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複活節島的神秘(1 / 3)

第七章複活節島的神秘

航海探險的熱潮

1492年,哥倫布出海航行去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印度。他沒有找到印度,卻發現了一塊全新的大陸,在想印度都快想瘋了的哥倫布眼裏,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滿香料、財寶的富庶之國,大陸上的居民自然也被稱為印度人。但是哥倫布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一塊尚未為歐洲人發現的大陸,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而是美洲大陸。在歐洲人弄明白之後,這塊新發現的大陸就被稱做“新大陸”或“新世界”,而歐洲則與之相對地被稱做“舊大陸”或“舊世界”。

哥倫布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航海探險家都躍躍欲試,他們認為除了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之外,可能還有一塊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附近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六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而未見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16世紀歐洲的遠航船隊。“新大陸”的發現在當時不僅轟動了西班牙,也震撼了整個歐洲。哥倫布的探險過程是漫長而艱險的。遠航開始於1492年8月3日黎明時分,在茫茫大海中折騰了71個晝夜,一直到10月3日淩晨,才發現第一塊陸地。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掀起了前昕未有的淘金熱。雖然沒有找到“未知的南方大陸”,但三個無人居住的小島多少給了胡安·費爾南德斯一絲安慰。其中的一個小島,囚禁過亞曆山大·塞而柯克,後來英國作家苗福又據此寫出了世界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因而聞名於世,並被稱作“魯濱遜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六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線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了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像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漂去。

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了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麵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劍黴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大陸”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他發現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人說就是今天的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緯度為南緯30°的複活節島,但至今那些人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109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王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掉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0°30′,距南美海岸150裏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蕩起來,原來美洲大陸的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麵劇烈震蕩。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趕快駕駛著他的“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

一天淩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員們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掉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隻好同意了。

早晨,太陽出來後,展現在“孤獨者幸福號”船員們麵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但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秘的“未知大陸”。

“複活節島”被發現

1722年4月5日,荷蘭的著名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去胡安與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裏尋覓所謂的“南方大陸”。

在煙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僅有l17平方公裏的小島——智利的複活節島。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等奇異的人文現象吸引著世人的眼球。每年的複活節都會吸引眾多的遊客到這裏來觀光,它更是許多考古學家、人種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京的第二課堂。

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晾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麵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艦長羅格文彙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裏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向那裏。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黑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黑點旁邊注上“複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複活節,便以此命名。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麵積不大,還不到120平方公裏,既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隻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老鼠是該島惟一的野生動物。

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嶂,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空映襯下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用石頭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麵聳立著幾百尊氣勢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麵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麵還刻著人物和飛禽走獸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瞼部的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瞼橫肉殺這些無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動,高鼻梁、深眼窩、長耳朵、翹嘴巴,雙手敖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幾十噸,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噸。這些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山坡上,羅格文他們也看到許多這樣巨大的石像。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戎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裏,還躺著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裏還有石鑄、石斧和石鑿等石製工具。

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陸”,也不是其他探險家們(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布發現了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文件上簽了字。就這樣,複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

荷蘭的艦隊司令羅格文最先發現了複活節島,但是當時有關複活節島的準確海圖還沒有。英國的航海冒險家詹姆斯·庫克希望能找到這座島嶼並繪製該島的海圖。

庫克率船隊從新西蘭出發,向東太平洋進發,於1774年3月找到了複活節島。所有人都為找到了複活節島而高興,因為為了找到該島,船長和船員們在海上航行達三月之久,在這三個月之內人們幾乎沒有見到過一塊陸地。

庫克—行在複活節島上停留了5天。在此期間,他和船上的天文學家測量出了該島的精確坐標,複活節島恰好位於南緯30°線上。

島上的碩大雕像

當詹姆斯·庫克等人把發現複活節島的情節向世人宣布後,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倒不是這個島嶼的發現,而是複活節島上的為數眾多的巨大石像,這些石頭巨人被當地土著稱為“毛阿依”。它們站立在山坡上,懷著無法平靜的心情眺望著大海和土地。當你凝視著它們時,就會立即感到,盡管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單調。它們的輪廓仍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愈是這樣冥想,這種感覺、這種富有魅力的神秘感覺就愈是強烈。當夕陽西下,巨大的黑色雕像沐浴在落日的餘暉之中,碩大的身影長長地拖在地平線那瑰麗多變的背景上時,這種神秘的畫麵會給你留下更加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

令人不解的是,島上這些石像是什麼人雕刻的呢?它象征著什麼呢?人們又是如何將它們從采石場運往幾十公裏外的海邊呢?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傑作。“達海”是全島保存最完好的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裏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優美的剪影。100年前,法國著名作家比埃爾·洛蒂乘著三桅戰艦“利亞弗洛爾號”拜訪了複活節島,那數百尊巨大的石人立即吸引住了這位作家。他寫道:

“在複活節島上,一種強烈不安和壓抑感攫住了我,我在其他任何一個島上從未有過這種感覺。那些巨大的石雕都有略微向上翹起的鼻子和向前突出的薄嘴唇,似乎在向人們投出鄙夷的一瞥,或正在發出輕蔑的嘲笑聲。”

複活節島的石頭雕像確實是迷人的,這些巨大的石像雕刻得十分生動,形態不下幾十種。有的莊嚴肅穆,仰望著無盡的天宇;有的似乎是在沉思默想,仿佛是在回憶那一幕幕的往事;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使人看了不寒而栗。

這些造型奇特的石頭巨人,都有著一對大耳朵。耳朵又長又薄,一直垂到腮幫子上。每個雕像都有一個鼻子,最大的長4米,怪模怪樣的。石像的身上,還刻著飛禽走獸的花紋,頗似人體上的文身。它們的眼睛,是刻工們用鑿子鑿成橢圓形的內凹來表示出的。石像的前額略向後傾,薄薄的嘴唇再加上翹起的下巴,使得長方形的頭與軀幹相比顯得過大。石人都沒有腿,雙手都生硬地垂在兩邊,緊貼著肚子。這種奇特的造型賦予了石雕獨特的風姿。

戴著圓柱形的紅帽子“普卡奧”的神秘石像。據考古學家測量,每個由石頭雕成的帽子有10噸重,沒有人能說清楚為什麼遠古的人非要花費力氣把這麼重的帽子安在石像頭上。這帽子有什麼特殊含義嗎,為什麼是紅色的?是怎麼安到高達10米的石像上麵的?至今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

站立在複活節島東南海岸和北海岸的雕像,頭上還戴著圓柱形的紅帽子“普卡奧”。這種帽子是由整塊石頭雕成的,最大的有25米高,直徑達3米。

複活節島最大的雕像高218米,光它的頭部就有11米高,鼻子長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