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超級生命”之謎2(1 / 3)

第八章“超級生命”之謎2

水底人的分類

在廣闊深邃的海洋裏,在星羅棋布的湖泊中,都可能生活著與人類相似的智慧生物。根據人類現在已掌握的資料和證據,人們還能對這些水底人進行粗略的分類。這種分類表明,水底人由許多種族構成;各種族之間的差異,遠遠大於人類各種族之間的差異。

1魚人

如前所述,魚人大致又分為“人身魚尾”與“上半身像魚、下半身像人”兩大類。前者的智力水平較高,人們所說的美人魚,也多指此類。不過在人類所觀察到的飛碟乘員中,尚無“魚尾”或“魚身”者,這可能表明在水底人的大家庭裏,魚人的進化水平尚較低,還沒有進入發達種族的行列。這可能與他(她)們不便於陸上運動與操縱機械的體形有關,但他們的心靈感應能力並不會受體形的限製。在某些領域,魚人的“科技”可能勝過我們人類。

2鰓人

鰓人,整個形狀像人;隻是渾身覆蓋著鱗片,頭部有一道明顯的冠骨,臉頰兩側有魚那樣的鰓。他們主要生活在大西洋海底,最先是由前蘇聯科學家於1962年在古巴外海打撈一艘導彈艇時發現的。被捕獲的小鰓人自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

3蹼人

他們與我們人類很像,主要區別是手指間、腳趾間有蹼,手指和腳趾的數目,一般也要少些。我國古籍早有“蹼人”的記載,如清代著名學者褚人獲在《堅瓠廣集》“海人”條中寫道:“海人須眉皆具,特手指相連,略如鳧爪。西域曾捕得之,進於國王,不言不笑。王以為不可狎而豢,縱之於海。其人轉盼視人,合掌低頭,如叩謝狀;繼又鼓掌大笑,放步踏波而去。”

有趣的是,蹼人可能已進化得高度發達,屬於海底人中的“高科技”種族。頻頻出入於海空之間的飛碟,有一部分是他們的乘具。1983年7月14日夜,在前蘇聯鹹海以東發生了一次空中大爆炸,次日人們在一個著陸的宇航救生艙中發現的那個男嬰(詳見於第二章),指(趾)間有蹼,可能就是蹼人的孩子。

1976年4月,加拿大百慕大研究專家讓·普拉桑,在美國佛羅裏達半島東海岸的一個無名小島上,多次聽漁民講起從海裏爬上來的怪人。據說那人的皮膚像海豹,閃著黑光,沒穿衣服,雙臂特長;走起路來像鴨子一樣,左右搖擺。這人可能也是蹼人。由於距離遠,手指和腳趾間的蹼未被發現;而且他可能穿著無縫的黑色製服,從遠處看去,會被誤認為沒穿衣服。

4毛人

我國清代就有海生毛人的記載。袁枚在《子不語》中記錄了一則軼聞:“潘某,精於漁。一日,偕同輩撒網海濱,拉之,覺倍重於常。數人並力舁之出,網中並無魚,惟有六七小人跌坐,見人則合掌於頂作禮狀。遍身毛如獼猴,惟其頂無發,語言不可曉。開網縱之,皆於海麵行數十步而沒。土人雲,此號‘海和尚’。”可見,此前毛人已多次出現,以至於當地人把綽號都取出來了。

在當代,美國人也遭遇了“海和尚”。1954年夏,在美國的一片海灘上發現了一具奇怪的屍體。它身長約120厘米,重約40千克,有兩手兩腳,每隻手有五個指頭,眼睛很大,牙齒極為銳利。屍體雖已嚴重腐爛,但濃密的體毛清晰可辨。14年之後,邁阿密的水下攝影師穆尼在附近海底攝影時,無意中發現一個臉部像猴子,頭大、眼大、脖子長的奇怪動物。那怪物看清攝影師後,迅速地用腿部一個機械似的推進器遊走了。

5蜥蜴人

在澳大利亞土著中,流傳著蜥蜴人創世的神話。這種神話中的動物,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出沒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比維市郊區66大沼澤中。目擊者描述說:“他們身高2米,有一對紅眼睛,全身披滿厚厚的綠色鱗甲,每隻手隻看三根手指;直立行走,力氣驚人,能輕易掀翻汽車,跑起來比汽車還快。”

這種蜥蜴人有一次竟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南郊的海濱浴場出現。當時,一個全身長滿了綠色鱗甲、人身蜥蜴腦袋的怪物,突然從海浪中走了出來,把一大群正在海灘上進行日光浴的遊人嚇得屁滾尿流。目擊者心有餘悸地告訴警察,那“海怪”有1米多高,長著兩條短而粗壯的腿,身上的鱗片與海草顏色差不多;每隻腳上有三個腳趾,以蹼膜相連;在它的頭部兩側,隱約可見類似魚鰓的器官。“海怪”手裏拿著一把生鏽的魚叉,徑直向遊人撲去,還發出“哈哈”的沙啞噪音,特別嚇人。

巴西國家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奇文蒂博士證實,在他們研究所,每年都要接到一兩宗蜥蜴人的目擊報告。他認為這種怪物可能是生活在大海裏的一種高智慧生物。

6蛤蟆人

1938年春的一天,在愛沙尼亞(屬前蘇聯)海濱的朱明達海灘上,人們發現一個雞胸、扁嘴、圓頭、像蛤蟆的矮人在東張西望地走著。幾個目擊者出於好奇心去捉它,它慌忙跳進波羅的海中逃走了。

7藍麵肉角人

這種海人麵色湛藍,頭長肉角,曾經在我國的南海出現。據清代廣東省的《順德縣誌·前事略》記載:“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夏,縣東北疊石海夜埕珠,光芒觸天,連吐三夜,士民聚觀如市……疊石有老蚌,長如小舟,秋夜浮而吐珠,直上如月,然不常見。見時,海邊青塔山亦每見藍麵肉角人。”縣誌屬於地方誌,應當是字字有出處,是可信的。

8兩棲人

到了近現代,海人已進化出與我們人類外形相差無幾的水陸兩棲人。他們也分布在江河湖泊中。

清代,吳淞口有個海軍將領,人稱“諾公”。他的部下有許多軍馬。馬群在海邊吃草時多次受到驚嚇,於是,軍士們就埋伏起來看個究竟,終於捉住了肇事者——原來是一個從海裏鑽出來的黑小孩。他與常人沒多大不同,隻是渾身皮膚黑黝黝的,眼珠子發綠,牙齒發黃。開始,他不願穿衣服,很暴躁。由於諾公和官兵們對他很友好,他慢慢馴服了,大家也不再防範他。四年後的一個夏天,黑娃趁人不注意,光著身子跑到海邊,縱身跳進海裏跑了。

江蘇人徐衍在《我所見到的水中類人生命體》一文中回憶說:“1958年7月的一天,我在東通常熟、西接江陰的長江支流旁邊的一個竹林中溫習功課。忽然,抬頭看見河中冒出一個人來:他的臉如常人,頭發是紅色的,在陽光下像有一圈紅暈籠罩在頭上。他身子在水裏,隻在水麵露出了頭。”徐衍忙跑回家叫小舅舅來看,兩人趕來後,河中人早已不見了。

徐衍所見到的,大概就是傳說中所說的“河神”,老百姓所說的“水鬼”,應當是一種多發事件。

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目擊到的飛碟乘員,大致分為四類,其中有一類與我們人類極相似。他們也出入於江河湖海之中,因此不能排除他們是與我們同在一個星球的兩棲人這一可能性。

以上的水底人分類,僅僅屬於一種探索,並不是定性的結論。事實上,基於我們對UFO的了解,一些水底人有可能來自外星,這些外星上的智慧生物可能生活在水裏。不過,又由於地球上水域的浩瀚廣大,人類對深水地帶的了解甚少,我們必須在原則上接受水底人存在的可能性。

水底人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很難想像水底人如何麵對下麵這一係列的“難題”:他們如何獲取氧氣和陽光,如何適應普遍低的水溫,如何承受不同水深的不同水壓,如何在水的阻力下工作,又如何在能見度很低的水底觀察事物……

通過下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進化會造就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會造就我們難以想像的奇跡。進化使許多“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1部分水底人由海洋人進化而來

地球生命乃至於人,均起源於海洋。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逐漸分為三支:海洋人、地內人和地表人。地表人由於直接暴露於地麵之上、大氣層之下,既無地殼的保護,又無水域的緩衝,一旦災劫來到,惟以身受之。因此,海洋人和地內人在相對穩定的環境裏進化發展,現在完全可能達到了地表人望塵莫及的文明水平。

從水底人的分類可以看出,水底人由魚人、鰓人、毛人、蜥蜴人、蛤蟆人等“各種族”組成。他們彼此之間的巨大差異,正說明他們的進化時間很長。而那些外形上更具有地表人類特征的,可能是由部分地表人回歸海洋進化而來的——這看來似乎荒唐,但並非絕無可能。

現代地表人類同海豚的相似性,比同猿類的相似性要多得多;人類的返祖現象中,出現魚人的機會遠高於毛人。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人類起源於海洋。而這一結論也為“原始海洋生物進化為海洋人,海洋人進化為今日種類多樣的水底人”提供了支持。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米歇爾·奧當,對人類、類人猿與海豚作了如下生動的比較:

——類人猿不喜歡水,而剛出生的人類嬰兒則能夠在水中遊泳。

——類人猿不會流淚,而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則會流淚。人是惟一以流淚的方式表達某種感情的靈長目動物,而且眼淚像海水一樣,是鹹的,這說明人類經曆過海生時期。

——人奶酷似海豚乳汁,而不像類人猿的乳汁。

——人能學會遊泳和潛水,而且喜歡吃魚。類人猿卻不這樣。

——人和海豚皮膚下麵均有脂肪層,類人猿卻沒有。

——與海洋哺乳動物一樣,人體絕大部分是光滑的,惟獨在遊泳時露出水麵的頭部才長頭發。

——人有伸屈自如的脊椎,對水具有適應性。類人猿的脊椎卻不能向後彎曲。

——海豚像人那樣,在分娩時有經驗豐富的雌性“助產士”在身旁守候,而類人猿卻不是這樣。

——人和海豚都有語言能力,能通過聲音交流複雜信息,而類人猿卻不能。

此外,世界各地還相繼發現極少數具有奇特水下生存能力的孩子。如年僅3歲的美國小姑娘米斯蒂,在一次海難中竟踏著水底的石頭,不呼吸地一直走了13分鍾,到了岸上。

在一些新生嬰兒身上,會出現返祖現象,即再現遠祖的某些特征。令人稱奇的是,出現魚嬰、魚人的機會遠遠高於毛人。

1974年,英法聯合考察隊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古人類化石。其中最重要的一具被命名為“璐絲”,她是由海生動物進化來的,可能還有兩棲的能力。她的智力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南猿古人,甚至南猿可能是她狩獵的對象。與古猿相比,“璐絲”更可能是現代人類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