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獅子國請舍利及菩提樹記 1
很早以前,佛的弟子摩哂陀等好幾個比丘到了獅子國傳播教義。由於獅子國國王天愛帝須非常喜歡供養佛徒,於是他們接受了天愛帝須王的供養,住進了國王提供的佛舍中,每日吟誦佛經不止。天愛帝須王也常常帶著眷屬和侍從去佛舍,聽他們講習佛經。不知不覺,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這一年的夏季六七八三個月中,摩哂陀等比丘忙著為獅子囚做完了誦經、供佛、施齋等法事後,比丘們覺得應該走了,於是摩哂陀他們去了天愛帝須王的王宮,向國王辭行道:“我等比丘在貴國深受國王愛護,十分感謝國王的恩德。但是,以前我們一直都在先師佛祖釋迎牟尼身邊,日夜侍單、誦經禮拜;,現在我們來獅子國已有很長時間了,也就是很長時間沒有和佛祖見麵了,因此,我們想回去,重新依附在佛祖身旁,聽以,今天特來向尊敬的國王辭行。”天愛帝須王聽後,心中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於是挽留道:“眾比丘來鄙國後,寡人依靠你們才受了舊戒,現在在鄙國,無論是生活還是做各項佛事不是都很愉快嗎?為什麼還要急著走呢?況且,你們以前對寡人說佛祖已經涅槃了,為何今天又說還要回去問候侍奉佛祖,這豈不是矛盾了嗎?”摩哂陀等眾比丘急忙說道:“並不是我們在這裏不愉快,隻是我們離開佛祖的時間太長了,理應回去問候侍奉。另有一事,或許國王有所不知,佛祖雖然涅槃了,但佛祖禽下的舍利還在,見到舍利也即是見到了佛祖。”天愛帝須王沉默了半晌,然後才說道:“既是如此,那麼寡人也就不便挽留了。不過,剛才諸位大德比丘的話是不是有意要讓我修建佛塔供奉舍利,並以此來衡量我的向佛之心。那麼,假若寡人求得舍利,修了佛塔,諸位大德是否就不必勞動五趾遠涉山水了。因此,寡人請求你們先再呆一段時間,怎麼樣?”摩哂尼等比丘聽天愛帝須王如此一說,都點頭同意先留下來了。
摩哂陀他們離開王宮回佛台後不久,天愛帝須王就馬上去了有很高修養的修摩那沙彌那裏。一見到修摩那沙彌,天愛帝須王不顧舟車勞頓之苦,劈頭就問道:“修摩那沙彌,寡人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得到佛祖的舍利,請你告訴寡人,寡人已經準備一得到舍利,馬上就建塔供奉起來。”修摩那沙彌見天愛帝須王如此性急,心中又喜又憐,不禁微微一笑,慢慢說道:“你用不著做出多大的善事,如果你求取佛祖舍利完全是真心的話,你隻需要打掃幹淨國內的道路,並且在道旁燒香、散花,另外你和你的親眷還得受佛的八條戒律,之後,當你走出那伽園林,佛祖的舍利自然就會得到了。”
天愛帝須王果然命令全國民眾清掃道路,在道旁焚香散花,並且帶著王後、王子去佛舍受了八戒。等這些事辦完以後,修摩那沙彌覺得天愛帝須王真正是一心向佛,於是他去拜見了他的祖父阿育王,告訴了他天愛帝須王一心向佛欲求舍利建塔供奉一事,並向阿育王請求賜給天愛帝須王一些舍利,以成全他一片向佛之心。阿育王答道:“吾孫修摩那你可以去忉利天宮把這件事講給帝釋聽。帝釋那裏有兩顆舍利,一顆是佛祖的右牙,帝釋自己留下供奉著;一顆是佛祖的盆骨。你去求他,他一定會給你。我這裏先給你一顆舍利。”說著,阿育王起身去取來了一個飾有金銀珠寶的香函,他打開香函取出一顆舍利放進一個托缽中,立刻在缽中發出了像珍珠那樣的耀眼的白光。阿育王把盛有舍利的托缽遞給了修摩那沙彌。修摩那小心地接過後,歡天喜地地告退了。離開了阿育王的王宮,修摩那又去了帝釋住的忉利天宮求取佛祖的盆骨。他先將天愛帝須王的事又講述了一遍,帝釋聽後,連聲稱善。於是高興地打開寶函取出佛骨遞給了他。修摩那滿心歡喜,道謝後就離開了忉利天宮。
修摩那將求取的兩顆舍利,妥善地封存在鑲嵌著金銀珠寶的函中,就急急忙忙趕到獅子國去了。修摩那沙彌未至王城就碰見了騎著大象前來迎接的天愛帝須王,修摩那沙彌將盛有舍利的寶函遞給了天愛帝須王,天愛帝須王十分激動,他暗暗想著:“這麼尊貴的佛祖的舍利,應當在我這個俗人的頭頂之上。”他剛想到這裏,他所騎的大象馬上就彎曲四肢,伏在了地上,一支蓮花形的白傘從天上冉冉而下,正好罩在他的頭上,隨即,那個盛有佛祖舍利的寶函也漸漸飛升到了他的頭頂之上,天愛帝須王覺得周身通暢、愉悅,像久旱的枯田突然得到了甘露一樣。這時,天上也降下了微微細雨,四周的大地震動著。天愛帝須王有些不知所措了,急忙向陪他出城迎取舍利的摩哂尼等比丘們問道:“現在寡人該怎樣做?現在寡人該怎麼辦?”摩哂尼立刻答道:“國王請把空函拿下放在象的頭頂上。”天愛帝須王立刻照辦了。當寶函放到象的頭頂上時,這頭大象發出了洪亮的聲音來供奉佛祖的舍利。此時在一旁觀望這一盛舉的天神、龍神以及鬼神都興高采烈,皆大歡喜。天愛帝須王馬上帶著寶函回到了王城,讓全國的民眾來供養舍利。
第二天,天愛帝須王就派人從王城的南門出去,圈出了一塊原來曾建過塔的土地準備造塔。很早以前,這塊土地上曾建有供奉著三佛舍利的高塔,如今已是一片蠻荒之地了。天愛帝須王命令手下先將遍地叢生的荊棘刺等雜草統統砍去,然後修起了塔基,塑了一個象頭。這時候,天愛帝須王拿不定主意塔的形狀應該是怎樣,他又召來了摩哂尼等幾個比丘,向他們詢問。摩哂尼沉吟半晌之後說:“塔形應該修成堆放的稻穀堆那樣才好。”天愛帝須王聽後連聲稱好。於是馬上就建好了一個像稻穀堆那樣的小塔,準備將舍利安放其中。全國人民從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湧出南門雲集在小塔四周。當寶函在象頂上打開時,兩顆舍利緩緩從象頂升到了半空中,大約在’有七棵多羅樹那麼高的地方,顯出了靈通,呈現出五彩顏色,有時噴出水,有時又噴出火。圍觀的民眾及天愛帝須王都止不住地驚歎著。然後摩曬尼等比丘重又把舍利取下放在了小塔之中,這時天地又再一次震動起來,地上的人都有些站不穩了。從此,獅子國就有了供奉著釋迦牟尼舍利的寶塔了,這樣摩哂尼等比丘也用不著回國去侍奉佛祖了。然而,最感到高興的還是獅子國國王天愛帝須。
建塔後不久,獅子國國王天愛帝須的夫人亦即是獅子國的王後請求跟從摩哂尼比丘出家。然而,摩哂尼卻說:“王後雖然受過八戒之儀,但是我卻從來不剃度女人。這樣吧,我有一個妹妹名叫僧伽蜜多,現在在波吒利弗國,你可以讓天愛帝須王去波吒利弗國把她和她的菩提樹一起接來,這樣的話,王後你就可以向她拜師出家了。”阿菟羅王後果然去向天愛帝須王說了這樣的事。第二天,天愛帝須王就派他的外甥阿標叉去波吒利弗國接僧伽蜜多,為了讓僧伽蜜多盡快來到獅子國,摩哂陀比丘施展法力讓阿標叉所乘的船在一天之內就到了遙遠的波吒利弗國。天愛帝須王的外甥先向阿育王求見說:“尊敬的阿育王陛下,我是摩哂陀派來向陛下提出請求僧伽蜜多去獅子國的使者,我請求陛下讓我將增伽蜜多接到獅子國去。”阿育王聽到這樣的話,感到十分吃驚,他對阿標叉說道:“自從我的兒子摩哂尼和我的孫子修摩那走後,我就一直憂慮著,心情十分難受,每日每夜都煩惱不堪,就像自己斷了一隻手、斷了一隻腳下樣。現在每天我看見了女兒僧伽蜜多,我的心情才好受一些,如果現在她也離我而去,我將必死無疑。”於是他召來了僧伽蜜多,告訴她不要去獅子國。僧伽蜜多知道阿標叉的來意後,她對阿育王說:“父王之命實在難以違背,但是獅子國國王的王後正等著要出家修行,因此父王應該允許阿標叉帶著菩提樹回去,但有一點要注意,菩提樹不能用刀斧等利刃分開。”這時,目犍連之子帝須插嘴道:“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有五條敕命,第一條就是阿育王分菩提樹給獅子國國王,但不許動用刀斧等凶器,菩提樹向南的樹枝要自然斷落掉在金甕之中;第二條是菩提樹樹枝自己上升到天空彩雲之上,然後停住;第三條菩提樹枝二十一天後從空中落下又掉入金甕之中,並且生出繁密茂盛的葉子,顏色趨於斑黃。還要結出累累的果實。第四條是獅子國國王最初得到我佛祖的舍利時,舍利應生出種種神奇的變化;第五條是如果世人有喜歡菩提樹,虛心向佛者,那麼菩提樹應該去獅子國,就像我佛祖還在一樣。就此五條敕命,阿育王你應該讓阿標叉將菩提樹帶回到獅子國去。”阿育王聽帝須這樣一說,非常高興,他同意了讓阿標又帶著菩提樹及增伽蜜多去獅子國。並起誓道:“如果能使菩提樹枝最後完全展現出本來的樣子的話,如果能使菩提樹枝自己掉落在金甕之中又複生如初的話,我將準許僧伽蜜多及菩提樹到獅子國去。”說完之後,他讓手下人在金質的甕中裝滿香灰,在陰曆八月十五的黃昏時節,用筆畫菩提樹枝,總共曲曲折折畫了十劃。第一劃,菩提樹枝就生出了根須。第二畫,樹枝便自己斷掉了,菩提樹生出的根有四長,在主根上又生出許多細根,細根互相交錯纏繞猶如羅網一般。最長的樹枝有人的五隻胳膊那麼卡,枝上又生出人妁四個胳膊那麼長的輔枝,在五條輔枝上各結出了一顆果實,在五條輔枝上又各自生有上千條小枝。阿育王看見如此神奇之事,心中十分歡喜,不由得對著菩提樹大叫起來。旁邊的無數僧侶也為這神奇之事而感動,不由自主地頌唱起菩薩的恩德來。王子也隨同四周的民眾一起高聲叫喊起來。土地神看見如此神奇之事亦又跟著大家一起大聲叫喊起來。聲音響徹雲霄,聲音輾轉響著一直通到梵天之上。這時候,菩提樹從根處又生出一百根須,從空中直落下來,正好落人金甕之中,有十根根須穿透了甕底,另外九十根根須在甕內盤繞著迅猛生長起來,如此一次一次地日夜增長。與此同時,大地發出了六種不同的震動,天空中諸天神齊奏各種美妙的仙樂,地上各座山上的樹木花草都合著音樂像人一樣舞動起來。天神們也合著音樂的節拍擊打著手掌,夜叉們在音樂聲中也嘻嘻地笑著。阿修羅王高聲誦唱著梵唄,讚美著這神奇之事。天王在天上也十分欣慰,天空中不時響起猛裂驚人的雷電聲。走獸在地上奔跑嗚叫著,空中各種色彩斑斕的飛鳥飛動著,並發出各種各樣悅耳的叫聲。所有的人隻見到了眼前有一片光明而看不見金甕中的菩提樹。阿育王也被眼前之神奇驚呆了,他從王座上走下來親自供奉菩提樹。七天過後,金甕中的菩提樹再一次又發出光芒,照亮了紛繁複雜的凡界,光芒還照到了梵天之上。所放出的光芒返回來照亮了整個天空。不久後,菩提樹又生出繁密的枝葉且結滿果實,又從空中下落到金甕之中。阿育王看見後,十分歡喜,就在閻浮利地又重新供奉了菩提樹七天七夜,並拜菩提樹為閻浮利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