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書·列傳第二·護國神師》
護國神師齊子安, 字安國, 河北固州人, 故征北將軍齊韜子也。
征北將軍起於寒微, 垂拱年間入伍, 以戰功屢次擢升。熙平初, 封果毅將軍, 駐守固州,聲名遠播,蠻夷懾服。後以桀驁故, 上所不悅,因謫遷西北。後夷人來襲,將軍遂領軍迎戰。夷人設伏於路, 將軍百戰身死, 嗟乎!其獨子子安猶在繈褓之間,輾轉流離, 為終南天機觀長春真人所養。
及長, 遂傳習天機觀秘傳之術。熙平中, 奉旨入皇城侍奉, 寧宗甚愛之。其所傳於世之水泥, 人所稱頌, 至今所用焉。寧宗諸子之中,唯世祖皇帝與之親,因為寧宗所重, 承襲宗廟。
世祖繼位, 子安仍舊留侍,恩寵倍於寧宗事。凡所施之政,莫不問計於子安,其信重若此也。其奏立基礎學堂、開西北互市、禁奴婢買賣、訓練海軍、開設新學,及軍製改革等,皆良政也。後百年間,大楚安定,由此而始。百姓稱頌,萬民敬仰,豈有後來者乎?
安平十年,冊封為護國神師,賜居含元殿,常伴世祖皇帝左右,同寢同食,其親近若此。
後子安督造火車、火炮,震驚於世,其神鬼莫測之才,由此可見矣。子安嚐言:“我之所能,因立巨人之肩也。”或言神仙中事耶?
世祖皇帝一生未娶,英宗幼年便養於膝下,視子安為師,親近非常。俟其即皇帝位,仍舊年年祭祀供奉,又為其立廟,即今所傳護國寺也。然子安乃道家天機觀傳人,其若知己身供奉於寺廟,黃泉之下亦將發喙乎?
子安為人有禮,不以出身相貌等論人,嗛嗛之德令人嗟歎。今世仍有民間野話傳之。
世祖末年,朝政皆決於英宗之手,世祖乃攜子安遊江南,每年間,轍有三五月徘徊不去。及世祖崩,子安聞訊,遂更衣易服,跪於禦榻之側,服金而殉。
————
安平這個年號一共持續了足有五十載,才終於隨著那位傳奇帝王的隕落而落幕。即便是以後世人的眼光看,也足稱得上是傳奇。
但它的影響,卻並未至此而結束。
有賴於楚世祖趙璨留下來的一係列政策,大楚後來曆任君王都隻選賢能而任,雖然皇位爭奪仍舊時時有之,但這種競爭更多的轉向了良性的一麵。——當年英宗皇帝年滿十五歲後,世祖要求他隱瞞身份,遠離皇宮在外麵獨立生活了三年。後遂成定例,皇子年滿十五歲之後,需出宮接受試煉考核。
也即是說,誰能夠在考核期取得更大的成績,誰就能夠得到皇帝和朝堂的支持,成為儲君。
有了光明正大的比試之處,相較於給別人使絆子,皇子們多更願意提升自己。反正不虞會因為太過出色而被皇帝忌諱,自然就不需要遮遮掩掩。競爭放到明麵上來,反而變得更加符合要求。再加上奪嫡失敗的皇子也大可遠走海外,不必擔心被打壓乃至迫害,所以實力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傳承方式,所以大楚每一代的皇帝,縱然不是天縱英才,但也算出類拔萃,至少守住祖宗基業是不會有問題的。
除此之外,橫絕一世的楚世祖為大楚皇室留下的另一大影響,是不少帝王都以他為榜樣,並不流連後宮,驕奢淫逸,而是將精力都放到政事上去。甚至有數代帝王效仿他終身未娶,從旁支過繼孩子繼承皇位。
再加上楚世祖留下的種種政策和發展方略,讓後來人有跡可循,所以大楚並未如同之前的幾代皇朝一般,數百年而亡,反倒一直延續至今。
大楚曆1738年。
時至今日,雖然全球化的腳步越來越近,大楚無法向一千多年前那樣將全世界都當成自家的後花園,但它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地位,還是不可小覷。從如今不管哪一國的人都統一使用大楚曆,便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