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 HE KUAI SU DA PO JIANG JU[HT]
與人交往時,難免會有僵局產生,如何輕鬆地打破僵局,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是令很多人頭痛的事。金口才喻理於事,把相關技巧加以闡述。
如何機智巧妙彌補失言
這一招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學會,不過,試一試又何妨呢?
話沒說好,讓人難堪,又必須立即改正,可以靠聰明和才智把話再加以補充說明或者再巧妙地闡釋一下話的特定含義,使其具有極大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解放戰爭期間,黨中央撤離延安前,毛澤東同誌和一群外國記者談話,說共產黨一定會
打敗國民黨,奪取革命的徹底勝利,因為有上帝的保佑。不知為什麼,毛澤東同誌的話到這就不再往下說了,不少記者一時大惑不解:共產黨是不信上帝的呀?可現在……至此,談話就要結束,可是如果就這樣結束,肯定會給毛澤東同誌和共產黨造成不太好的影響,在會的周恩來同誌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立即巧妙地補上一句:“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四萬萬人民大眾。” 這一下使人們疑竇頓開,連連誇獎說得有理,說得妙。
周恩來總理的這一句妙語,化解了尷尬局麵,消除了不好的影響,可以說是柳暗花明。
如何對平常問題,作不平常解釋
“不平常”往往是欽佩與讚賞的孿生姊妹。因為惟有不平常的人才能做出不平常的舉動,當然,不平常不等於不正常。
巧釋法除了具有反駁的功能外,還能夠幫助自己解脫窘境,請看下麵的例子:
某大學一次智力競賽搶答會上,主持人問:“‘三綱五常’中的‘三綱’指的什麼?” 一個女學生搶答道:“臣為君綱,子為父綱,妻為夫綱。” 她恰好把三者說顛倒了,引起了哄堂大笑。這位女學生意識到這一點後,立刻補充道:“笑什麼,我說的是‘新三綱’。” 主持人問:“何為‘新三綱’?” 她說:“現在,我國人民當家做主,是主人。而領導者不管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豈不是臣為君綱嗎?當前,計劃生育,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這豈不是子為父綱嗎?現在,許多家庭中,妻子的權力遠遠超過了丈夫,‘妻管嚴’、‘模範丈夫’比比皆是,豈不是妻為夫綱嗎?”
好一個“新三綱”!她的話音剛落,大家為這位同學的應變能力熱烈鼓掌。
這個女學生可能由於緊張,把“三綱” 答錯了,但是,她後來對自己“新三綱” 的注釋是非常巧妙的,使她不但擺脫了窘境,而且贏得了聽眾。
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情感升華法要求運用的人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養,還要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別出心裁的見解,因而並非人人都能運用。
生活中,由於事物的複雜多變性和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及思想的深度不同,對同一事物常常會產生不同的認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情感升華法則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當自己被尷尬的事情纏住後,盡力賦予這一事物以高尚的情感和積極的意義,化腐朽為神奇,不僅能使自己從尷尬局麵脫身,還能在形象塑造上添上光彩的一筆。
60年代,我國外交部長陳毅同誌訪問亞洲某國。在當地的公眾集會上,一位宗教界的長老代表萬民僧眾向陳毅贈獻佛像,立時萬眾矚目。陳毅高高興興地雙手接過佛像,大聲說:“靠老佛爺保佑,從此我再也不怕帝國主義了。”一語引得笑聲如雷。
在上述那種外交場合,陳老總如果不接受佛像,勢必要傷害對方的感情,影響雙方的關係。但如果毫無表示的接受,就可能被人歪曲為信仰馬列的共產黨員不再堅持無神論的原則。陳老總高明之處在於改變了接受佛像這一行為的宗教色彩,同時還賦予其積極意義,十分灑脫地擺脫了窘境,顯示了自己的高超的外交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