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喜讀《迷人的張家界》

《迷人的張家界》,是我們剛剛學完的一篇寫景課文。作者通過對世界級風景名勝張家界那奇山秀水的描寫和讚美,表達了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首先,課文對張家界的描寫很有層次。先寫它山奇水秀的美麗景色,再寫它寶貴資源的科學價值,最後總結出它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

寫景部分的脈絡十分清晰。先是寫作者“耳聞”張家界之奇特:“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耳聞”不如“目睹”,當作者真正置身於張家界時,不由從內心發出感慨:這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對於張家界景色的描寫,作者猶如一位高明的攝影師,首先拉出的是張家界的群峰,展示了群峰的不同豐姿。接著,鏡頭對準了幾個最搶眼的景致:斧砍刀劈似的金鞭岩,群峰中最高的黃獅寨,滿目青翠的金鞭溪。三處景物,可謂各有其美,各有其妙,各有其特。

尤其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張家界山峰的“奇”。運用了先總後分的敘述方法,我感覺寫的特別好。它的第一句,總寫了“山峰多、姿態不一”;第二句具體寫了山峰有哪些姿態;第三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山峰的神態;第四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山峰比作畫和詩。這樣的描寫,讓人感到非常的細致、形象、生動,有如臨其境的感覺。

在寫了張家界山水的奇秀之後,作者筆鋒一轉,又開始介紹張家界那令人羨慕的動植物資源,不僅列舉了珍稀動物的名稱,還用具體的數字做了說明,點出了張家界舉世無雙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使張家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理由十分令人信服。最後,作者由衷讚道:“迷人的張家界,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課文到此戛然而止,但卻令人回味無窮。

讀了這篇課文,我不僅為作者那細心的觀察和生花的妙筆所歎服,更為我們偉大祖國有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而驕傲。正是因為有了像張家界這樣美麗的奇山異水,我們的祖國才得以如此美麗。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大自然的原始之美,身處其中,人們才得以心情酣暢,心曠神怡。大自然給了我們許許多多,而我們呢?我想,我們同樣要回報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那莽莽蒼蒼的綠色和奇異豔麗的花朵,讓更多的人都能體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美麗!

《童年》讀後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會是我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了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曆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為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雇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幫我買了幾條小金魚,但她沒告訴我怎麼養就走了,爸爸媽媽媽又不在家。我看到櫃子上有一個插著花的花瓶,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裏麵的花,加了點水,把小金魚放了進去。看到小金魚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心裏樂滋滋的。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地看花瓶,就笑著問我:“你幹嘛呢?”“看金魚呀!”我回答道。媽媽一聽,說道:“啊?不會吧!你把金魚放在花瓶裏了。不行,這花瓶一會兒姥姥還要拿走呢。”我二話沒說,把花瓶抱進房間,就是不讓她們拿走。最後,媽媽拿我沒轍,隻好打電話給外婆,告訴她事實,姥姥聽了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書是我的好朋友

“一張又一張,吸引你眼光,一套又一套,你我都需要。確實有滋味,不能嚐味道,隨身能攜帶,知識從中來。”這是一個謎麵,不用說謎底你也會知道,它就是書。

書是我的朋友,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它讓我擁有知識、身心成熟。

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故事>>。知道為什麼嗎?請聽我細說。

那裏麵頁頁精彩,麵麵有趣,每當我打開這本書,所有的煩惱我全部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那天,我做完了功課,閑著沒事就拿起<<童話故事>>看起來,我發現裏麵的故事津津有味。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對好姐妹,姐姐很愛美,長得也很美,她參加了選美大賽,得了獎後,什麼都不願意做,到後來她什麼也不會做。她的妹妹雖然沒有姐姐漂亮,但她勤勞、上進,她不斷地學習、勞動。別人都說妹妹比姐姐更可愛。後來姐姐在妹妹的幫助下,她也知道了,美的生活要靠雙手創造,一個懂得塑造內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美。

讀了這個故事,我也知道了:一個人的美,不僅要美在外表,還要美在內心。

<<童話故事>>裏不僅給予我很多想象,還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你說書是我的好朋友嗎?你喜歡這個好朋友嗎?

讀《夏令營中的較量》有感

林涵

暑假是漫長的,也是非常短暫的。在這個假期裏,我過得既充實又愉快。比如說觀看了中國奧運軍團在雅典的比賽,到廣西桂林旅遊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讀了許多課外書,增長了不少知識,還考過了鋼琴業餘的第五級。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時文選粹》裏的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夏令營裏中日兒童思想的較量。發現我國教育中長期存在著重智輕德,重分輕能,使懶惰、懦弱和自私成了兒童突出的缺陷。

當我讀到“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時。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每當我生病時,就什麼事都不想幹,不想上學,不想學習,不會自己主動去彈鋼琴,更不會堅持著走過50公裏的路。文章裏令我吃驚的是,那位生病的日本小孩還說:“我是來鍛煉的,我能挺得住,我就一定要走到底。”多麼頑強呀,這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在不知不覺中,,我讀到一句“日本孩子將黃瓜、香腸、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而中國孩子還以為有人會把飯菜送到他們的麵前”時更是令我至今難忘。因為日本的孩子能自主自立,懂得如何生存。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到了讀大學的時候了,有的連洗衣服、洗碗、做飯都還不會,一點自理能力都沒有,試問,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不過,我現在還好一點,會洗碗,會洗衣服。但是,比起書中的日本孩子,我可就差遠了,所以呀,以後得好好鍛煉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還有一句話,也是令我印象很深刻的。那就是“日本孩子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而中國孩子卻一路走一路丟東西。”這又說明中國孩子對環保的意識遠遠不如日本的孩子。他們懂得不能亂丟垃圾,懂得環保。我們很多時候隻會說不會做,要知道我們隻有一個地球,環保是全人類的當務之急。希望我們也能像日本小朋友一樣,環保,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

《夏令營中的較量》,讓我知道什麼是“磨練教育”。也使我懂得要成大器,必須從小進行磨煉,做自立自強的人。

鐵麵無私的海瑞——讀〈〈海瑞九十九個方略〉〉有感

青天是什麼意思?是指古時候清官的美稱,海瑞就是其中的一個。

海瑞,一個鐵麵無私,剛正不阿的包公形象,他以七品芝麻官的卑微之身敢於同欽差大臣鄢懋卿較量:他寧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地分錢;他甚至放棄大好前程,也要把貪官拉下馬。因為他的自己的處世理念,有自己的為官之道。他說:官司爵是來用為民做事的,如果,以官謀利,以權謀私,不如去務農,去經商,去做工。本著“不怕死,不愛錢”的為政之道,他備術官死諫,,直言嘉靖帝的六大過失,並說出“天下人早就認為陛下做皇帝不稱職”這類可以被誅滅九族之類的話。海瑞罵皇帝,一夜知天下。就連毫無人性的嘉靖帝也把海瑞譽為商代的比幹,並幾次向大臣表示,“天政體希望新政久矣”自己應該退位當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