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百三十點都不友好:(1 / 2)

花會上一片熱鬧, 鬥草, 寫詩, 賞紅, 傳花令, 抽花簽, 烹茶對吟, 飲酒賦詩。花開花落花滿天,拂了一身還滿。醉了就直接倒在一片花海裏,風雅又充滿情調。(改編自百度資料)。

衛玠高坐於閣樓之上, 遮著擋風的卷簾,也能把花田的一切盡收眼底。

每年的花朝節對於衛玠來說,重點其實都在於吃吃吃, 應景的小食不勝枚數, 宮中賜下的百花糕,王家自製特色的挑花流水席, 以及晉江疾醫給衛玠一個人準備的春菜粥, 甜鹹兼備, 滿口滋味。衛玠每年的躲清閑, 從這一刻才真正開始。

常山公主給衛玠準備的隔間果然清幽, 自打王濟和衛瑜走好, 隔間裏就隻剩下了衛玠和溫嶠,連婢子都站在門外,再沒有人敢進來打擾。

因為……衛玠前段時間生病在家修養了小一個月沒去洛陽太學的事, 不管是衛玠的同窗還是朋友, 都是知道的。該送禮物送禮物,該表關心的表關心,更有體貼or巴結的,親自登門拜訪,但是卻不見衛玠,隻是表達了他們一種必須登門才能體現的情誼。

這麼做,自然是生怕加重衛玠的病情,如今衛玠不想見人,便沒人敢湊上來。

至於之前冬天突然流行起來的去衛家,但登門而不入的事情,說實話,聽起來挺作的。可是這種作法兒,在魏晉時期就是有市場啊。

甚至還有“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典故,那正是晉朝的名士王徽王子猷搞出來的。

王徽同學是王羲之的兒子,他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在某個鵝毛大雪的冬夜,他突然興之所至(俗稱抽風),覺得此等孤高美麗的雪景,一定要和自己的好基友戴逵分享一下。於是乎,他便一刻也不願意等的,連夜乘船(是的,他基友家有點遠,需要坐船去)到了戴逵家。但是等王徽到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景沒了,興致沒了,於是他過門而不入,又回了自己的家。

衛玠當時是在初中課本上看到的這個故事,很不能理解王徽同學,但是讓他更不能理解的是,大部分古人寫這段的時候,都是帶著欣賞和讚揚的情緒的,覺得王徽同學這是真性情,豪爽灑脫。

衛玠:“……”

如今一看,王徽其實不是特例,魏晉時期的人都很喜歡這麼幹,簡直是屢見不鮮,比王澄果奔還要常見。

說起來,今年是公元幾幾年來著?王徽的老子王羲之同學,是不是該出生了?前段時間衛熠還來信說,衛家族中嫁入琅琊王家的那個族妹又懷孕了,衛熠以前的閨蜜衛鑠(衛夫人)已經答應了給這個族妹未出世的第二個孩子當書法啟蒙老師。

衛家人善書,其中又以衛瓘、衛恒、衛玠祖孫三代,以及族中跟著鍾氏學過書法的衛夫人為最。世人對這衛家一門四人的墨寶,可以說是趨之若鶩,關係親近者,便直接希望能讓孩子跟著學習一二。

衛玠愣神想了很久,卻始終沒聽到往日裏在這種時候,早已經回答了他困惑的人開口。

最終,還是衛玠自己從天馬行空的想象裏抽身,主動開始尋找著拓跋六修。結果,他一抬頭,就看到拓跋六修正站在角落裏,像一個真正的背後怨靈那樣,盯著溫嶠的背影看的出神。

“……”你在幹什麼啊魂淡?!

【修煉新技能。】隨著衛玠越長越出眾,他的迷弟就像是田裏的麥子一樣,長了一茬又一茬,煩不勝煩。所以,拓跋六修開始很很認真的想讓自己修煉出能詛咒人的能力了,他要當一把真正的午夜凶靈!

衛玠哭笑不得。

與此同時,衛玠也放下了心中剛剛那一點點稍稍蕩起來的不舒服。衛玠已經習慣了拓跋六修一直看著他的模樣,冷不丁發現拓跋六修還會去專注的看別人,說實話,衛玠對此有點小別扭,拓跋六修隻能是他的!

不對,不對,衛玠搖搖頭,把自己可怕的念頭從腦海裏驅趕出去,拓跋六修是個獨立的人,他應該屬於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不過,咳:“陪我在這裏很無聊吧?你要不要學魚哥那樣,出去玩一會兒?別浪費了大好的春光,舅父家的花田遠觀近看,會有不同的感受。我走之前會派人叫你的,不耽誤什麼的,你別拘束。”

衛玠笑著對溫嶠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