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給你的關於態度的幾個建議(1 / 3)

第五章 給你的關於態度的幾個建議

常聽見人們讚美自信,喜歡快樂。這也許正是人們本性所為。一個能夠樂觀處世的人,一定同時是一個自信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麵前保持自我,在挫折麵前從容而過。大凡成功者,沒有不是具備這兩點的。養成樂觀自信,快樂生活的習慣,應說是每個夢想成功的人該做的準備之一。

樂觀的人是自信的人

在這個世上,人會碰到很多麻煩、很多悲傷與苦惱,樂觀的人會自信地麵對這一切,從而走過去,尋找另一片天空,相反,自認為“醜小鴨”的人,正是悲觀而失落的人;隻有養成了樂觀自信的好習慣,才能使自己在事業之途的跋涉中勇於麵對困難,並戰勝它們,也隻有這樣,在人生的考驗麵前,才能從容不迫,輕鬆應對。北大教授吳福輝先生正是這樣的榜樣。

在考入北大之後,吳福輝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滿懷感激地踏上這條布滿荊棘卻是鍾情已久的文學研究之路。對於一個40多歲才起步的研究者而言,他所承受的信心、學識、精力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此中甘苦,不足為外人道也。想到已是人到中年,他便有“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衝動。然而,光有衝動是不夠的,內心根深蒂固的空虛感使他在初期也曾步履維艱。而對自我的超越,是一個研究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促進持優勝的研究心理,不比研究本身更重要。由“我怎麼趕得上別人”到“你也不比別人差多少”,獲得這個意識,吳福輝身上的能量似乎有了新了釋放口。他外表溫和,甚至有些柔弱,而內在的浙東先民遺留給他的倔強需要激發和調動。過去,他習慣於順從接納他人的觀點。如今,他動卻常起反叛之心,這給他帶來從未有過的“獨立”的暢快。他天性豁達,現在更加小心地維護它,在眾多英才行列中奮爭才會不使自己萎縮,他不再相信“寧為牛頭,不為鳳尾”的虛假的自信哲學。“我珍視健全的學術自信心。”他說。也正是這種自信,使他穩下陣腳,埋頭苦幹,終於打出一方天地,作出一番不遜於同儕的成績。也正是緣於這種自信,才奠定了他獨特的學術風格,獨樹一幟的學術追求和學術理想。

誠然,一個人成長的環境往往會對他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但這並不代表全部,隻要你稍微改變自己的想法,隨時都會有一條大道展開在你麵前。因此,你要學習適時糾正自己的想法與觀念。

所以,隻要能夠改戀觀念和想法,你的立場和情況自然就有天壤之別。

冷靜分析一下自己現今所處的情況,並且細心列舉出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來,這樣你就可以發現自己過去不曾注意到的優點了。

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講述過信心帶給人類的力量的影響。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信念就是截然不同,而我們現在對自我評斷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們的未來。如果我們相信美妙,未來就會過著美妙的日子;如果我們自行設限,轉瞬之間那些限製就在眼前。所以,若我們相信有可能會成真的事,它就必會如你所思。有些人雖有熱情,但對自己的能力懷疑或期許不高,因而從未采取能讓願望實現行動。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並且相信能夠獲得,他們有足夠的自信讓自己成功。自信猶如汽油,推動你的人生之車駛向卓越之境。

成功,永遠是美麗的。成功的快樂,永遠隻屬於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快樂可以養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成大事者所必備的一種習慣,你自信的話,你就會有成功的機會,你就會有快樂的源泉。樂觀的人是自信的,自信的人才是成功的。

樂觀的人總是向前看

樂觀的人,總是向前看,他們看到美好的生活,充滿希望的未來和每一個人的快樂。他們認為,快樂是屬於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你的快樂就蘊藏在生活中。尋找屬於你的快樂,就要到生活中去。他們的生活中,擁有著尋找快樂的向前看的好習慣,所以,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快樂而積極的。

在樂觀人的眼中,平實的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東西。

生活快樂不快樂,全在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的理解。

古人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清朝人金聖歎是一個對生活永遠持樂觀態度的人,他瀟灑達觀,十分懂得玩味和領會生活的樂趣。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十天雨,對坐無聊,他便和朋友一件件說日常生活中的樂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的事。

比如:夏七月,天氣悶熱難當,汗出遍身。正莫可如何時,雷雨大作,“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

獨坐屋中,正為鼠耗可惱,忽見一貓,疾趨如風,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

上街見兩個酸秀才爭吵,又滿口“之乎者也”,讓人煩惱。這時來一壯夫,振威一喝,爭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

飯後無事,翻撿破箱子,發現一堆別人寫下的借條。想想這些人或存或亡,總之不會再還了。於是找個地兒一把火燒了,仰看高天,萬裏無雲——不亦快哉!

夏天早起,看人在鬆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冬夜飲酒,覺得天轉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已積了三四寸厚——不亦快哉!

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還債畢——不亦快哉!

讀唐人傳奇《虯髯客傳》(一部俠客小說)——不亦快哉!

……

在金聖歎眼裏,平凡的生活處處充滿著快樂。這恰好印證了一句話:“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快樂的習慣產生的”

樂觀的人就是這樣看待生活和問題的,他們總向前看,他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自己的一切,包括快樂和和痛苦。

的確,你自己不但可以創造財富,而且你自己還是這些財富的指導者。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都在你自己。

一位銀行家,在51歲的時候,財富高達數百萬美元,而到52歲的時候,他損失了所有的財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債務。但是,他決定要東山再起,不久他又積累了巨額的財富。當他還清最後300個債務人的欠款後,這位金融家實現了那偉大的承諾。有一次,一位客人問他,他的第二筆財富是怎樣積累起來的。他回答說:

“這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改變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的天性。從我早期謀生開始,我就認為要以充滿希望的一麵來看待萬事萬物,從來不要在陰影的籠罩下生活。我總是有理由讓自己相信,實際的情況比一般人設想和尖刻批評的情況要好得多。我相信,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財富,隻要去工作就一定會發現財富、獲得財富。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記住:總是要看到事物陽光燦爛的一麵。

“這個世界應該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們懂得保持快樂是他們的責任,懂得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也是他們的責任,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美妙多了。快樂是他們的習慣,每天都快樂生活。自己保持快樂,是讓別人幸福的最好保證。”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快樂開心的人在我們的記憶裏會留存很長的時間。因為我們更願意留下快樂而不是悲傷的記憶,每當我們回想起那些勇敢而愉快的人們,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柔和的親切感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麵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麵。”詩人胡德說。

“我們應該養成習慣,麵對所有的打擊我們都要堅韌地承受,麵對生活的陰影我們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任何事物總有光明的一麵,我們應該去發現光明的一麵。垂頭喪氣和心情沮喪是非常危險的,這種情緒會減少我們生活的樂趣,甚至毀滅我們的生活本身。”