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趣味人體 7
神針與經絡
你見過醫生給人針灸治病嗎?
那些醫生用小針在穴位上紮(這叫“針刺”),或者紮針之後,在針尾巴上裹點灸絨,再用火點燃(這叫“灸”)。這樣紮上或灸上幾次,病人的病就好了,痛就止了。人們讚譽它是神針!這種針灸療法,是中國人的獨創。不少洋人,看了都覺得納悶,總是翹著大拇指問中國醫生:“這是怎麼回事?”
針灸,是門古老醫學。在我們祖先還不會造鐵的時候,就會用磨尖或者磨成帶棱角的小石片來排膿放血,所以稱它為“砭石”。後來我們的祖先能煉銅了,於是就製成了鋼針;進入春秋戰國時代,鐵製的針開始出現。以後,這些小針越製越精,甚至還有銀製的“金針”。這些東西,已經在發掘古墓中找到,和古書上記載的一模一樣。
古人不僅用針灸治病,還告訴我們針灸為什麼能治病的道理。這套道理很重要,這就是有名的“經絡學說”。
經,就是路;絡,就是網。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人體內部,有許許多多微細的小道,互相連接,像網一樣的布滿全身(這就是“絡”)。在身體表麵,分布著12條線路,各有各的起點和終點(這就是“經脈”),很像大城市裏彼此通連的道路。每條經脈也像公共汽車線路一樣有好些“站”,不過古人給它起的名字叫做“穴位”。
中國古代的針灸穴位圖
那麼,人為什麼會有這些經絡?
古人說,這麼多的通道,一是為了讓身體裏的“氣”和“血”能周流全身,這樣,生命才能維持。古人又說,人的得病和疼痛,都是因為這些通道被堵不通的緣故。所以古人有句名言,叫做“不通則痛”。接著,古人提出了他們的主張:你想治病止痛,那很簡單,隻要把堵塞的通道重新挖通,病痛就會痊愈,叫做“通則不痛”。
可是,有個問題,大家一定會問:經絡看不見,摸不著,誰知道它堵了沒有;堵在哪條道上。即使知道了,總不能拿著鋤頭鐵鍬去挖呀!
古人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說:人生病,必然會有症狀。有了症狀,這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通道發生了“堵塞”。病痛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根據不同的症狀,就能判斷哪些通道被堵了。因為不同的內髒,有專線和身體表麵的大通道(經脈)相連,隻要在穴位上用針去刺或者用艾去灸,那些通道就會把針灸的作用傳到有病痛的地方,於是堵塞被打通,病痛也就消失了。這就是針灸為什麼能治病痛的道理。
我們的祖先想得真妙!
古人可以這麼說,可是作為醫學科學,不是道理上講得通就行的,必須拿出真憑實據,也就是說,你得拿出經絡來,給人看;或者用別的方法證明經絡的存在。因為科學必須實實在在,不能有半點虛假。
古人所根據的是紮針之後的感覺。
一針紮在穴位上,往往使人產生又酸又麻又脹的感覺(這就叫“得氣”)。有意思的是,這種感覺會沿著一定的走向,向上或向下擴散,把這些擴散的線路連接起來,就成了一條線,這條線就是一條經脈。我們全身的正式經脈一共有12條。
於是,現代醫學家按照古人的說法,想要找到這些得氣連成的線路,可是幾乎測試了上萬人,結果在100人裏麵,隻有15~20人出現了這種經脈,大多數人卻測不出來。這些醫學家不光憑人的感覺,還使用現代科技的方法進行了測定,結果也不樂觀。還有些專家,把屍體放在顯微鏡下去觀察,尋找那些經絡,可就是找不到經絡的蹤跡!
但這種得氣的感覺,隻能把針紮在穴位上才會出現,紮在身體的其他地方,除了痛,絕對引不出酸、麻、脹的奇特感覺,這又怎麼解釋呢?而且,針灸也確實能夠治好一些病痛,這也是事實(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列出43種疾病,推薦各國采用針刺方法去治療。我國的針灸學家認為有300種疾病,用針刺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