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和他三叔王湛之間的故事, 是直接寫在《晉書》裏的, 人盡皆知。
那發生在二十幾年前。王濟的祖父王昶去世, 三子王湛在為父親守滿三年孝之後, 選擇了繼續在墓地結廬而居, 不與外界來往。這樣不善交際到甚至有些木訥的王湛, 與他其他幾個才華橫溢的兄弟以及兄弟的孩子一比……就讓王家的不少人都覺得王湛其實是個傻子。
這話王濟本是不信的, 但是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那個時候還是個真.中二少年的王濟, 就覺得麵子有點上掛不住了。
與現在“誰敢說罵我家人,老子neng死誰”的凶殘王濟相比,過去的王濟還隻會遷怒家人。
王濟甚至幹出過全家一起吃飯時, 就是不給他三叔放菜的蠢事兒。當然, 王濟那不是在刻意為難王湛,他隻是想王湛能大鬧一場, 讓大家都知道王家的三郎也不是好惹的。王湛要是能打他一頓, 那就更好了。世人大多欺軟怕硬, 王湛凶狠了, 旁人肯定不敢再笑話他是個傻子。
結果……
王湛根本就沒和王濟計較, 隻是從容的讓下人又重新給他端了幾盤菜。
這事就過去了。
過去了。
了。
(衛玠:我依稀好像聽到了少年二舅心碎的聲音。)
王濟徹底惱了他三叔, 怒其不爭,便想著那我也不管你了!結果……因為王尚的死命令,王濟還是不得不在掃墓的時候, 偶爾去看看王湛, 頻率大概是五次裏看一次的樣子。
某日,王濟抱著姑且問一問態度,關心了一下王湛的生活(還是王尚命令的),他本沒報什麼期望,結果卻驚喜的發現王湛回答的十分有條理,思路清晰,口齒伶俐。王湛還表示自己最近在讀《易經》。這讓王濟更意外了,便和王湛深入的聊了下去,越談越盡興,王湛有很多獨到的見解,都是王濟聞所未聞卻又覺得十分有道理的。
聽完後,王濟對王湛可以說是肅然起敬,坐而論道數日,讓王濟自愧佛如。離開後感慨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
後來,王濟發現王湛不僅在學術方麵比他成就高,在騎射武力值上也遠甚於他。
晉武帝之前總會和王濟開玩笑“卿家癡叔死未(你家傻叔叔還沒死?)”,王濟每每無言以對。但這次不同了,當晉武帝再問的時候,王濟一本正經的回答“臣叔不癡”,還把他發現的王湛的種種厲害講了出來。晉武帝沒想到驕傲的王濟能如此推崇一個人,便問“你叔叔的才華能與誰比?”,王濟給出了“山濤以下,魏舒以上”這樣的極高回答。
於是,王湛得晉武帝欽點出仕,一路從秦王文學(官名)做到了汝南內史,官聲極好。
王濟和他三叔這段“先誤解,後推心置腹”的往事,成為了一時的美談,王湛的不與小輩計較,和王濟知錯能改的耿直,都備受推崇。
那個時候的王濟,名聲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我便想著,不如再效仿一次。”回到現實裏的王濟,對常山公主道。
隻不過當年的王濟是發自真心的服了王湛,如今嘛……也算是發自真心,為了家人,王濟可以豁出一切。麵子又算什麼呢?最主要的是,如果操作的當,就又是一段佳話,不僅不會失了麵子,裏子都有了。
還可以……
“對啊,還可以借此重回主流視野!”王濟說著說著,便茅塞頓開。有些問題就是這樣,一通百通。王濟曾覺得萬分苦惱的種種問題,其實都隻需要一個解決辦法,“隻要和嶠願意配合,我便能重新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