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十點都不友好:(1 / 2)

拓跋六修到底是怎麼幫傻太子變聰明的呢?

其實很簡單, 四個字——勤能補拙。

傻太子隻是智商停留在孩子階段, 他大腦處理問題的思路卻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的傻法不多見, 卻也不是沒有。隻是普通人沒有那個耐心去分辨傻和傻之間的不同。

司馬衷偶爾有些過於天馬行空的腦洞, 讓旁人摸不著頭腦, 就籠統的覺得司馬衷傻的可以。

但是如果不拿看待成年人的眼光去衡量司馬衷, 隻是單純把他當成一個孩子, 那會驚喜的發現,司馬衷的很多話其實並不是傻,隻是童言童語, 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邏輯,甚至是很是有一二分偏才。

【他能識字,卻做不了錦繡文章;他會騎馬, 卻成不了武林高手。因為識字和騎馬隻是基礎, 這些都是隻要肯多學、多練就能會的。】

就像是今天演戲背台詞一樣,司馬衷天生的模仿能力, 再加上後天的用心努力, 讓他看起來和正常人也沒什麼區別。

衛玠點點頭:“太子今天做的確實似模似樣。”就像是一個天生很有表演天賦的童星。

傻太子的這個特點, 拓跋六修在北邙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並試驗過了。還記得司馬衷在一夜之前就想通他走丟的事情嗎?因為他連續做了一晚上同樣場景的夢。

一遍看不明白, 就兩遍, 兩遍不行, 就三遍。

反反複複,來來回回,司馬衷終於還是看明白了那晚的局。哪怕後來拓跋六修讓司馬衷忘記了經曆過的幻覺, 司馬衷在幻境中積累的經驗也是不會丟的。所以當司馬衷第二天早上醒來再回想昨晚時, 才會覺得格外的思路清晰,一想就通。

套用康熙的教育思路就是,讀一百二十遍,背一百二十遍,默一百二十遍,再傻的孩子都能記住。

晉武帝兩次問司馬衷,問的都是司馬衷當天遇到的事,一次是他走丟,一次是在演戲,司馬衷原原本本的講給晉武帝,晉武帝從未聽過司馬衷如此清晰的敘事,便以為兒子變聰明了。

好吧,從某種角度來說,司馬衷也能算是變聰明了。畢竟基礎教育大部分就是經驗的積累。傻太子再天道酬勤也變不成高智商的科研人員,但要是讓他死記硬背當個普通人,假以時日,努力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那我可不可以?”衛玠在聽拓跋六修說完之後,腦洞大開。

【你?】

“對啊,我。你那個幻境反正不影響晚上睡眠,不是嗎?那我可不可以在夢中也學習呢?學習如何寫賦作詩,熟讀老莊玄學。”越了解魏晉,了解王濟、王尚、衛瓘、衛恒,還有曆史上的衛玠,衛玠就越覺得,他不能真的混吃等死。他不想辜負衛玠這個名字,他想讓這個平行世界的後人也能夠知道,衛玠除了顏值以外,還有比顏值更美的內在。

【明明能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

“……平時沒事幹的時候呢,多讀書,少上網。”衛玠在現代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感覺,等到了古代他才發現,拓跋六修這貨比他更像是個網癮少年,“啊,對了,你還沒告訴我,舅舅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算無遺策呢。”

【李公公是你祖父的人。】拓跋六修一句道破天機,當個誰都看不到的靈魂的好處之一就是沒有他旁聽不到的秘密。

拓跋六修可活動的範圍有了長足的擴大,之前是齊雲塔,後來是衛府,如今是王府極其周邊延伸的各個府邸。

“這都能收買?”衛玠再一次確認了,他祖父才是站在智慧鏈頂端的不思議生物。

拓跋六修撇撇嘴,有些不服氣,如果他有身體他也可以為衛玠做到好嗎?【公公最在乎的不外乎兩樣東西,錢,子嗣。李公公當年家裏發大水,在逃難中失散,他輾轉入宮當了太監,最恐懼的就是一生如無根的浮萍。你祖父替他找到了親哥,並幫他設法過繼了兄長的一個兒子。李公公又怎麼會不肝腦塗地?】

衛玠秒懂,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想要什麼:“不要告訴我趙充華的弟弟也是祖父的人。”

拓跋六修搖搖頭:【不是,她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後續環節,暫時就不說了。隻說他弟弟,那是個爛賭鬼,引他輸了錢,第二天他準想從楊駿身上再搞來更多的錢填他的窟窿。】

“所以不是紅袖要錢,而是趙充華的弟弟在要。”衛玠其實不蠢,腦子轉的很快。他一開始也想過怎麼製造這個巧合,卻卡在了紅袖這一步。因為如果是紅袖要錢,那根本無法確保趙充華的弟弟會在什麼時候去找楊駿報銷。拓跋六修的解答,這才打開了衛玠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