒之下殺死了進諫之人的曆代君王比比皆是。看看身邊,因為缺乏這種勇氣而釀成大錯的世人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