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少年為什麼要學經濟學1(1 / 3)

第一章 青少年為什麼要學經濟學1

從前,有一個幸運的人被上帝帶去參觀天堂和地獄。

他們首先來到地獄,隻見一群人,圍著一個大鍋肉湯,但這些人看來都營養不良、絕望又饑餓。仔細一看,每個人都拿著一隻可以夠到鍋子的湯匙,但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長,所以沒法把東西送進嘴裏。他們看來非常悲苦。

緊接著,上帝帶他進入另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樣: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匙。但每個人都很快樂,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訴他,這就是天堂。

這位參觀者很迷惑:為什麼情況相同的兩個地方,結果卻大不相同?最後,經過仔細觀察,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原來,在地獄裏的每個人都想著自己舀肉湯;而在天堂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用湯匙喂對麵的另一個人。結果,在地獄裏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而在天堂的人卻吃得很好。

這個寓言有助於說明什麼是經濟學。人類要生存就離不開物質財富的生產。但是不同的社會組織方式,不同的人際關係安排,生產財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經濟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如何組織,實現高效地生產財富的一門學問。

經濟學能夠解釋為什麼美國人富有,同樣的勞動在美國獲得的報酬比較高,人們都想移民到美國去。目光膚淺的人往往以為那是因為美國的科技發達,但懂得經濟學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經濟學不僅僅回答當今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而且回答人類曆史何以在十九世紀之後進入了財富的高速增長期。當然也能夠回答我國改革開放二十五年,怎麼實現了人均收入長了四五倍,以及今後收入增長的潛力還有多大等等。這樣一門學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從內容上看,經濟學主要分為三個方麵:

首先是微觀經濟學。隻要市場在,供不應求漲價,供過於求落價,我們永遠可以以合理的價格買到東西,永遠不會餓死人(除了身無分文的人)。如果大規模餓死人,那是因為市場被破壞。或者由於戰爭,或者由於人類的愚蠢。少數人餓死,是因為沒有錢,不是沒有糧。因為有價格的波動,和人類追逐利益的本性,各種資源會隨著價格變化而流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電廠生產出來的每度電有許多種用途,在價格的引導下它會被用於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同時由於替代的可能,糧食可以用水果,肉類來替代,石油可以用煤炭,原子能來替代等等,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結構具有彈性,以適應地球資源的約束。

市場非常重要,它保證我們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所需要的東西。通過市場的競爭,生產和需求能夠匹配,經濟結構能夠經常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人口、資源、偏好和科技的進步。市場競爭能夠消除低效率的生產和消費,保持社會以高效率完成經濟活動。市場既然如此重要,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市場是如何建立,維持,或者被破壞的。這個經驗可以從人類曆史中去發掘,也可以從當今世界的現實比較中去認識。

建立市場經濟的困難何在?首先是人在法律麵前的地位平等。在權勢社會中統治者不需要遵守法律,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欺侮百姓。平民百姓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他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很容易被權勢者剝奪。人們爭做有權有勢者,實在不得已才去從事生產。以後剝奪別人財富越來越困難,代價越來越高,人們轉向生產財富而不是爭取權勢。不過市場經濟把人們分成有錢人和窮人,錢能夠交換權,所以法律上的平等並不容易做到,富人往往得到更多的法律保護。

其次是財產權的確立。私人所有的財產應該受到嚴格保護,不受任何權勢人物的侵犯,特別是不受政府的侵犯。財產權得不到保障,通過巧取豪奪就能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交換還有什麼意義呢。政府侵犯私人財產往往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這就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建立。財產可以找一個理由來侵犯,以後就後患無窮,社會將陷入剝奪和反剝奪,革命和反革命的混亂和無序。再就是個人自由的承認和確保。個人有權創業,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可以辭職不幹,有權選擇交換對象,可以討價還價。在一個權勢社會中權勢者往往限製別人的自由,以擴大自己的自由,用各種似是而非的口號為特權者額外的自由尋找借口。

由此可見,法律麵前平等也好,財產權的保障也好,自由也好,對這一切造成障礙的就是特權。市場經濟之前和之後作比較,就是特權的受製約。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標誌,也是製度經濟學的重要結論。

然後我們要學宏觀經濟學。雖然從微觀上通過價格波動,供應和需求經常處於均衡狀態,不會買不到東西,也不會賣不掉東西,但是如果家庭的儲蓄不等於社會的投資,全社會在總量上發生供需的不均衡,於是發生蕭條或者過熱。此時價格起不到均衡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作用,要靠市場之外的力量,就是政府。這是凱恩斯在二次大戰以後提出的宏觀經濟理論。1929年在美國爆發了後來波及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將近十年的蕭條損失的財富相當於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大家不懂凱恩斯學說,執行了不少倒行逆施的政策,否則情況不至於如此嚴重。現在類似於1929年的大蕭條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但是別的危險仍然存在著),因為世界各國都用凱恩斯理論作為宏觀經濟調整的指導。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有實用價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門學問。它既非常深奧,又平白易懂,就看我們怎麼學。一個人不學經濟學也能懂一般的經濟規律,比如說物以稀為貴,這就是經濟學。但是學過經濟學就懂得更深刻,問題看得更透。而且能夠用經濟學的規律來解釋世界,判斷事物的是非,估計局勢的發展。我們還能夠發現,由於古人不懂經濟學,人類的發展大大地延誤了,而且至今類似的錯誤還一犯再犯。可見普及經濟學知識有多麼重要。

經濟學又有助於我們懂得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處理好和周圍人群的關係,懂得個人的社會責任。學好經濟學不但自己享受人生,同時也能幫助別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樣賺錢,怎樣花錢,要做錢的主人,不做錢的奴隸。但是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同樣是學,學得深,學得淺,大不一樣。小學生讀孔子的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和成年人讀的感受完全不同。一方麵透徹的理解需要生活經驗,另一方麵,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樣年齡的人,有的顯得膚淺,有的比較深刻,差別就在能不能思考。

青少年是處於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的一群人。他們的人生觀開始形成,他們觀察社會,學習如何處理人和人的關係。可是現在的學校裏並沒有很好的關於人生觀和正確認識社會關係的課程。教育部門不是不想,而是沒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來討論怎樣建立符合社會需要的人生觀。我認為學經濟學可能是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本書作者岑科先生是學經濟管理出身,但是他的經濟學修養相當好,由他來編寫這本書是再恰當不過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改變目前學校裏的經濟學脫離實際,內容沉悶,邏輯不清的種種毛病,開辟出一條教授經濟學的新路。

人性的根源

這天,皮皮準備去上學。出門前,他要和妹妹分兩個蘋果。因為他們每天各自要帶一個蘋果到學校去吃。

盤子裏的蘋果一個大,一個小。皮皮對妹妹說:“你先拿吧。”於是妹妹就拿了那個大蘋果。

皮皮說:“你真是個自私鬼!”

妹妹眼睛骨碌一轉,問他:“如果讓你先拿,你拿哪個?”皮皮說:“當然拿小的。”妹妹得意地說:“現在我不是把小的給你了嗎?你為什麼不滿意呢?”

皮皮被問住了,不知道說什麼好。他衝著妹妹瞪了一眼,又說了一句“自私鬼”,說著就急匆匆上學去了。

到了學校,皮皮越想越不對勁。他心想:老師和父母都說過,一個人不能自私,要向無私的人學習。可是什麼是無私?什麼是自私呢?

如果心裏想要大蘋果,但拿的是小蘋果,這就叫無私,那豈不是說明無私都是違心的?如果有人本來就想要小蘋果,拿的也是小蘋果,那又有什麼理由批評拿大蘋果的人呢?拿小蘋果和拿大蘋果不是一回事嗎?

老師和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學習無私的人,但從來沒有叫我們學習自私的人,難道說自私是天生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第一個無私的人是從哪兒來的?既然號召大家要向無私的人學習,是不是所有人都變成無私的,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完美起來呢?

皮皮越想越糊塗,於是把這些問題拿去問老師。

老師聽完後,微笑著遞給他一本書說:“這是我們新開的經濟學課程,書上的第一章就有你說的問題,你拿去看看吧。”

人類是一種自利的生物

浩瀚宇宙,茫茫太空。有一顆緩緩轉動的藍色星球,恬靜而美麗,這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家園——地球。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起源於銀河係中的一次大爆炸,距今已有46億年;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誕生了生命;幾百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人類。此後的漫長歲月裏,這些聰明而不安分的家夥出於好奇和對自身命運的關注,時常在星空下自言自語:我們是誰?從哪裏來?要去向何方?

直到有一天,一個叫達爾文的人知道了答案。他告訴大家:人是一種動物,他和其他的動物、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最初,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原始細胞開始的,這些細胞經過分裂、複製、組合、遺傳、變異,產生了從海洋到陸地、從樹林到天空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這些生物要活在世界上,必須依靠充足的食物和養料,還要經曆各種嚴酷環境的考驗。在長期的生物進化中,那些不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滅亡了,而那些在生存競爭中得到食物和養料的生物就幸存下來——其中包括人類。

關於人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除了宗教傳說以外,還有人認為人類很可能來自其他星球。但到目前為止,“猿轉變成人”是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在生物演變中,遺傳和變異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這就是說,在生物繁殖中,下一代總是繼承上一代的主要特征,但有時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一隻鹿媽媽生下了一隻奇怪的鹿寶寶,它的脖子比它的兄弟姐妹都要長。剛開始大家都嘲笑它。但有一年災荒,樹葉特別地少,普通的鹿子因為缺乏食物餓死了,而這隻長脖子的鹿子卻因為能吃到高處的樹葉而存活下來。它的後代又繼承了長脖子的特點,這樣,一種新的物種——長頸鹿誕生了。而原來的那種動物就消失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生物進化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那些不適應環境的物種和特征,就不能在生存競爭中繁衍下去;而那些有利於物種生存的生物特征,會在生物進化中得到保留。這樣,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我們看到了現在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通過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原理,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趨利避害是包括人在內的各種生物能夠生存在世界上的前提。或者說,自利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為大自然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災變、疾病和饑餓時時環繞在每個生物的周圍。如果他們不願自利,或者不會自利,就必定從這個世界上消亡。幸存的生物都是自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