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1 / 3)

第五章 1

無私的愛——讀十八年的秘密像座山有感

愛是無私的,愛的永恒的,沒有東西比愛更偉大,愛就如一條永遠也望不到邊的河,永遠也看不到頭。

這篇文章講敘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但是由於不幸,她媽媽得了不治之症。一次,她去買書時卻發現父親和另外一個阿姨在一起,心中為母親憤憤不平,從這以後,她再也沒有跟父親說過一句話,母親在7月裏永遠離開了她,現在,她隻有和父親相依為命了,但她依然沒有搭救理父親,在陽光明媚的一天,她去了廣州表姨媽家,後來,她收到了一封北大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就這樣她又是坐車去了北京。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新年來到了別的孩子都回家去過新年了,隻留下她一個,這時,她收到了一個男子送來的一封信,看了這封信,她什麼都明白了她要見父親要回家過年。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早以是淚流滿麵,它講敘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呀,愛是人類的力量,沒有了愛,我們就不能生存,但是,我覺得自己有時候卻沒有好好地去珍惜這份愛,有時還認為愛是一種對付小孩的手段。其實,我跟文中說的小孩也差不多,咱們都有不了解父母對我們的一番苦心,而是不分清紅皂白地給她們加罪,生她們的氣,或者再也不跟她們說一句話。現在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反正隻要家長不順自己的心就翻臉不認人了,還管你三七二十一,十足的一股牛脾氣,說實話,我也產這樣的人,其實這樣做都不對,父母這樣做也有她們的道理,無論她們怎麼做,我們都應該理解她們的用意,或許,她們這樣做是對的。

的確,愛是神聖的,人世間的愛是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學會珍惜難道不是嗎?

這是我所追求的童年嗎?

童年正的是這樣的嗎?答案是那要看你自己怎麼來看了,祝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童年真的是這樣的嗎?不知有多人在心裏暗暗發問,因為似乎大家共同遭遇了同樣的童年,快樂、自由似乎不再是童年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甚至是“困難的”。

我不知道是否應該用“困難”這個詞來形容,但我又找不到更好的詞,舉個例子來說吧,不少人對學習還可以勉強應付,但對於父母給的課外補習班卻往往難以應對,好不容易盼來假期,本和同學約好去公園,回到家卻被父母當麵一擊,“不許去!”說服父母難,說服自己去補習班更難!難上加難,這不是“困難的”嗎?

我要說的是如何將這種“困難的”轉為“有趣的”,或者說是“不枯燥的”。

首先,你要學會說服自己,其實靜下來仔細想一想,父母其實也是為咱們好,補習是怕咱們在功課上低人一等,至於學習一種特長,是在給我們的未來鋪路,現在不是都講求全麵發展嗎?

如果是在說服不了自己,那就是這說服父母吧,可以向父母提議學習一種自己所愛好的功課,比如鋼琴,相信你總有一種自己喜愛的東西。

童年正的是這樣的嗎?答案是那要看你自己怎麼來看了,祝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放飛夢想

我不後悔,因為我曾經努力過

“幸福好短暫,它長著翅膀還會飛。”鄭帥的幸福就這樣被病魔帶離的越來越遠,但他愛拚,勇敢的精神,讓我為之震撼。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一定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夢想,就看我們是如何去實現,放飛它了,我們往往把夢想啦,抱負啦掛在嘴邊,當有人問起時,就像喊口號似的脫口而出,但不見其有多大的行動,當我們在什麼比賽中獲得一些比壟起的土丘還小的成就時,便興高采烈,神采飛揚的到處宣揚,毫不踏實。而倍感不幸的鄭帥同學在窘迫的家庭條件下努力刻苦,不斷拚搏,為實現心中的夢想強忍著病痛的折磨,別無怨言。在他身上流動著堅強,不服輸的信念,再醫院裏也不忘記為同學為老師做些什麼。再看看我們這代學子,不是今天議論著誰誰昨天在哪兒買了一件怎樣漂亮漂亮的衣服,就是想方設法計劃著明天要怎樣怎樣把自己的這張小臉裝扮的更加俏麗,仿佛他們活著就是為了這些雍容華貴的外表,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的寥寥無幾,屈指可數。

2006年3月,為鄭帥的生命蒙上了一層灰色,3月本是紅色四溢,學雷鋒的佳節,在這一年的3月鄭帥卻遇上了無情的病魔,成為了一名不幸的白血病患者。但他知道後不是氣餒,不是頹廢而是要堅決不與病魔妥協的精神讓他支撐著這贏弱的身軀。動漫設計是他的最愛,他曾經講過:“近年來書中的動漫畫都是日本的,他要把具有中國特色的動漫畫也推到書中去,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所欣賞。”他在與病魔做鬥爭的途中也不曾放棄自己的理想,堅持作畫,努力學習,社會上的愛心人還為他舉辦了屬於他的畫展會。他為的是能夠讓自己的夢越飛越遠,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他飛過的影子。他的愛國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這代比他還要大的學姐,學長們學習嗎?生病過程中作化療他從未喊過痛,還為幫助老師講一次公開課連夜為老師畫了一幅蓮花圖。一個中學生,比我們還小,卻有著比我們可貴的精神與品質。讓我有種生在蜜罐,卻對蜜失去味覺的心痛。難道不是嗎?

有太多的遺憾在我們人生中停留,有太多的不幸與我們不期而遇,隻要我們持之以恒,堅持自己所堅持的,就一定能把夢想送到遠方,即使到了最後與我們預期的結果有所差距,我們依然可以挺直腰板向世界宣布:“我不後悔,因為我曾經努力過。”

《卜算子.詠梅》改寫

雖然短,但我覺得還不錯嘛!!請多多包涵

豆大的雨點打落在我雪白的外套上;調皮的秋風擦過我的臉。我,是一枝俏麗的梅花。

冰天雪地裏,在好朋友的狂風和傾盆大雨的家裏走出來的春姑娘,又來到了漫天飛雪的家裏做客。陡峭而驚險的懸崖上掛滿了厚厚的冰棍,但是我這一枝梅花還在風雪中傲雪挺立。

此時,春姑娘已經做客回家,她來到我跟前,輕輕地扶摸著我的頭:“雪白的梅花啊,你看你雖然美麗,但從不炫耀自己,隻僅僅為了向人們的花兒們報告春天的到來的信息呀。”頓時,空中刮起溫柔的春風。春姑娘委婉地說:“春都來了,讓你我歡唱《春之歌》吧,一同完成你最後的願望吧。”我高聲歌唱,山穀裏回響起一陣陣悅耳動聽的“歌聲”。嘩,白花陸續開遍了整個山穀!

好美啊!此時的我笑了笑的很甜很甜,笑的很開心很開心。,

和諧美

“漂泊在外的人無論走得多遠,魂牽夢繞的總是故土的身影,日夜呼喚的總是故土的名字。‘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古人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及滅亡。知恥而後勇,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則社會就和諧不起來。胡錦濤爺爺提出的“八榮八恥”精辟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汲取了時代的精華,引領了時代的風尚,而“八榮八恥”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時代的精英,是祖國的希望。而“八榮八恥”卻為我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指明了方向並為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提出了艱巨的任務。自從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八榮八恥”之後,我常常想,;當一個人終身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請看這一串光輝的名字:周恩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邱少雲,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八榮八恥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