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十三點都不友好:(1 / 3)

在鍾氏傳奇的一生中, 充斥了各種足以寫到《世說新語》、《晉書》等史料裏的小故事, 而其中最玄乎其玄的, 便是她當年為女兒王令淑選婿時的故事。

當年還十分年輕的王二舅, 也有幸在這個故事裏出了鏡。

衛玠所知道的第一個版本, 就是王濟告訴他的。

話說當年王家令淑已經到了女大當婚的年紀, 大家長王渾便出於對兒子的極度信任, 把替女兒選個東床快婿的重任,交給了當哥哥的王濟來全程把關。

……最起碼據王濟本人是這麼說的。

“那真相呢?”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衛玠年紀還很小, 雙手托腮,期待能夠從常山公主那裏詢問到故事的真實版本。他外祖父信任舅舅的審美?嗬嗬,別鬧了。

“他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非要把關。”常山公主頂著來自駙馬的壓力, 跟外甥淡定的追憶了一下王濟曾經犯渾的日子。將往昔的種種一一講了出來, 一點情麵都沒打算給王濟留,反正她瞎, 也看不見王濟怨念的小眼神。

這一說就是半個時辰, 常山公主在喝口茶後, 還有繼續再說半個時辰的趨勢。

衛玠……真是一點都不意外他舅舅會有這麼多的黑曆史。

等常山公主過了嘴癮, 她才在最後來了句神轉折:“雖然他做了那麼多我覺得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的事, 但最後我還是原諒了他。”

“因為愛情?”衛玠止不住的說了一句就在嘴邊的歌詞。

“當然不是, ”天生一張嚴肅臉的常山公主,爆發出了一陣大笑,好像衛玠講了一個多麼好笑的笑話, 最後甚至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她一邊摸著衛玠的頭, 一邊道,“因為他在選婿把關這件事上終於鬧對了一回,那個時候我突然就覺得,他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了。”

對於常山公主來說,情愛什麼的,用沒有對方有用來的動聽。

“我是為了你才豁出去的。”王濟舅舅表示了抗議。王氏嫁人前後,正是王濟和常山公主夫妻關係融冰的特殊階段。

“我知道。”常山公主淡淡道,但她的嘴角仍掛著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微笑。也不知道是剛剛大笑時的笑意還未褪去,還是單純隻是因為王濟的這句話而幸福的笑了。

衛玠再一次被塞了一嘴狗糧。他真的不太能理解古代的愛情,婚姻是兩個人的事,王濟卻有好幾個小妾(如今已經沒有了),常山公主貌似曾經也有過麵首(如今也沒有了)。他們最後到底怎麼是做到全無芥蒂的重新走到一起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小妾和麵首都不算是與他們平等的人,隻是一種娛樂消遣。你有可能會因為你愛人長時間玩手機而吃醋,但你會因為另一半玩手機過長就離婚嗎?很顯然你不會。當然,當在手機與愛人之間必須選擇一個的時候,你肯定也會選擇愛人,而不是手機。對於你舅舅、舅母來說,就是如此。】拓跋六修還算是比較了解這個年代的人的想法的。

衛玠卻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那是活生生的人啊,怎麼能看做是一種消遣呢?

【在這點上,我和你是站在一邊的。愛情和婚姻都是兩個人的事,哪怕多個手機都嫌擠。】拓跋六修立刻指天發誓。

衛玠也不知道為什麼,在聽到這話的一整天內,心裏都像是抹了蜜一樣的甜。

總之,咳,不那麼靠譜的年少版王二舅,就這樣開始了替嫡親妹妹選婿的征程。

王濟負責深入敵後,鍾氏和常山公主負責當他的影子指揮。王濟拿出了比做官還要認真百倍的態度,開始了麵試妹夫的工作。

在經過這樣那樣的千挑萬選之後,王濟這才好不容易看上了一個軍隊出身的世家子。

《晉書》裏是這麼描述中這位世家子的——“甚俊”。足可見魏晉這個特殊時期最簡單粗暴、又最符合人類基本需求的審美,這個世界必須看臉!

就王濟的描述是這樣的,那位郎君不僅長的很符合王氏的審美,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跨馬定乾坤,說話讓人如沐春風,氣質清新俊逸,家庭人口簡單和睦,婚前也不攪基,沒有侍妾什麼的,簡直是理想女婿的究極模板。

等選到這麼一個“甚俊”的小夥兒後,王二舅就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回家稟告母親了。

鍾氏當時沒說什麼,隻是道:“既然你覺得他不錯,那就安排一下吧,讓我見見他是否像你說的那般,能配得上令淑。”

於是,王濟就呼朋喚友安排了一群人,陪著那青年一起談古論今。鍾氏則坐在隔壁,通過暗孔偷偷觀察青年。王濟也沒告訴鍾氏他看中的妹婿到底是哪個,隻是讓鍾氏自己看,他選的妹婿是不是最優秀的,是不是能從人群中一眼就脫穎而出。

事後,鍾氏問:“緋衣者非汝所拔乎?”意思就是問,那個穿著緋衣的青年,是不是你覺得合適的人?

王濟點頭,對自己選擇的人選驕傲異常:“您也覺得他很不錯吧。”

鍾氏點頭稱讚,這青年確實不錯,出類拔萃,進退有度。可惜……“我觀其行骨,卻是‘地寒壽促,不足展其器用’的麵相。”簡單點來說就是一臉短命相,這話不是在罵人,隻是在陳述一個客觀事實。鍾氏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相麵手段,傳不了人,天生的。

鍾氏並不讚成將王氏嫁給那個人,此事便也就不了了之了。

然後,故事真正的高-潮來了。

幾年後,當王氏已經嫁給衛恒,生下兒子衛璪,夫妻和睦的時候,王濟這才聽說那個青年果然如鍾氏所說,沒什麼原因的就早早去世了。

——琰(鍾氏的名字)明鑒遠識,皆此類也。

這是《晉書》最後給出的對於鍾氏的評價。

慫爹衛恒還曾就這個故事開玩笑的說,若不是嶽母有識人之明,恐怕他和王氏就要有緣無分了。他還逗孩子們說,那樣的話,也就沒有你們了,衛璪和衛熠會不會有不好說,衛玠是肯定沒戲了,那青年死的太早。

慫爹當時還因這話被王氏狠瞪了一眼,罰去書房睡了一夜,因為她怕他說的嚇壞了衛玠。

“三郎是阿娘的寶貝,阿娘不要誰都不會不要三郎的。”雖然說父母應該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的,但十個指頭還有個長短各一呢,當王氏把所有的關注度都傾灌在體弱的衛玠身上時,她很難不有所偏愛。

生怕丁點的風吹草動就會傷害了衛玠。

衛玠歧視沒那麼脆弱,並不覺得慫爹和這個阿娘相親的故事有什麼,相信科學的他,覺得這一切隻不過是個巧合。但是衛熠卻反而十分篤信,並因此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生怕有日她喜歡的人也會被外祖母這麼一看,外祖母就斷言對方活不久,她就要與他分開了。裴修的身體真的是蠻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