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古代文化之謎(1 / 3)

第八章古代文化之謎

蘇美爾文化之謎

在公元前2000多年,曾經居住在今天中東一帶的蘇美爾人就開始記載他們先人的燦爛文化了。但至今我們對於這一古老民族的來龍去脈仍然所知寥寥,我們所知道的就是蘇美爾人曾給閃米特人帶來了一種非常先進的文化。我們還知道,蘇美爾人總是在高山頂上尋找他們的神。如果在他們居伊斯蘭教徒畫的亞伯拉罕和以撒的袖珍畫。住的地方沒有山,他們就在平原上堆起假山。

他們的天文學非常發達。他們對月球自轉的觀察結果和我們今天對月球的觀察結果隻差04秒。在庫雲底亞克山上,人們發現一個計算題,其計算結果是一個15位數字。而我們經常引以為榮的古希臘文化的全盛時期,通常的計算結果也隻達到10000而已。大於10000的數,古人就認為是“無限”了。

蘇美爾人的神都不是擬人型,每個神都和一個星星有關。他們繪圖中的星星的樣子和我們今天畫的星星完全一樣。更值得人深思的是,這些星星周圍都圍繞著數顆行星。蘇美爾人在缺乏我們今天這樣的觀測技術和設備的條件下,是如何知道一個“不動的星”都帶有幾顆行星的呢?

這幅衛星照片呈現的是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勢風貌。大約在公元前4500年~前4000年之間,原始歐貝德人來此定居,創造出高度發達的前蘇美爾文明。請你看看,大地是否像米粥呢?在庫雲底亞克山裏,還發現了雕刻在12塊陶製書板上的一首英雄敘事詩。其中第七塊書板上記載的,從現在看來,是人類親眼目睹宇宙旅行的紀實。書板上的故事是這樣的:

伊斯蘭教徒畫的參孫摧毀腓力斯人神殿的袖珍畫

恩克度被一隻巨鷹的銅爪抓著,在空中飛行,飛了4個小時後,一個聲音忽然對他說:“你看看下麵的大地,大地像什麼呀?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麼?”大地像一座高山,大海像一個湖泊。他又在空中飛了4個小時,那個聲音又響起:“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麼?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麼?”大地這時像個花園,大海像花園裏的水渠。在他又向上飛行了4個小時後,那個聲音又對他說:“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像什麼?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像什麼?”大地像米粥,大海像個水槽。

這些比喻必定來自某個曾在我們地球上空飛行的生物,因為這些比喻太準確了,不可能純屬想象。如果對地球沒有個感性的認識,誰能想象到陸地像粥,大海像水槽,因為從高空中看,地球確實像粥和水槽互相交錯在一起。

蘇美爾一個古城的遺跡其他的考古發現證實,4萬年前,在蘇美爾人居住的區域內曾有各種原始人。後來忽然出現了蘇美爾人,創造了高度的蘇美爾文明,至今史學家尚不知道他們先進的文明是從何而來。

中國女神像之謎

1986年,新華社發布的一則消息震驚了世界。在中國遼寧牛河梁地區發現史前“女神廟”和神像群體,它們屬於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牛河梁位於遼西淩源和建平兩縣交界處。在此發現之前,遼西的淩源、喀左及靠近遼西的內蒙古翁牛特旗、巴林右旗等地已出土了大量紅山文化遺物,而“女神廟”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的考古研究步人了一個新階段。因為在“女神廟”之前,我國尚未發現一處新舊石器時代的大型原始宗教和女神崇拜的遺址。“女神廟”發掘,填補了這方麵的空白。

在“女神廟”主室西側發現的群像中,有一尊與真人大小相近的彩塑女神像。這是頭部殘塊,頭頂和左耳殘缺,鼻脫落,額頂發際平直起棱,再上部分缺失,鬢角齊整;耳長圓,微前傾;眉間處圓凸,鼻梁低;一對中國古仕女畫像。眼窩較淺,眼內嵌圓形玉片為睛,炯炯有神,眼梢上挑;顴骨高聳,嘴大,外咧,頦尖豐滿,向前凸出,麵塗紅彩,出土時仍很鮮豔。與女神頭部殘塊同時出土的還有肩頭殘塊、肩臂殘塊、乳房殘塊、手部殘塊。這些人像殘塊分屬於五六個個體,形狀大小不一,年齡老少有別,或張臂伸手,或曲肘握拳,組成了多彩多姿的女神像群體。“女神廟”使人想起幾年前在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祭祖場所遺址,其中也發現了陶塑人像群。人像裸體、大腹,隻是都缺少頭部,使人無法作出判斷。現在對照“女神廟”彩塑,可知東山嘴塑像就是女神像。

東山嘴和牛河梁女神人像的發現和發掘,對研究我國原始宗教和藝術的產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有的學者認為女神崇拜是與祈求生育有關。這種信奉生育女神的現象至今仍存在於一些仍過著原始生活的部落中。一些學者還結合出土的玉雕器進行了綜合研究,認為玉龜含有祈雨祝豐收的意思,玉龍能人地通天,呼風喚雨,降福除禍。這些東西一起出土於祭祖場所,說明這一場所就是最早的“社”,女神像當是主要的社祭對象。

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類似的發現正逐步增多。河北省灤平縣的金溝屯遺址,出土了石雕人像,姿勢有立、坐、盤膝、舉手等,大的高34厘米,眉目清晰,雙手附於胸上,下身雙足相連,足底端近似圓錐形,便於在土中戳立。這一特點和國外發現的所有婦女雕像完全相同,隻是其時代略晚於東山嘴遺址,而且雕像的性別特征不甚明顯。此外,在內蒙古赤峰的水泉遺址中,也曾經發現過一件婦女陶塑像,年代和東山嘴大體相同。人們相信,隨著研究資料的不斷豐富,圍繞中國女神像的各種謎底終將會被解開。神秘的古城樓蘭

1901年的春天,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新疆茫茫無際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裏,發現了一座神秘的古城樓蘭。他在這裏發現了用蘆葦和木材建造的房屋、廟宇、佛像,以及許多精美的雕飾、絲綢織品、錢幣、器皿和毛筆,還發現了用各種文字書寫的木簡和文書。從此,這座消失了1000多年的古城又重現於世。

這一發現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許多國家的學者紛紛深入這一地區進行考察,又相繼發現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文物,而這些文物大部分都流失國外。國外許多博物館裏,都可以看到古城樓蘭的珍貴文物。自1979年以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又多次深入這一地區,進行考察研究,取得了重大收獲。

樓蘭被國外學者稱為“一頁緊張的世界史紀念碑”。漢時為西域絲綢之路上繁榮城鎮,但在晉朝時卻突然從中國的曆史記載上消失。唐玄奘西天取經路過這裏,但見“國久空曠,城牆荒蕪”,隻剩下殘垣斷壁。樓蘭位於羅布泊的西北角。古城的格局呈正方形,東、南、西、北四麵各長約300多米,總麵積約108240平方米。在秦末漢初,這裏人口大約有14000多人,已頗具規模。從文物及記載來看,樓蘭當年相當發達、富裕。那時候當地人就已經用牛來耕地了。當地的手工業也很發達,從發現的絲織品、建築材料以及各種珠寶手飾的工藝上看,其技術水平都是很高超的。同時它還是中原與西域交流的中轉站。在這裏,除發現了兩漢時期各種古幣外,還發現了波斯的地毯,希臘、羅馬的藝術品,等等。

但奇怪的是,這樣一個地位顯赫的占城,怎麼會在公元4世紀之後,突然銷聲匿跡了呢?

有些考古學家把樓蘭的消失同富有神秘色彩的羅布泊聯係起來。因為從挖掘出來的文物資料上看,當時的羅布泊水域寬廣,周圍的孔雀河、車爾臣河、塔裏木河、庫魯克河等河流都彙入羅布泊,使得這一帶水源豐富、氣候濕潤、植物茂盛。可以說,是羅布泊的水域孕育了樓蘭文明。可是後來,羅布泊開始向北移動,使樓蘭一帶的水源逐漸枯竭,樹木枯死,對人們的生存造成威脅。因此,人們紛紛棄城而走,去尋找新的水源,樓蘭便漸漸地荒蕪下來。

1979年在塔裏木盆地發掘到令全世界震驚的完整少女木乃伊。另有人從土地沙漠化的角度來找原因。由於樓蘭周圍的沙漠不斷向這裏侵蝕,人們不得不引各河流的水進行灌溉,造成這些河流的改道,不再流入羅布泊。再加上戰亂不斷,使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們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羅布泊的水源枯竭,鋪天蓋地的沙漠覆蓋了這一地區,樓蘭古城就這樣消失了。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城市都是這樣被沙漠吞噬的。

有些學者還對羅布泊的不斷變遷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由於塔裏木河的河水攜帶著大量泥沙,沉積在湖裏,使得羅布泊的湖床不斷升高,最後河水無法流入湖中,便另行擇道。羅布泊沒了水源供應,便枯竭了。而新的羅布泊形成後,也不斷遭到同樣的命運。

總而言之,樓蘭古城的失蹤,與羅布泊有直接關係,弄清楚了羅布泊變遷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樓蘭古城失蹤的原因。但是,即使是弄明白了樓蘭古城失蹤的原因,也還有一個問題令人費解:樓蘭人後來到哪裏去了呢?印加天文曆之謎

在秘魯東南部海拔4000米高處的的的喀喀湖邊,有個曆史悠久的卡拉遜沙瓦神殿的遺址,神殿旁聳立著太陽門。據考古學家們考證,這座印加帝國的太陽門,已有1萬年的曆史,是地球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一塊保佑著曆史的曆法石,上麵顯示太陽

(中央)被已遭破壞的過支和現在的世界所環繞。。太陽門上鏤有象形文字,考古學家們經過研究,做出了鏤刻在太陽門上的象形文字可能是天文曆的結論。不過,這個天文曆很奇特,和太陽曆不同,它的一年不是365天,而是290天,並且,在一年12個月中,有10個月是24天,其餘兩個月是25天。

為了解開這個奇妙的天文曆之謎,科學家們冥思苦想,卻始終不得要領。這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有趣問題。要知道,多少年來,地球的自轉速度並未曾加快過——豈但沒有加快,現在反而每過100年就減慢0001秒。因此,在建造太陽門的時候,地球不會在1年裏隻轉290圈。

莫非這個天文曆中包含著某種宗教意義,或者是用來表明婦女妊娠的時間?好像也不大可能。看來,要真正揭開這個謎底,還需要新的考古發現。秦始皇兵馬俑之謎

1974年3月,一個陝西農民正在打井,當他打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回頭一看,在他背後竟然站著一個人,頓時嚇得他發毛直豎,魂飛魄散,爬上來就往村裏跑,一邊跑一邊喊:“鬼!鬼!”這個驚慌失措的農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在無意間發現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以後經過陸續發掘又出土了一係列兵馬俑,它們個個都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但隨著發掘和研究的深入,也出現了一係列讓人們難以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