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古代文化之謎 2(1 / 2)

第七章古代文化之謎 2

懸棺之謎

如果乘船走長江三峽,從白帝城下行2千米,就可看見江北岸褐色石壁的岩縫裏,有一些類似風箱的東西,相傳是魯班使用過的風箱,人們便給這段峽穀取名為風箱峽。後經實地考察,所謂的風箱,原來是古人葬在上麵的棺材。這種懸棺,在瞿塘峽兩岸就有多處。在大寧河小三峽中的巴霧峽的絕壁上,也有許多懸棺。除三峽之外,在南方的許多地方也都發現了懸棺。

四川南部的珙縣,是懸棺集中的地方,棺木的形狀和現在的相類似,隻是其葬法比較奇特:在筆直的絕壁上水平嵌入兩根木棍,然後把棺廓放在木榻上,壁頂呈簷狀,起著遮擋雨雪的作用。

在江西省貴溪縣錢塘鄉瀘溪河兩岸的懸崖上,也有上百具春秋時期的懸棺,它們高高地擺放在筆直而又陡峭的懸崖上。

麵對懸在高高峭壁上的棺木,人們感到不解的是,在那生產技術十分落後的古代,人們是怎樣把沉重的棺材弄上去的呢?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有提升說、垂降說、棧道說、腳手架說、搬運說、地貌變遷說,等等。

據1999年7月初中央電視台報道,在山西也發現了懸棺墓葬群。這並不使人感到奇怪,在懸崖上搞建築,山西早已有之,恒山懸空寺可謂名震中外的名刹古寺。為了揭開懸棺之謎,1988年以來,上海同濟大學、江西省文物局和美國加州大學等專家曾聯手進行了一次現場演示。他們選定江西貴溪一處葬懸棺的地方,用仿製的古代絞車進行懸棺模擬吊裝。先是兩個人登上山頂,固定住繩索,然後兩人從山頂將繩索垂下蕩入懸崖上的岩洞裏,另一個人則在河對岸指揮操作。將一根粗實的繩子從山頂下垂到距岩洞口30米的地方,上麵有定向滑輪;另一根繩子穿過滑輪,一頭捆住棺木,一頭連著絞車。隨著絞車的轉動,棺木慢慢升向高處。當棺木升向20多米高的岩洞前時,守在岩洞裏的兩個人便拉緊拴在粗繩子上的細麻繩,慢慢將棺木引進洞裏,將棺木穩穩當當地安放在岩洞裏。

這次試驗雖然成功了,但很多人仍對此提出疑義,他們認為,古代人很難有如此先進的絞車;即使是有絞車,但在那水深流急的江麵上,如何安置絞車?這和在陸地上安置是截然不同的。再說對於一些陷凹進懸崖裏數丈深的岩洞,如何克服重力,靠一根細繩把棺木引進洞裏?這些問題,還沒有人能夠給與圓滿解答。巨石群之謎

英國索爾茲伯裏的巨石群據說已有4000年左右的曆史,在直徑140米的圓形窪地上豎起的柱狀巨石排列成四個圓圈,圓心是一塊平坦的石塊。

人們對巨石群做過種種猜測,有人說是個祭祀天神的場所,也有人說是古代墓地,還有人說是太陽鍾,至今尚無定論。

夕陽下,巨大的石柱群靜靜地佇立在原野上。

最近有人提出一種新的假設,認為巨石群可能是一種季節鍾:用石柱來測量太陽的移動位置,從而了解四季的變化。日出的位置,在一年中慢慢移動,人們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在能夠觀測日出的平原上豎起了石柱,從日出方位和在石柱之間的位置移動來了解季節的變化。此說正確與否,還有待科學論證。

這種巨石壘就的紀念碑式的遺跡,在世界各地都可見到,但石頭的大小和排列形式不同。這些建築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建造的,今天仍然不得而知,但大部分人猜測它跟古代的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說到巨石,還有幾個令人不可思議的謎。在黎巴嫩東部,有個叫巴爾班克的小村,原名叫海裏波裏斯,它是連結羅馬與巴比倫的通商要地,那裏保存著繁華的羅馬時期的丘比特神殿和酒神殿的遺跡。奇怪的是,在去巴爾班克的半路上,有一塊巨大無比的建築用的巨石被拋棄在路邊,1700多年來無人間津。這塊巨石長21米,寬、高各42米,重20000噸。僅這一塊石頭,就可以造3幢高5層,正麵寬6米,深12米,牆厚達30厘米的公寓大樓。這究竟是誰,出於什麼目的,從哪裏,怎樣把這塊碩大無比的巨石鑿成、運來,並且拋棄在這種偏僻的地方的呢?

以南美秘魯為中心的古代印加帝國的領土,北起哥倫比亞,南至智利,跨度約4000千米。首都建在距烏魯班巴河600米高處的懸崖之上。城中寺院裏的祭壇是用一塊重達百餘噸的花崗石築成,石塊與石塊之間不用一點灰泥,卻拚合得十分精細,幾乎看不到縫隙。而在1000年後的今天,仍然一如往昔。更令人驚詫的是,削鑿大量石塊的采石場位於600米下的山穀底部。古人如何把這些沉重的石塊運到斷崖之巔,至今仍是個謎。巨型石柱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