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這個故事前大祭司點燃了祭壇上一根造型精美的蠟燭。
燭火的香氣彌漫開來, 本該明亮的燭光因預言之間裏本就燈火通明顯得有些黯淡, 卻也照得大祭司的側臉恍如神祇。
接下來他開始了講述, 準確的說是誦唱, 將預言之子和神的故事譜成優美的詩篇再以動聽的嗓音誦唱出來——這在費爾加似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儀式, 凡是與神相關的事必須通過這樣的形式由聖職者們傳達給世人。
戈蘭多在皇家魔法學院裏學習過費爾加的詩歌格式, 因此要理解詩篇的含義不算困難, 他在腦內把大祭司誦唱的內容翻譯為白話便輕鬆地得到了他想知道的東西,當然,由戈蘭多渲染後的故事難以避免地帶著他的個人色彩:
很久以前天地一片混沌, 萬靈混居,陸地上的人類也還沒有分裂成那麼多個國家,所有人住在同一片大陸上, 人和人中尚無貴族平民等區別, 其他種族亦是如此,無分強弱和高低, 不管是誰在神的麵前皆一視同仁。
那時的人類心智尚未全開, 用現在的眼光來評判就是愚鈍, 他們每天傻乎乎地過著日子, 循規蹈矩地各自做著由神分配的事, 聰明點的聚在一塊兒研究各種技藝學術, 但彼此之間從無爭端。就是那樣一個可以稱得上和平的年代。
然而就如童話故事裏也會出現反派一樣,和平的年代並沒有持續多長,神是很滿意他所創造的一切的, 包括這個美麗的世界和智慧遠不及他的種族們……假如沒有出現第一位“惡人”的話。
第一個有了惡念的人為了搶奪不屬於自己的財寶殺死了無辜的路人, 並把此事隱瞞下來以為沒有人發現,但這一切高高在上的神都看在眼裏。
神對人類非常失望,他創造的這些種族裏唯獨人類的形象最為接近他,其他的魔鬼,天使,海妖和精靈都隻能稱得上亞人,可是第一個“惡人”竟然誕生在最接近自己的種族裏,神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褻瀆。
憤怒的神讓那個“惡人”脫離了人類的行列,從此心生惡念的人都將化身為魔,隻是不知為何比起天生的魔鬼來說人類變成的惡魔有著更可怕的魔力,且隨著第一個“惡人”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效仿起了他的行為。
貪婪扭曲了人性,謀奪他人財物可以不勞而獲,為了過上更優渥的生活,更是為了得到比魔鬼還強大的力量,那些人不惜舍棄人身成為異族。
前身人類的惡魔們背棄道德後對昔日同胞為所欲為,他們嚐到了甜頭,行為也就愈加放肆,其中一隻惡魔站出來說隻要偽裝成以前的樣子,那些愚蠢善良的人類就會不假思索地接納他們把他們放進自己的領地,這隻惡魔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惡魔的認同,順利的一呼百應,後來惡魔們通過這個方法侵犯了人類的領土。
他們如入羊群的狼,盡情地搜刮起對他們而言堪稱寶庫的人類國度,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魔戰爭由此揭開帷幕。
戰火波及之處滿目瘡痍,這場慘烈的人魔大戰一直持續了十幾年,神看著自己親手創建的世界被戰爭毀得傷亡遍野,自然勃然大怒。
於是神製止了戰爭,把世界劃分為了人界,魔界跟天界三個部分,將他認為無罪的天使和妖精們帶到了天界,為非作歹的惡魔和魔鬼則被他放逐到地底深處的魔界,最後剩下的人類數量隻有大戰前的三分之一,可是神並沒有看在這個份上原諒人類。
他對人類的懲罰是最重的。
神不但沒有修複戰爭中人類世界受到的傷害,反而變本加厲收走了人類曆代相傳積累下來的文明,讓人界倒退回了一無所有的莽荒時期,他封存了人類的智慧和其他能力,隻有真誠信奉他,絕對純潔和正義的人才可以繼承先祖的各種技藝,神以為這樣就不會產生上一次的悲劇。
然而世事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轉折,即使是神也不能完全如意,人界在被懲罰後又一次地開啟了內戰,起因仍然是自私和貪婪。
這一回神不再出手阻止戰火的蔓延,他想看人類會不會把自己玩死,如果人類文明因此傾頹,他倒正好可以推翻重來,下個新世界的種族就以天界的那些無欲無求的天使為模本。
不過神還是給人界留下了最後一絲仁慈,這最後的一絲仁慈就是第一代預言之子。
之前說過絕對純潔和正義的人才能從神那裏繼承先祖的知識和智慧,而預言之子就是這些人中最純潔正義的佼佼者,神選定了那個人並親口把人界的未來傳音於他,要不要拯救這個戰火繚亂的世界全憑預言之子個人的意誌。
初代預言之子明顯沒有叫神所托非人,憑借著神轉告的預言,初代預言之子完成了拯救世界的使命,人類這個種族得以延續,人界也得以從三界中存活。
沒有預言之子就沒有今天的人界,也不會有戈蘭多和羅諾耶等人居住的費爾加,但很可惜的是預言之子的故事卻並沒有在教廷的教典上寫出來,幾百幾千年後人類早就淡忘了預言之子的存在,連教廷的聖職者們也少有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