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隱秘動物學之謎 5
懦弱的土狼
狼是眾所周知的害獸,它不僅會襲擊家畜家禽,有時還會傷害人。然而,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開闊草原、灌木叢中的土狼,卻是一種十分懦弱的野獸。
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叫它“土狼”呢?原來,這種動物最愛吃白蟻,每隻土狼在一個晚上可以舔食大約20萬隻白蟻,好似餓狼圍獵羊群,因而得名“土狼”,南非人還稱它為“地球上的狼”呢!
實際上,土狼是鬣狗家族中的成員。一般鬣狗具有堅銳的牙齒,除吃肉外還會嘎吱嘎吱地咬嚼粗厚的動物骨頭;而土狼的牙齒細弱,除犬齒外,全部牙齒都很小,頰齒簡單,不但不會咬碎動物骨頭,就連咀嚼肉類也極為困難。有時,雖然它們也拜訪動物屍體,但並不吃肉咬骨,而是尋食腐肉中的昆蟲。
土狼性情膽怯,在遇到敵害威脅時,它的防禦姿態是緊閉著嘴巴,僅豎起鬣毛和尾巴,這與大多數食肉獸那樣張口露牙的威嚇姿勢不同。即使在受到攻擊時,土狼也不張口露牙,僅從發達的肛腺放出以聞的液體來對付一下。
能在沙地“遊泳”的袋鼴
在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地帶,有一種怪獸——袋鼴。它的眼睛隱匿於皮下,有眼無珠,看不清東西;它的兩隻耳朵發育不全,沒有耳廓;它體形似鼴,個頭與小家鼠差不多,重隻有500克左右;它與一般有袋動物不同,育兒袋一分為二,每邊有一個乳頭;它的體毛,像一道彩虹,從白色到純金色,幾乎包括了一切色澤;它的鼻子上有一塊顯眼的紅色橡皮狀的保護物,撞擊障礙物時有緩衝作用;它的前腳端部有兩個巨大的三角形爪子,形狀像勺子,能在地麵上鏟沙、挖土、打洞,還可以覓食昆蟲。
袋鼴除了過穴居生活以外,還有一樣拿手傑作——能在沙漠中“遊泳”。因為它的身體剛硬井呈魚雷狀,頸骨融合在一起,四條腿又短又粗,適應在沙地上“遊泳”。袋鼴的“遊泳”姿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自由式,用兩隻前爪交叉劃沙,身體呈直線前進;二是滾動式,它的四條緊縮,用身體滾動向前;三是蛙式,用兩條前腿向前劃一次沙,然後身稍朝後一蹲,再向前劃沙,這樣交替進行,緩慢往前。
奇特的生物互食之謎
棕紋藍眼斑蝶是蝴蝶中的一種,與它的同類一樣,它在幼時呈現的是毛蟲狀。確切地說,它是一種生活在歐石南樹上的幼蟲,因為成熟的彩蝶總是將卵產在歐石南葉子上,它知道這種植物的葉子適合它孩子的口味,它自己也是在那兒出生的。所以當幼蟲剛從卵裏鑽出來,一眼就能看見它所喜食的樹葉,它隻須張開口,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無須到處奔渡尋找食物。
幼蟲在昏睡中完成幾次變態後,終於長大了。於是,它離開歐石南葉子,躍躍欲試地下到地麵上,它顯然已經不滿足於吃“素”了,它希望進食小昆蟲,以便使自己從幼蟲變成蝴蝶。剛剛著地,它就行色匆匆地上路了。
可是還沒走出多遠,眼前便現出一條清掃過的小徑來,那是一條蟻道。路麵不寬,隻能容得下兩隻螞蟻交臂而過。毛蟲立即踏上小徑,慢慢地向上爬,正在這時,一隻螞蟻正從小徑的另一頭沿坡而上,毛蟲繼續向上爬,逆行的螞蟻也爬了過來,它們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二者的比較也愈加清晰了。與那隻小小的螞蟻相比,毛蟲仿佛是一輛大卡車,此刻正與一輛15千瓦的小機動車不期而遇。
由於通道狹窄,它們彙合時幾乎擦身而過。忽然,小小的螞蟻伸出尖尖的觸須,在毛蟲身上輕輕地刺了一下,頗有試探性的意味。毛蟲立即表現出在這種情況下所一貫采用的措施,這種措施是祖傳的:它開始縮成一團來裝死。
螞蟻攻擊毛蟲時分泌的有毒物質組成
螞蟻早料到毛蟲會來這一招,它索性爬到蜷縮一團的毛蟲身上,在毛蟲的毛和足之間大模大樣地穿行。並不時用觸須輕刺毛蟲的腹部。這一刺,刺得小螞蟻喜出望外,因為它辨認出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棕紋藍眼斑蝶的幼蟲——一個能分泌出令螞蟻垂誕的甜汁的毛蟲。麵對著這意外的收獲,小螞蟻急不可待地品嚐了一口,但它絕不會獨吞,它必須把這隻毛蟲拖回去,讓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收獲。於是,它用上顎咬往毛蟲,把它拖上通道。
然而毛蟲太重了,小螞蟻的困難可想而知。不過,很快就會有一群螞蟻來幫忙。這群螞蟻的到來,也許是偶然路過此地。也許是第一隻螞蟻發出了一股氣味召喚它們過來。因為螞蟻之間是通過氣味來傳遞信息的。科學家己經認定,在螞蟻身上有一種互相召喚的物質,因此,當小螞蟻發出信息後,別的螞蟻立即紛至遝來,大家同心協力,前拉後推,各盡所能,終於把大毛蟲拖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