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三個妹子均不在身邊, 常山公主終於有機會——從陪著她聊天解悶的世家娘子們口中——知道了京中的一二“新鮮事”。
“衛家的四郎(衛宣), 你們知道吧?嘖嘖, 平時看上去那麼正經的一個人, 誰能想到他和他兄長是章台常客?”
什麼是章台常客?
章台曾是漢代長安一條十分著名的街道, 道路兩旁青樓林立, 楚館成風, 後來漸漸的就有人開始以章台來稱呼妓館,就像是在現代提起“紅燈一條街”、“歌舞伎町”一類的詞。
有個聽起來很好聽的四字成語叫“走馬章台”,就是被章台的隱含意思給毀了的。
本來, “走馬章台”意思說的是,世家公子騎高頭大馬走過章台路。“走馬章台日半斜”,這聽起來別提多有味道了, 不是嗎?可惜後來被一引申, 就成了世家公子狎妓孌童、追歡買笑。
“衛宣和他的兄長是章台常客”這句話所代表著什麼,已是不言而喻。
而衛家四郎的兄長有幾個呢?三個。一個外調(大郎衛密), 一個死了(三郎), 剩下的是誰, 顯而易見。
——衛家二郎, 大書法家、黃門侍郎衛恒。
衛恒同學還有另外幾層身份, 好比衛玠、衛璪、衛熠三人的親爹, 王家令淑的丈夫,以及常山公主心目中的“女婿”。
對於任何一個嶽母來說,聽到自家女婿愛和弟弟搭夥逛妓院, 這可都不是什麼值得忍耐的好事情。
但常山公主卻生生忍了下來, 最起碼眼下她是忍了的,因為她還想聽到更多,聽聽外麵的風言風語到底是怎麼樣的,好以辨真假。若傳言是假的,她自然有本事扭轉風向;若傳言是真的……她會讓衛黃門變成真正的小黃門(宦官的代指)!
婦人之前聊八卦,聊到興頭上,再有一二刻意的引導,往往就很容易忘形,全然想不起常山公主和衛家二郎之間的必然聯係,把能說的、不能說的一股腦全都抖了出來。
——“我聽說啊,繁昌公主已經搬回公主府了,堅持鬧著要與駙馬和離呢。”
——“我怎麼聽說衛家二娘上門去勸了?
——“是去了啊,但是不頂用。繁昌公主那樣的金枝玉葉,能是什麼性格?她甚至氣到口不擇言,與衛家二娘反目成仇,覺得是二郎帶壞了四郎。”
——“衛家二娘也是可憐。如今丈夫養外室不說,還要應付這麼一個不講道理的妯娌,簡直不敢想啊。”
——“可不是。不過這位二娘也不是個好相與的,據說她把兒女都送回了娘家。”
——“娘家?衛家二娘的娘家是……”
——“她娘家可厲害了,我跟你說,豈是常人難惹的?太原王氏知道吧?”
說到這裏的時候,再傻的人都終於清醒了,衛家二娘的娘家王氏的人,眼前可不就坐著一個?
常山公主還是那副不喜不怒的菩薩樣,隻是更加快速的轉動起了手中的佛珠,任由凹凸不平的麒麟眼擱著她的芊芊素手,時刻提醒著她要保持冷靜。她天生冷硬的外貌,在這種時候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讓她在外人眼中仿佛就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全然沒管話題裏是不是有她丈夫的嫡親妹妹。
幾個世家娘子這才鬆了一口氣,心想著,看來常山公主和王武子的關係不睦是真的啊,要不然常山公主怎麼對小姑子的窘境熟視無睹?
人前麵無表情的常山公主,在人後卻已經決定了,清談會之後就帶著殺傷性武器.王濟同學驅車前往京城。
不管是衛恒、衛宣還是繁昌公主,都由她和王濟來收拾!
這就是外戚楊駿大肆宣揚衛玠被王濟接走的根本原因了,他想誣陷衛恒和衛宣酒色失德,拉繁昌公主和王家下水,三家混戰。
這種桃色緋聞很重要嗎?
它當然很重要。雖然古代文人狎妓的傳統由來以及,但誰讓衛宣娶的是公主呢。這公主可不是清朝那種隨隨便便就能和親出去、毫無人權的公主,而是魏晉實打實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有可以世代傳承的爵位的公主。漢唐公主多彪悍,魏晉的也不差!
曆史上,這場對於衛宣的汙蔑就成功了,造成了極其慘重的結果。
先是繁昌公主和離;再是衛宣被削成白板,氣到死(真死了);最後便是衛老爺子不得不以教子無方為名,請辭了司空之位。
從一開始,這場莫須有的誣陷,其實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位高權重的衛老爺子遜位。
這輩子出現了一些改變,被誣陷的人從四郎衛宣一個,變成了二郎、四郎兩個,也不知是好是壞。
……於此同時,王濟的清談會還在照常進行……
秀完衛玠,清談會總算是可以開始了。
作為主辦方的王濟,忽然提出夏亭這裏天高氣爽,風景秀麗,大家不如就在潺潺的人工小溪邊席地而坐,伴隨著從山上開鑿引渠而來的甘甜山泉,享受最後一抹斜陽。
大部分人都欣然同意了。
因為能受邀來參加王濟清談會的人,大多都是和王濟平日裏玩的好的人,而能和一個中二病惺惺相惜的,必然隻可能是另外一個中二病。當然,病情的輕重會有所不同。可不管如何,這樣的文青中二病,大多都是十分隨性豪邁的,幕天席地,在他們眼中變成了別友一番趣味,紛紛撩起袍子下擺,就這樣很高興的坐了下來。
在夏亭的陰涼之下,沿著小溪兩邊對坐,等著玩一個經典的遊戲——曲水流觴。
王濟很快就把衛玠和衛璪招到了他身邊坐下。一,當然是為了繼續炫耀他的妹子,二則是照顧衛玠的身體,衛玠實在是不適合像其他孩童那樣瘋鬧太久。
王濟很貼心,叫來衛玠時,充分考慮到了衛玠迎風就倒的脆弱小身板,給衛玠事先就準備好了精致的紅木坐具,還有一個憑幾小桌,桌麵上擺的都是小孩子會喜歡好的東西。衛璪很有大哥哥樣的一直在照顧衛玠。
其實王濟本來是沒打算把衛璪也叫過來的。但是棗哥擔心衛玠,非要跟在左右。這一舉動,引得不少人狠是恭維了一番王衛兩家的家教,這般兄弟情深,知孝悌,懂禮儀。
被誇獎了的棗哥麵上不顯,照顧衛玠卻照顧的更起勁兒了。
衛玠也很給麵子,一邊吃著棗哥給他親自扒皮去核的水果,一邊看著眼前的這場清談會。
所謂清談會呢,“指的就是魏晉時代的貴族和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以講究修辭技巧的談說論辯為基本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引自魏晉學文化史專家唐翼明老師的《魏晉清談》)
清談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從漢末便蔚然成風,備受上層的風流名士推崇,延續了百年之久。
與之有關的最著名的集會就莫過於《蘭亭集序》了。這篇文章的由來,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同學記錄下了有次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謝安等一眾名士開清談會的記錄報告。
又稱雅集,風雅的集會。
好吧,雅集和清談會也還是有一些不同的,主要是會上討論的內容不太一樣,雅集偏向於詩詞歌賦,清談會側重老莊玄學。再簡單點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歌詠會,一個是辯論賽。
王濟的這次辯論,咳,清談會,請來的自然都是善清談的玄學大家。
好比樂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